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实现途径探析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8卷9期   作者:盛军
[导读] 工业机器人的快速发展滋生了对工业机器人的极大的需求。

        摘要:工业机器人的快速发展滋生了对工业机器人的极大的需求。本文从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需求的分析入手,进一步分析了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人才培养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专业;培养目标;实现途径
        一、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世界上第一个工业机器人诞生于1937年的英国,可以纸带打孔功能,随着一次次技术革命的不断升级,工业机器人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从汽车产业向机床、食品等制造领域拓展,从依靠IT和自动控制向人工智能迈进,从重视精确和多种多样的控制能力转向适应性和学习能力的要求。目前,国外的工业机器人技术已相当成熟,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产业的转型升级,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也得到迅速的发展,成为世界上对工业机器人需求最大的国家。然而,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人才的培养却远远不能满足目前工业机器人发展的现状。企业把一台工业机器人买回后投入生产使用中,这台工业机器人能够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是由工业机器人与生产的各方面因素的匹配性决定的,而解决机器人与周边因素的匹配性问题的就是人才,这其中包括以操作、维护为主的技能性人才,包括开发集成软件的应用性开发人才,包括工业机器人系统设计和维护的系统服务人才,这几类人才我国都非常短缺,而这些人才正是高职院校应该培养的人才。
        二、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建设分析
        1、目标不清、定位不明
        工业机器人人才的培养肯定是以市场和需求为导向的,只有具备符合市场和需求能力的人才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目前,高职院校的工业机器人专业开设的比较有限,即使有开设专门专业的学校,也往往实际性应用性不强,或者没有系统的教学,对该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的能力和素质,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这导致了高职院校培养的该专业的学生的能力较差,学生自己也对学习的内容感到无所适从,无法促进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2、实训室建设情况不理想
        工业机器人专业的开展建设离不开一定的硬件设施,建立工业机器人实训室成为开设该专业所必须的。实训室一般有两种类型,一是购买模拟机器人自动化制造系统,通过教学与比赛,促进专业人才的培养。二是购买集成化的机器人,即一个系统的机器人中又融合了多种机器人,这种模式往往比较复杂,设备昂贵,无论是对教学者还是被教者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高职院校中一般采用第一种类型的比较多,但即使采用第一种类型,在进行专业机器人教学的过程中,开展实训课的次数也比较有限,利用率低,学生参加实训课次数少,而且设备比较陈旧,更新换代速度慢,实训课效果不理想。
        3、专业课程设置不完善
        虽然工业机器人在我国发展的较快,但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比较广泛,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因此,在高职院校中,工业机器人专业的设置也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

有的学校没有开设工业机器人专业,但市场有需求,要求培养工业机器人人才,有的学校开设了工业机器人专业,但专业建设也处于摸索的阶段,甚至连专业的统一的教材都没有,很多教材使用的是企业编写的教材,教材的内容都有待考究,课程体系的设置不完善。
        三、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实现途径
        1、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
        传统的高职院校的技能性的专业往往技术含量低,即使在学校没有培养好,经过社会岗位的实践以及培训,也可以很好的掌握岗位技能。但工业机器人的技能要求较高,如果不具备扎实的知识,则日后很难满足岗位的需求,因此,工业机器人专业的在校培养尤其重要。高职院校对工业机器人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也尤其重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是由市场需求决定的。工业机器人的复杂性和专业性,要求该专业人才属于具有多学科宽知识面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因为工业机器人的操作、编程等属于精密化工作,要求该专业人才具备细心、耐心以及较强的逻辑能力,同时,工业机器人的操作、使用等流程需要与相关人员沟通进行编写,要求该专业人才具备较好的书面与语言表达能力。总之,工业机器人专业的人才应该是具备高端的综合能力,这是高职院校培养工业机器人专业学生的目标。
        2、加强实训室的建设
        实训室是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的重要的一环。实训室的建设一方面要平衡好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的时间问题。一般情况下,理论课程与实训课程保持的是一比一的比例,但工业机器人专业与其他专业不同,其对理论知识的要求更高,对实训的技术含量要求也更高,因此,应设置理论与实训的合理的比例,提高实训室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应增加实训室的设备的数量,保证学生能够有足够的机器人可以进行实训,并及时对机器人进行更新换代,保证学生能够接触到前沿的最新的工业机器人。
        3、完善专业课程体系
        工业机器人专业是一个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无论是对理论还是实践都具有较高的要求,结合工业机器人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该专业的课程体系不仅应该包括工业机器人的专业,而且还应该包括比如语言等相关专业以及实践课程,因此,在课程的体系的设置上,应涵盖专业课程、专业平台课程、实训课程、单项技能课程等,并由国家组织行业内的专家编写统一的教材,明确教学的重点及教学计划。
        总之,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的专业人才培养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工作,需要明确培养目标,辅之以行之有效的措施,并保持开放性,不断进行创新。
        
参考文献
        [1]王琳辉.对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探讨[J].才智, 2019(04):195.
        [2]唐菲.高职院校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途径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 2019(5):40-41.
        [3]于君.高职院校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科教文汇, 2019, 445(01):127-128.
        [4]罗庚兴,李大成.基于产业需求的高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研究——以佛山市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 2016(8):36-4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