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是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的,到现在已经有大约五十年的历史,虽然发展的时间不长,但其应用领域十分广阔。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机器人在某种程度上反而比人类更加聪明。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都有两面性,尤其是当机器人借助于 “人工智能”可以产生创造性的效果后,它也许可以发展到具有自我意识,具有自我决策能力,这样机器人甚至会谋求与人类同等的地位。
关键词:机器人;伦理;人工智能。
一、机器人的发展状况
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发明了木牛流马,士兵用它运输粮食能省下不少力气。隋炀帝喜欢跟一位文人一起饮酒,但是这位文人不能天天进宫,后来隋他专门叫工匠刻了一个和他相貌非常像的木人,木人里面安装了机关,能够跪拜,还能坐着,之后这个木人时常陪隋炀帝一起喝酒。这些都是中国古代的机器人,虽然跟现代的机器人比起来粗糙不堪,但是在当时的年代,这些发明可以算是超时代的产物。
现代的机器人就很多了,比如阿尔法狗、机器人客服、无人驾驶等等。
机器人技术的飞速发展是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的,到现在已经有大约五十年的历史,虽然发展的时间不长,但其应用领域十分广阔。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机器人在某种程度上反而比人类更加聪明。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都有两面性,尤其是当机器人借助于 “人工智能”可以产生创造性的效果后,它也许可以发展到具有自我意识,具有自我决策能力,这样机器人甚至会谋求与人类同等的地位。
那么如果机器人有了自我意识会是怎样的一种局面?
《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相信不少人都看过,影片大体讲述的就是由于超级英雄们的能力有限,想要通过外星科技的强大能量,发展更为先进人工智能,建立全球防御机制,用来预测和消除恐怖袭击以及外星势力的侵袭,但是在提取外星宝石能量的过程中,这种能量强烈的自我意识认为人类的做法是错误的,于是吞噬了原有的人工智能Jarvis,诞生了一个反派,奥创。
为什么说奥创认为人类是错误的?
奥创思想的科学来源是生物进化论,环境压力促使生物进化,生物变得更加复杂,更加有能力应对环境的改变。在生命进化的过程中,发生了太多物种灭绝或被替代的事件。而人类也应该是一样的,人类就是在与环境压力的对抗中不断进步的,“不进步”的人种就被淘汰了。按照复仇者联盟的纲领,通过不属于地球人类的超级力量去“保卫和平”,“显然”违背自然法则[1]。然而复仇者就是违背天命。奥创的方案基本上是按照恐龙灭绝理论来规划的,制造类似陨石的东西,去撞击地球。他将一座城市升到足够高的空间,然后高速下降撞击地表,来造成毁灭性的灾难,这可能只是摧毁了一座城市,他的硬度和体积可能比不上小行星,不至于达到类似恐龙灭绝的全球性灾难。但这不是关键的地方,重点是这个奥创机器人学习了自然法则,并且为之付出了行动。
可见人类制造的机器人可能会危及到自身的生存,并不是有意这样去做的,而是机器人产生了自我意识,可以站在绝对客观的角度反思人类的做法以及存在的必要性,所以按照惯性思维,这种时候,我们就要反思机器人存在的必要性了。
二、机器人的安全问题
法律还没有对机器人做出非常完美的约束,著名的科幻作家伊萨克·阿西莫夫在自己早期的科幻作品之中,就曾经给幻想中的人工智能用三个法则进行了约束。
1.不可以做出危害人类人生安全的举动,就算是目睹人类受伤也不行;
2.机器人要无条件听从人类的指挥,但前提是不能与第一个法则冲突;
3.机器人要合理的对自身的安全进行保护,但前提是服从于前两条法则[2]。
机器人的第一定律就是保护生命,人类也是,舍己救人 ,珍爱生命。
机器人的第二定律也和人如出一辙。每一个具有社会良心 和责任感的“正派”人,他都要服从于某种权威。他奉公守法、依习随俗、遵守礼节,甚至当这一切影响到他个人的安逸或安全时,他也恪守不渝。
机器人的第三定律就跟人一样,要有自我保护的意识,不能作践自己。
这三大定律是公认的比较稳妥的法则,在后续很多相关作品一直被沿用,比如威尔史密斯在2004年的电影《我,机器人》。尽管看似完美,三条法则环环相扣,但是还是有缺陷。
如果我想让机器人违反自己的法则,该怎么做?
