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国家经济的支持和政策的扶持,才有今天的成就和成果。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是最为重要的施工材料之一,其主要成分包括砂石、骨料以及水泥和水等物质,其按照一定的混合比例经过搅拌后形成。而大体积混凝土的结构厚度大、用量也相对较大,对施工要求较为严格。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引言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各行业发展迅速,为我国经济建设贡献力量。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发展速度非常快,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动,建筑的规模也在逐渐增加。现阶段,我国的建筑工程有了比较完善的现代化体系,同时很多先进的技术也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普及运用,这不但提高了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效率,而且还给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大体积混凝土技术就很好地表现了这个优势。
1大体积混凝土概述
大体积混凝土主要是指施工结构的最小横断面面积尺寸≥1m的混凝土结构,在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中需要具有规范性以及系统性,明确施工技术要点,提升施工的有效性,提升施工质量,减少对资源的消耗。此外在进行浇筑过程中要预防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对于局部裂缝,要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针对问题的产生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进而提升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大体积混凝土的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主要应用于建筑工程地下钢筋结构浇筑、顶层封顶等领域,并且对施工技术和施工工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那么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结构物很容易出现温度变形的问题。与此同时,还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对温度进行掌握和控制,一般情况下,温度大约在25摄氏度左右。如果其温度应力大于所承受的拉力,就会出现裂缝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产生直接影响。除此之外,还应做好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工作,该工作有着较高的难度,特别是施工裂缝,如果没有对其进行及时处理,就会增加维修难度和维修成本。
2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问题分析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中出现裂缝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温差。由于混凝土内部温差大、外部混凝土结构受限,其收缩受限,在拉力的影响下就会出现裂缝。虽然裂缝不会直接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但是会降低其耐久性,造成建筑使用寿命缩短等现象,因此要强化其管理和质量控制。具体来说,大体积混凝土出现裂缝的原因有三种。一是水泥遇水发生的水化热效应。在化合反应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热量,因为混凝土的结构断面强度大,所以热气只能积累在内部而无法挥发。随着热量的增加,内外温度形成巨大的温差,应力会超过其承受能力,从而产生裂缝。二是因为混凝土的收缩变化,即水泥硬化需要一定的水分,剩余水分会随着热量的产生而蒸发,这一过程就会引起大体积混凝土的体积收缩,同时产生一定的应力,如超过极限就会产生裂缝。三是由于外界环境的气温变化,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外界气温下降就会加剧其内外温差,就会破坏混凝土的结构,最终形成裂缝。
3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
3.1施工准备工作要点
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之前,相关人员要做好施工准备,主要是准备施工所需器具以及材料、技术等。其中浇筑施工的主要器具包括混凝土地泵、插入式振捣器以及平板振捣器、塔吊、平锹、水泵等。对材料的准备有三方面,首先,使用粉煤灰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等中水化热或者低水化热水泥品种进行混凝土配置;其次,要保障骨料占混凝土绝对体积的80%-83%,因此选用的骨料要保障其表面没有弱包裹层、岩石弹模较低的材料,一般为中砂或者是大粒径的碎石、卵石等;最后,要保障水质纯净,不含有害物质,以提高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此外,在技术准备中还要制定严格的、科学合理的施工操作规范,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方量和浇筑时间等进行合理设计规划。
同时,还要确保各项器具的正常使用以及水、电等稳定供应,以防止发生阻碍施工的事故问题。
3.2科学合理调控混凝土配比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来说,混凝土是其施工最根本的材料,同时,大体积混凝土对于混凝土的要求本来就很严格。混凝土的配制比直接影响了混凝土的质量,如果在配制比方面出现了问题,就会导致裂缝现象的出现。所以,施工人员需要严格控制好混凝土的质量,同时严格防止有问题的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在进行混凝土配制比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现实状况的需要来进行相关操作,保证配制比的科学合理性。除此之外,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了解大体积混凝土的根本特征,最大限度地减小混凝土水化热情况,从而避免由于内外结构而完成温度差的现象出现。不仅如此,施工队伍能够科学的运用一些新的材料,尽可能地减小由于出现水热化现象给大体积混凝土带来的不良影响,在根本上保障混凝土结构的稳定。
3.3浇筑结构操作流程管理
1.选择适当的浇筑方法。混凝土的浇筑中,使用最多的是分层的施工方式,分层浇筑的具体操作如下:在进行第一层浇筑完成后,在进行混凝土初凝完成前,进行第二层的浇筑,这样操作直到完成浇筑工作,确保建筑结构的整体性,防止产生混凝土裂缝。2.选用适应的振捣方式。当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的振捣过程中,要想提升混凝土的整体施工质量,需要注意混凝土的振捣时间,进行混凝土振捣的主要注意事项如下:一是在进行振捣器的使用过程中,要确保移动间距,保障振捣器能够对振捣部位的边缘部位进行覆盖;二是在使用插入式振捣的过程中,要防止由于振捣不合理导致的和钢筋以及模板等进行碰撞的现象发生,确保混凝土振捣的移动间距,对于振捣半径要控制在1.5倍以下,对于轻骨料混凝土在进行捣实的过程中要格外注意其移动间距要小于振捣的半径。三是在采用附着式振捣器的过程中,间距的设定需要依据试验进行,确保和模板之间做好连接工作。3.排水处理。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振捣完成后,要做好排水处理工作,对于浇筑坡区域可以利用浮浆做好基坑排水工作,保证排水的宽度在3cm-5cm之间,在浇筑的过程中确保能够持续静置3h-5h,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结构中的水分能够排净。4.表层控制处理。同时在操作完成好,要做好大体积混凝土表层的控制工作,在浇筑面采用长标尺将表层刮平,提升施工的密实性,防止在大体积混凝浇筑的表层产生蜂窝现象,可以在其表面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在48h后可将其撤掉。
3.4混凝土的养护
大体积混凝土在第一遍浇筑收面完成后,应立即在其表面覆盖一层塑料布,防止水分蒸发,减少阳光直射带来的温度升高。在混凝土水化热高峰期过后,如果混凝土底板的内外温差低于25℃,应采取洒水养护,每天至少洒水三次,确保混凝土表面的湿润度,满十四天后,可停止洒水养护。如果超过25℃,应采用蓄水保温的方法养护混凝土浇筑面,防止混凝土表面失水过快而导致的混凝土缝隙。
结语
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使得建筑的规模不断增加,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也越来越广泛,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能够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能以及质量产生影响。所以,必须要严格地控制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环节,选用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对产生的质量问题进行控制,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要求。
参考文献
[1]吕小龙.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研究[J].中国建材科技,2018,27(6):41-42.
[2]于洪国.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36):133-134.
[3]郭斌,孟庆楠,韩国栋.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8(4):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