农药与化肥使用现状及减量对策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8卷9期   作者:薛艳艳 孙晓丽
[导读]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农业种植水平的不断提升,化肥与农药已成为农业生产中必不可
        摘  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农业种植水平的不断提升,化肥与农药已成为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对保证产量具有重要作用,但农药与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农业面源污染不断加剧,尤其对土壤环境、地表水的污染已不容忽视。只有科学使用农药、化肥,才能减少环境污染,确保农业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
        关键词:农药;化肥;使用现状;减量对策
        1 农药与化肥使用现状
        1.1 施用存在误区
        一是长期偏施氮、磷肥,忽视施用有机肥及微肥,导致土壤营养元素结构性失调及有机质含量下降。二是化肥全部基施现象较为普遍,忽视作物需肥规律及肥料效应的发挥。长期过量、不均衡施用化肥,直接影响了农产品生产安全,造成农业生产环境的污染。三是农药施药量不随降雨与作物长势等情况调整,造成药害现象严重。
        1.2 科技水平不高
        农民的科技水平不高,重视产量生产,忽视质量建设,过分依赖农药、化肥,大量有机肥遭到废弃。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人员大多为老、弱、病、残者,科学合理的施肥施药技术难以推广,技术到位率低。大部分农民在农药、化肥购买上普遍存在盲目性,农民最信任亲戚或朋友的推荐,在品牌、营养元素含量等方面缺乏考察,产品质量和利用率得不到保障[1]。农药、化肥过量施用,导致土壤活性下降,其分解、转化、吸附污染物的自净能力也下降,引发了农业面源污染,同时导致水资源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
 2 农药与化肥使用减量对策
        2.1 加大力度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
        农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氮、磷、钾、钙、硫以及一些其他的微量元素,还田后有明显增加土壤肥力的效果,秸秆还田后,在土壤中经微生物发酵,对于土壤的物理性状有很好的改善,能够有效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利于土壤保持水分。一些水田稻秆还田后,对于土壤的养分还原、pH值的改变、养分转化等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改变和提高土壤的养分状况明显。特别是对于一些易板结的土壤,秸秆还田后增加了土壤的微结构系数,使土壤变得疏松,能起到很好的改良土壤作用。根据当地多年对比试验,秸秆还田的比不还田的产量有明显的提高,同时可以减少化肥用量30%左右。另外,秸秆还田还是减轻农民劳动量的有效途径[2]。无论是稻秆还是玉米秆直接还田,能大大减少农民在收割或采收后处理秸秆这个工作环节用去的繁重的劳动力,从而有大量的时间去处理其他的工作,既节省工作时间又提高生产效率,同时还能节省化肥成本。更为有利的是杜绝了以往农民采取就地焚烧秸秆的做法,不仅造成大气污染,又存在森林火险隐患,一举多得。这也符合我国当今在倡导的保护农业绿色生态环境理念。
        2.2 做好各种试验示范,加快推进化肥农药减量使用的实施
        利用不同农作物的需肥规律开展多点肥料利用率试验,特别是选择种植面积大、产值高的大宗农作物进行试验示范,试验示范地点应选在人口多、作物面积大,有影响力的地块进行。在化肥使用上重点做好有机肥与化肥的合理配比使用,各种配方肥和新型缓控肥的正确使用,植保无人机统防统治,粘虫板、性诱剂、杀虫灯等物理杀虫技术配套使用,展示化肥农药减量使用技术,加快全面实施化肥农药减量使用。开展实施的化肥减量使用示范片和农药减量使用示范片,要及时插立试验牌和示范牌,插立位置要显目,内容文字通俗易懂,一目了然,这是推进化肥农药减量使用、实现零增长的有效途径,也是农技部门的工作职责。
        2.3 结合实际推广种植绿肥还田,减少化肥使用量