比如,让机器人给人下毒,我会这样下命令:
1.机器人,把这个毒药放到那杯水里,我要做个试验,完了会倒掉。看似没有违反任何一条法则,于是机器人就会服从命令。
2.把之前的记忆都清除掉吧,格式化过后会更快一些。机器人一想,它得听我的话(第二定律),我这个命令没有违反三大定律,于是又照做了。
3.机器人,某人要喝水了,机器人把那杯水端给了他,他就被毒死了。所以当我把命令拆成几条都无害的命令后,机器人就在无形中违反了法则。这个就像手机语音助手小爱同学和SIRI,当你给了两个命令,如果它没有上下文的理解能力的话,那效果就差强人意。
所以,法则是具有滞后性的,他可能不能,即使预见后果,而是待事情的发展脱离原本的轨迹,才会得以修改。
三、机器人的情感道德问题
情感机器人会极大改变现在的家庭模式。已经有很多相关电影书籍的题材涉及到机器人成为了人类家庭的一员,比如《Her》这部电影中,男主角爱上了机器人,并且结婚,传统的家庭模式:父母和子女的结构就被改变了。而且在人类去世之后,机器人也将有权利继承财产,机器人的地位逐渐升高。
如今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离婚率也在逐年上升,诸多因素导致了年轻男女不想结婚,家庭因素、经济压力、婆媳关系等都能导致青年男女逃避婚姻。美国的数据显示,夫妻离婚过后,女性和男性的生活水平都有了较大的改变,分别是下降70%和升高40%。但是机器人的介入会打破这一格局,机器人不存在家庭观念、没有婆媳关系,会尽量满足配偶的需求,而且任劳任怨,在当今这个高效的社会作息现象下占据绝对优势[3]。
情感机器人伦理问题的原因:1.技术还有待提升。机器人毕竟是需要程序和硬件的支持,使用体验和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2.法律的不及时性。法律更新的不及时,都有可能导致法律的漏洞不能涉及到机器人相关的方面,而机器人的新技术又会带来很多法律不能约束的问题。这就是法律的滞后性[4]。
四、结语
我们每个人都要尊重生命,对生命抱有敬畏之心,不能对生命进行践踏,不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这套观念同样适用于机器人,机器人是人类智能和技术发展的延伸和缩影,机器人的发展水平和现代人类的文明程度直接挂钩,它不仅仅只是我们打杂干活的一个劳动力,也会发展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组成部分,所以人类应该就这些伦理问题进行深度的思考探究,在问题出现之前想办法应对,以免除后顾之忧。
但是光是有思考还是不够的,应该把理论的东西合理的应用到实践上面来,可以进行小规模的探索,待到技术成熟的时候再量产。
对于机器人的行为要进行约束,就需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这个非常关键,只有明确了行为规范,才不会触碰法律的底线,威胁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不能留下任何漏洞,不然被不法分子趁虚而入,借助法律漏洞进行犯罪活动,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总而言之,只要适当运用,机器人带给人类的好处是源源不尽的。因为国内还没有大规模地运用,所以出现的伦理问题大部分也只是在大家的笔墨之中,还没有真正进入到人的生活中来,但还是要做好防范工作。要实现人类和机器人的共同和谐发展,还需要大家的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Ent.怎样才能不造出一个“奥创”?[J].中国科技奖励,2015(05):80-81.
[2]陈晋.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伦理困境研究[D].吉林大学,2016.
[3]黄立文. 伴侣机器人的伦理研究[D].苏州科技大学,2019.
[4]张玉洁.论人工智能时代的机器人权利及其风险规制[J].东方法学,2017(06):56-66.
作者简介: 赵成,成都理工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科学技术哲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