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于政务大数据 的保障性住房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8卷9期   作者:李丽媛 何宁祖
[导读] 住房保障问题关系着人民的实际利益,尽管现阶段我国在保障性住房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摘 要:住房保障问题关系着人民的实际利益,尽管现阶段我国在保障性住房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网络的普及,产生了许多新的业务,传统的保障性住房信息管理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各种业务需求。面对海量的数据以及各种繁琐的业务,政府想要做好保障性住房工作,就需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来建立一个基于政务大数据的保障性住房管理平台。本文就对国内目前的保障性住房管理系统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保障性住房管理平台的设计思想,希望能够帮助有关部门更好地进行工作,切实维护人们的利益。
        关键词:政务大数据;保障性住房;管理平台
前 言
        本文通过对国内的保障性住房管理系统进行研究,总结并借鉴它们的发展经验,再基于政务大数据、结合互联网+等先进技术,打造一个保障性住房管理系统,完善一体化管理运行体系,实现对各类保障性住房的统一管理,旨在为有关部门提供帮助,为切实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而献出一份力。
1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保障性住房起步较晚,但是经过多年发展加上严格的规定,完善程度也比较高,各省市都发展出了一套适合自身的保障性住房管理信息系统。
        在省级单位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陕西省。该省基于政务大数据成功建立了一个集运维管理、决策服务、公众服务以及综合办公这四大功能的保障性住房管理平台,并完善了涵盖应用、应用支撑、信息资源、基础设施四大体系,覆盖面广,功能齐全,为政府部门提供了许多工作上的便利。
        而在地级市级单位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青岛市。该市早在08年就已经开始着手建设保障性住房管理信息系统,尽可能消除人为因素对系统运行的影响,对各个环节的工作都设置了严格的标准。能够及时公布有关保障性住房的政务信息,透明性高,被广大人民群众接受。
        虽然各省市都建立起了配套的保障性住房管理信息系统,但是各方面的限制条件太多,许多地区的保障性住房管理系统仅有信息登记等简单的功能,完全无法实现预期的效果。此外,省市之间的信息管理体系也不够完善,经常导致信息不对称等现象,需要进一步研究发展。
2 政务大数据及特征
        自从“大数据”(即“Big data”)这个词被提出以来,其一直被互联网行业广泛引用,但是直到现在仍然没有统一的定义。有机构提出,大数据是一种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它需要通过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而也有机构认为大数据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
        目前,行业内普遍认同的大数据“5V”特征分别为数据量大、数据类型多样、处理速度快、数据价值密度低以及数据真实可信,即Volume、Variety、Velocity、Value以及Veracity。业内研究人员对政务大数据的概念进行了简单的定义,所谓的政务大数据,即政府部门依靠先进的信息技术在执行日常工作的时候,对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有意识的收集,最终形成具有数据量大、时效性强、类型多样、真实可靠而且价值密度高这几个特点的数据集合。
        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政务大数据的数据量已经算得上海量了,但是其数据量仍在持续而快速地增长。此外,作为智慧城市主要支撑,政务大数据的作用也在日渐凸显,许多地区都在不断加深对政务大数据的管理及应用,争取更快更好的实现智慧城市的建设。目前,政务大数据在政府的许多方面都提供了帮助,比如房产登记、贫困人口数据、税务数据等等,同时也在为各种决策提供参考。因此,可以考虑将保障性住房信息也纳入政务大数据的收集范围,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政务大数据的数据多样性,还能辅助有关部门进行改造。
3 业务需求分析
3.1 住房保障部门
        住房保障部门的主要职责就是贯彻执行有关住房保障、住房建设、住房制度改革、房地产市场监管以及房屋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和方针、政策;负责编制住房保障、住房建设、住房竣工及配套设施等发展规划;组织指导协调并监督住房建设、房地产市场、物业管理的行政执法工作;依法对各种违法行为进行行政处罚,依法处理各种房产权属纠纷。负责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组织协调本系统信息化建设等等。
        简单归纳住房保障部门的职责,就是管理“房”与“人”。对前者的管理是指管理保障性住房,对后者的管理是指对保障性住房申请人的管理。
3.2 主要用户及定义
        保障性住房管理平台主要面向的用户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是住房保障申请人,第二是各级住房保障管理部门工作人员。
        住房保障申请人主要利用平台来登记信息、申请住房以及查询政策等操作,而各级住房保障部门的工作人员则主要依靠平台来获取申请人的信息,进而完成相对应的工作,比如审查申请信息、将申请人的信息进行备案等。
4 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4.1 设计目标
        基于政务大数据的保障性住房管理平台的核心应该是管理保障性住房,依靠容纳了保障性住房信息的数据库,来为用户提供在线服务,包括申请住房、分配房屋、房屋管理等。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平台做到实时更新数据,对数据进行动态管理。此外,平台还应能够与其他部门进行信息交换,实现数据共享,方便各个部门之间建立联系,为行政工作提供程序上的便利,而且还要向政府内部公开交换的信息,提高行政透明度。
4.2 平台框架设计
        
        图1 平台整体框架设计
        上图展示的是平台征途框架设计图。基于政务大数据的保障性住房管理平台的设计思想是“平台化”,通过制定一个统一标准而且高度规范化的体系,依托记录了保障性住房信息的数据库来建立一个服务中心,真正做到管理保障性住房信息。
        “平台化”思想为基础,可以确保保障性住房管理系统能够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建设。在现有的保障性住房管理系统基础上,利用现有设施以及网络资源,以“平台化”思想作为指导,建设保障性住房管理平台,可以有效提高平台的完善程度,并降低启用一个新平台的学习成本,可以快速把平台投入使用,提高服务效率。
        保障性住房管理平台的核心支撑是政务大数据资源中心,其中包括了容纳保障性住房信息的数据库以及其他的规则库和业务库等。平台本身又可以分为两个平台,分别用于日常维护以及功能实现。
4.3 平台总功能
        图2展示的是平台的总体功能。根据上述的设计框架,可以将平台划分为两个平台以及一个门户,其中门户为平台门户,两个平台分别是管理平台以及支撑平台。而每个平台以及门户又由各个子系统组成。由各个部分组成一个整体的平台,完成对保障性住房的管理工作。

图2 基于政务大数据的保障性住房管理平台总体功能
4.4 设计总结
        在“平台化”的思想指导下设计出来的基于政务大数据的保障性住房管理平台能够作为一个整体来完成对保障性住房管理工作,其结构呈现出多层次、立体化的特点,预测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有优秀的表现。其优点主要表现在:
        (1)功能全面。平台由多个子系统组成,能够实现房源管理、审核监督以及用户管理等多种功能,能够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
        (2)规范化和标准化。平台记录的信息呈现规范化的趋势,而且采用标准格式进行记录,能够有效和其他省市进行数据共享。
        (3)技术先进。采用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平台的先进性,同时还能高速处理各种业务,提高工作效率。
结 语
        综上所述,保障性住房作为保障民生的一个福利,长期以来在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尽管目前建立了住房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政府进行工作,但是仍然有许多漏洞需要解决。本文就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利用大数据等先进技术设计了一个基于政务大数据的保障性住房管理平台,希望能为有关人士提供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顾梦园,叶桦,仰燕兰.保障性住房资格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科学与应用,2019,009(003):P.650-662.
[2]张云佐,赵昕玥,高雪彤,等.基于大数据的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软件,2018,039(009):64-68.
[3]杨宁,邓青.基于政务大数据的集中、治理和共享体系设计[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9(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