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业互联网助推中国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8卷9期   作者:王大江
[导读] 工业互联网现如今已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发展趋势。
        摘  要:工业互联网现如今已成为全球主要经济体发展趋势。工业互联网的应用有助于破解相关制约因素,推动装备制造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但随着两者融合应用的日益深化,在基础保障、企业落地、行业应用等方面暴露出一些短板问题。这就需要深化工业互联网的探索应用,加快推进装备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工业互联网;助推;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1 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支撑。
        1.1 优势产业集群快速发展
        以大型企业集团为龙头,以重大技术装备产业链为纽带,中国培育了一批产业特色鲜明、发展水平和规模效益领先的优势产业集群。中国打造了一批万亿级、千亿级产业集群,如北京、上海、河南、西安等省市推进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服务化发展,打造万亿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黑龙江省推进百千万工程建设,集中打造包括电力装备、交通运输装备、汽车及零部件、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等在内的15个千亿级产业,推进装备制造向集群化发展。
        1.2 产业发展生态体系不断完善
        中国立足于高质量发展需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紧扣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迫切需求,从研发、工程化、产业化三个环节协同发力,补齐重大短板,夯实发展基础,提升创新能力,着力打造更具活力的产业生态体系,加快推动中国装备制造业向全球产业链中高端迈进。目前重大技术装备领域已建设2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70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基本形成了以大型企业带动中小企业、整机带动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水平的产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1.3 绿色制造培育新动能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工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随之而来的大量资源能源消耗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巨大压力。当前,越来越多的装备制造企业正努力向绿色化转型,积极探索将绿色发展理念注入设计、生产等各个环节,将“能源消耗低”“资源节约”等作为发展目标。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呈现逐年下降趋势,通过绿色制造培育发展新动能,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
        2 以工业互联网助推中国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措施
        2.1 以新基建为契机,提升工业互联网供给能力
        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将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定位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以来,中央频频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相关任务,中国新基建由此将进入快速推进阶段。

工业互联网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以当前推进新基建为契机,顶层规划、统筹布局,加快构建全国“一盘棋”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体系:一是从国家层面打造工业互联网创新体系,集中科研力量,围绕工业大数据分析、工业机理建模、工业应用开发、智能传统器等重点领域开展技术攻关[2],着力解决工业互联网发展中“卡脖子”的软硬件核心技术,弥补硬件基础、工业软件、数据传输、工控安全等技术短板;二是加快布局“5G+工业互联网”建设,要伴随5G的商用落地,引导装备制造企业积极利用5G技术开展工业互联网内网改造,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引导装备制造各行业构建各自领域的5G专用网络,避免频谱干扰,从而满足不同应用场景对网络的复杂需求;三是积极推进装备制造业数据中心建设,构建基于云、网、边深度融合的数据网络,提升数据采集能力,满足行业不断增长的数据存储和计算需求;四是鼓励各地加快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着重建设包括工业数据管理服务、评估服务、产业监测服务及检测认证服务在内的四大类公共服务平台。
        2.2 坚持企业主体地位,深化工业互联网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应用
        装备制造业的龙头企业要引领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发展,带动行业的平台化转型:一是鼓励汉云、根云等工业互联网平台依托龙头企业的优势,汇聚技术、人才、数据、模型等各类资源,构建综合性工业操作系统,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二是围绕装备制造企业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等流程中的痛点,持续迭代平台功能,不断丰富应用服务,加快培育基础共性、行业通用、企业专用等“杀手级”工业APP[3];三是引导徐工信息、树根互联、航天云网等公司开发针对中小企业的低成本、可共享的应用服务产品,并将工业互联网平台向二、三线地级城市推广,带动更多的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打造以平台为支撑、以龙头为引领、产业链中小企业广泛参与的行业工业互联网发展格局。要推动中小企业以应用为主,加快导入工业互联网平台:一是各地政府要通过标杆示范、场景式体验、组织企业参加展会活动等方式,普及各类新兴技术,深化中小企业对应用工业互联网转型升级的认识;二是政府要对中小企业的数字化改造给予资金、技术扶持,或对主动升级设备、“上云上平台”的中小企业实行奖补政策,或统一购买信息工程服务,免费为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加速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的步伐[3];三是构建对中小企业参与工业互联网建设的指导机制,协助中小企业平衡当前需求与未来发展,有步骤、有重点、循序渐进地开展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探索应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3 强化要素保障,打造装备制造业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
        围绕装备制造业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构建,要强化政策、人才、技术等方面的保障。在政策方面,当前阶段,各地的政策目标主要还是聚焦于提高“企业上云”的意识和积极性,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等方面,随着企业“上云”的进一步普及以及对工业互联网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要根据行业特点出台有针对性的工业互联网发展政策,优化装备制造业工业互联网发展环境。在人才方面,要把复合型人才纳入国家层面的制造业人才发展规划中;在应用型高校、职业院校建设一批工程创新训练中心,加强工业数字设计、系统集成、数据分析、网络安全等专业人才培养;支持校企合作开展工业互联网应用人才“订单式”培养,对重点行业、关键环节、高端产品制造的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智能机器操作、运维、人机交互等技能培训,帮助传统制造业人才适应工业互联网需要,提升综合技能。在技术方面,加快人工智能、5G、边缘计算、大数据、区块链、AR/VR等前沿技术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4];同时,在构建综合安全防控体系的基础上,加快5G网络安全建设,通过采用认证、加密完整性保护、隔离等技术,有效提高5G网络安全防护水平,保障“5G+工业互联网”的推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家要振兴装备制造业,提高大型设备企业的品牌形象和产品竞争力,应坚持自主创新,分别从行业、企业和政府角度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形成有效、健康、可持续的企业环境,企业要重视和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发展,实现企业竞争力的飞速发展,真正提升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实力,实现未来国家战略发展规划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綦良群,高文鞠.区域产业融合与装备制造业绩效提升[J].中国科技论坛,2019(10):59-70.
        [2]杨春.生产实时系统在装备制造业中的应用[J].汽车实用技术,2019(17):247-248.
        [3]王淑荣.人工智能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9(09):15-17.
        [4]雷涛.推进新时代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研究[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9,9(07):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