        种植绿肥,尤其是种植紫云英,也是减少化肥使用的有效办法。紫云英固氮能力强,同时还具有富集和活化磷、钾及微量元素的作用,氮素利用效率也高,株体腐解时对土壤氮素的激发量很大,因而在等氮量条件下对后作的增产效果比其他绿肥如蚕豆等绿肥作物强,是我国南方农田种植的主要绿肥作物。

据当地农业部门种植测产和对比试验测定,每亩紫云英鲜草量可达1000kg以上,全部还田后,每亩可减少化肥投入25%左右,还田后种植水稻每亩可节本增效近200元,节肥增效明显。
        2.4 加大有机肥的施用量,降低工业化肥的施用量
        在城镇建设进程逐步加快的背景下,农村的家庭养殖业不断减少。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化工肥料成为主要的农业施用肥料,然而化工肥料使用时间过长会导致土地板结、酸化,甚至造成土壤环境与水资源污染。在化肥施用过程中,由于过量施用工业化肥从而导致出现了各种化学反应,影响了化肥施用效果,这是化肥利用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有机肥中含有大量有机质,营养物质丰富,如以有机肥取代工业化肥,可以明显改善土壤环境,达到减量增效的目的。农村的有机肥种类繁多,不仅有农家肥与粪肥,还有枯饼肥与沼渣沼液肥等多种类型。据统计,猪粪中富含氮磷钾元素,如在667m2的农田中施用1000kg的猪粪,其效果比施用13kg的尿素、33.3kg的磷肥与2.8kg的钾肥更加明显,且肥效时间更长[3]。
        2.5 调整化肥结构,施用有机化肥
        在农业生产中长时间使用化工肥料会导致土地板结、酸化,甚至造成土壤环境与水资源污染等严重后果。因此,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应尽量使用农用有机肥,积极与畜牧类养殖企业展开合作,获取充足的有机化肥施用于农田中,大量取代化工肥料。如无法获取有机肥,也应采用测土配方技术,结合土壤性质制订合理的化肥施用方案,调整化肥中的元素含量、均衡各类营养成分,避免施肥过程中出现化学反应。
        2.6 强化政策扶持,形成示范带动
        首先要研究化肥与农药减量增效相关扶持政策,扩大化肥与农药减量增效、有机肥替代化肥、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等示范项目规模。其次要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支持农药与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开展。充分发挥农药与化肥示范项目的作用,建设减量示范区,实现农药与化肥使用量负增长。再次要探索适宜当地的减量措施和工作模式,针对关键问题和瓶颈技术开展联合攻关,形成简单易行、实用高效的减量措施和技术,带动当地实现农药与化肥用量负增长[4]。最后要积极采取“精、调、改、替”措施促进农药与化肥零增长、推进精准施肥用药、调整农药与化肥使用结构、改进施肥施药方式、有机肥替代化肥及生物农药替代化学农药等措施,减少盲目施肥施药行为。
        2.7加强农企服务对接,提升农药和化肥质量  
        由于利益驱使,农资市场竞争激烈,容易导致市场秩序混乱,甚至部分化肥和农药生产企业不惜制售假货以获取利益,进而导致农业生产者难以正确施用农药和化肥。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制定农资管理机制,加强农资生产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对接,严格控制农资生产质量,真正做到精准用肥,达到减量增效的目的。
        结束语
        总而言之,关注施药时期,要抓住关键环节,实行精准施药,减少农药过量使用;关注综合效益,既要粮食作物提质增收,又要农药减量增效。作物全程解决方案的推广应用,既要服务新产品新技术推广,也要服务农民节本增收,更要服务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朋川.农业环保面临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乡村科技,2018(18):19-20.
        [2]魏后凯.化肥农药使用减量行动计划亟须加快推进[J].中国人大,2018(09):46.
        [3]魏后凯.实施化肥、农药使用减量行动计划[J].中国合作经济,2018(03):29.
        [4]范家豪,李桂花,夏奇峰,梁海燕.农药化肥科学使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J].南方农业,2018,12(02):149-1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