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1世纪,中国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为社会发展提供良好服务,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中得以广泛运用。制造业在实现工业化发展中将信息化元素融入其中,在整合与发展过程中就会遇到问题,本文对制造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切之可行的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制造业;信息化发展;问题及解决措施
前言:伴随我国全面迈进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逐渐渗透到的各个领域中,为传统制造业带来冲击。制造业中信息技术含量的不停提高,制造业信息化理念得以形成,将现代信息技术和其有关的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方法等和制造技术互相结合,有效提升企业新产品的创新开发能力与市场的迅速响应能力,让企业实现各类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各种活动的优质运行,进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1制造业信息化的定义
制造业一般是指对物料、能源、机械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制造资源,依照市场标准,经过制造过程,成功转变为可供人们运用与利用的大型工具、工业品和生活消费产品行业。信息化通常是将现代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为基础,将研究对象的各个要素通过汇总成为数据库,以供特定人群生活、工作、学习、辅助决策等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各类行为互相结合的一项技术。
制造业信息化结合了信息技术和制造业中的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制造技术,对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开发产品、产品生产等各个部分进行了改善,有效提升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企业的创新能力,避免资源不必要的耗损,引领产品设计方式与设计工具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制造技术的创新和企业之间协作关系的创新,推动整个制造系统实现全局最佳,不仅可以让制造技术发挥出整体效益,还能够让信息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
2制造业信息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制造业信息化太过表面化
目前,许多企业对信息化的重要性提高了认识,也逐渐付之于行动。譬如:许多企业办公室均配置了计算机机械设备,有关设计人员通过CAD技术的利用绘制图纸,让加工更为便捷化与精细化。然而,这种信息化的应用过于表现化,通常是因为制造业信息化主要是在企业生产与管理各个环节融入信息技术,并非简单升级各个部分的工艺或是技术,不但通过各类软件的利用对图纸实现绘制,还应从产品生产的整个过程与企业的发展手段实施全方位的优化升级。
2.2企业决策层对信息化建设的推行具有抵触性
伴随信息的飞速发展,虽说一些企业已经对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提高了认识,可很多企业的决策者依旧对企业信息化的推行存在抵触心理,究其原因,影响因素众多。其一,决策人员过于注重信息化建设能够为企业创造多少利润,但信息化建设属于长期工程,其创造的利润短时间内无法看到。其二,一些企业的决策人员虽说对企业融入信息化建设的优势拥有了认识,还因此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引入信息化技术,但因为各种因素造成的尚未成功,导致部分观望的企业决策人员直接退缩。其三,企业内部意见不同意,一些企业在准备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一般会让各个部门开会表决,如制造部门、销售部门、设计部门等,但因为各个部门的负责人缺少对制造业信息化的认识,认为企业畸形信息化建设很可能会对当前工作造成影响,因此,主张放弃信息化建设。
2.3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经验不足
虽说我国许多企业开展了信息化建设,可成功的案例依旧较少。所以,经验方面和技术发展依旧存有很多不足之处。其一,对于信息化建设而言,并未成立专业的组织结构,通常会采用临时项目让整个组织实现业务拓展,依旧缺少科学的组织结构对于整体方案的合理架构与实施,相关人员对此缺少足够的重视。
其二,信息化时代,各类软件得以普及运用,但许多企业因为对软件系统缺少认识,无法实现特色优势和企业相关问题的有机整合,无法获得充分运用,不能结合自身的具体需求采用针对性较强以及价值性最高的系统软件。其三,一些人员在刚刚接触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专业能力与认知素养还存在不足,在刚接触信息化与软件系统的过程中,由于前期工作量的不断增加,他们认为这就是负担,并没有对其带来的经济效益和价值提高认识,在实行和操作中依旧存在不足。
3制造业信息化发展建设的解决策略
3.1提高对制造业信息化的正确认识
政府和企业商会应该定期安排部分制造业信息化的学习交流活动,使企业决策者可以对相关知识加强学习,才能对制造业信息化的定义进行正确的认识,对信息化为企业带来的利益提高理解,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势必要推动企业实现信息化。企业决策人员与有关负责人积极参与学习到制造业信息化知识,回归企业还应该为没有参加的人员开展讲座等学习活动进行传授,让企业所有的员工都能够对信息化提高认识,只有真正看到信息化为工作带来的便利,才会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给与认同。若是企业决策人员与大多数员工都期待尝试信息化,就应该推动企业实现信息化建设。
3.2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性,促使地方政府为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提供支持
大数据时代,制造业的信息化发展离不开有关法律法规提供的支持,尤其是制造业改革过程中,应融入信息化内容,这类内容应该明确落实到所有的工作环节中,才能为制造业在开展信息化建设中不但具有相关法律的支持,还有具体的指导。不仅如此,地方政府在进行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应该提供支持,不仅要提供政策保障,还应该投入大量资金和配置硬件设施,推动制造业信息化实现稳定发展。从政府工作人员与制造业领导层面而言,需要提高重视,对信息化发展在提高制造业效率中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进行明确,与此同时,对大数据时代特点加强了解,才能为实现制造业信息化持续发展带来推动力。
3.3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管理过程的重视
制造业企业应该建立专业的信息化建设部门,进行科学组织架构设计,设置适当的管理跨度与管理幅度,才能为信息化建设部门和其他部门人员的互相协调并高度配合提供保障。不仅如此,在进行信息化建设时,还应该培养专业人员,才能保证信息化建设针对性更强。企业还应该重视信息化的全过程管理。利用科学的组织建设,各个部门应该站在产业价值链的角度科学规划产品周期,在各个部门实现技术与资源的整合,并非将信息化建设停留于某一个步骤与方法中。只有这样,才可以让信息技术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发挥出更高的价值,才能让成本与支出获得平衡点。
结论:
大数据时代下,制造业融入信息化建设具备较为积极的意义,不管是制造业自身还是主管部门都应该对此工作提高重视,推动制造业实现信息化发展。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日益发展,充分结合大数据背景下的发展特征推动制造业实现信息化建设现已成为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趋势。在大数据时代观念的引导下,制造业信息化存有的问题与解决措施更为丰富多样,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实施动态调整,才能让大数据的作用得以全面发挥,为制造业信息化的发展效果与针对性提高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刘宇.包头市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现状研究[J].中国市场,2019(14):58-59.
[2]牛占文,付俊年,郭伟,齐二石.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区域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策略[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1(02):106-109.
[3]黄焕然.洛江区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策[J].情报探索,2017(10):82-84.
[4]高晓梅,潘文文,陈建生.江苏省制造业信息化应用调查与对策研究[J].中国信息界,2019(Z1):68-70.
[5]谢鹏寿,康永平,魏列江.新世纪甘肃省制造业信息化发展战略的设想[J].机械制造,2017(06):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