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煤层气储层地质特征及勘探开发探讨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8卷9期   作者:陆聂生 李雁
[导读] 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煤层气储层由于成煤年代早、
        摘要: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煤层气储层由于成煤年代早、板块构造挤压等因素,导致储层物性差、渗透率低,但因深成热变质、区域动力变质及岩浆接触热变质作用相互叠加,使煤层含气量偏高。通过勘探开发实践,我国已建立适合中高煤阶煤层气的煤层气开发工程技术系列,重点包括三维地震物探技术、直井+定向井丛式钻井技术、大规模水力加砂压裂技术、智能化排采控制技术、低成本地面集输工艺技术等,但煤层气开发仍存在产能到位率低、气井产量低、稳产能力差、产业规模发展慢等问题,核心原因仍为地质条件差、勘探开发技术仍不成熟,基于大数据动态数据库分析评价的“地质工程一体化”技术有望为煤层气科学勘探开发提供途径。
        关键词:煤层气;地质特征;勘探开发;工程技术
        引言
        社会经济快速运行的背景下,温室效应有了明显的体现,而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人们自身环保理念有所增强,其加大了对绿色能源发展问题的探究力度。当前阶段,我国包含的地域诸多,面积较大,资源较为丰富,整体上来看,在世界中煤层气储备量占据着极高的比例,具体涉及到了西北以及华北等领域。本文以煤层气地质特征为主,详细论述了煤层气勘查开发的主要领域。
        1对于煤层气特征的论述
        我国煤层气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出现,一直到九十年代中期,经过了长达二十年的发展时间以后,既存在着成功的案例,也有着诸多失败的案例,产生失败案例的实质性因素是因为使用的勘探技术不具备合理性,煤层气井深度较低,大多数井根本不符合煤层气储成的具体深度,这样一来,就影响了具体的含气量,煤层气井产量减少,煤层气勘效果呈现出了下降趋势。当煤层气形成期间,经常受到各项因素的影响,其中就属火山岩活动影响因素最为明显,该项因素加剧了次生演变的进度,煤层中呈现出了饱和程度明显、含气量高的领域。与此同时,局部热动力也对于煤层气有着极高程度的影响,和其相互接触的岩石形成了高热度领域,周围环境密封状态明显,热量得不到有效的排出,随之被吸附到了煤层颗粒内,然后扩展到了岩石储层中,在水因素影响以后,煤层物性有所降低,饱和程度不高。
        1.1水文地质
        要想将煤层气的开发价值全面体现出来,离不开合理水文地质条件的帮助。一般来讲,煤层气吸附以及水文地质条件包含了两方面,分别是水动力封闭和地层水超压。针对于开采工作实际开展现状得出,具备完善的水动力条件非常重要,可以达到降压解吸的目的,有利于更好的对煤层气进行开采。现阶段,地下水在煤层气中产生的效果极高,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①封闭效果;静态水体属于一项密封类型的介质,能够和煤层气处于煤层孔隙结合到一起,形成稳定性极高的气液两相截面,以此避免游离态煤层气的进一步扩散。水力封闭效果体现于水体深部,根据压力传达相应的封闭效果,以免吸附台煤层气转化为游离态,这样可以确保煤层气被全面的储存起来。②封堵效果;煤层气扩散期间是遵循从下到上的流程进行的,地下水的渗透效果能够产生封堵的作用,将煤层气全面聚集到一个领域内。而水体一倍是作用到不对称向斜或者是单斜内。③运移效果;当地下水处于动态性状态的时候,能够在煤层气内产生良好的运移效果,此种类型的运移效果是以两种形式为主达到目的的。第一,流动的水体可以降压以及解吸煤层气,煤层气经由吸附态转换为游离态,能够处于煤层空隙裂缝内进行流动。第二,被溶解到子地下水内的煤层气伴随着水体共同运移,该项运移作用通常是体现在导水性能极高的断层构造发育区域内。需要明确认识到的体方面是,当对煤层气进行开采的过程中,务必重点探究第一层产生的运移优势,避免煤层气过度消耗。
        1.2构造条件
        处于自然状态内,煤层气从以往高浓度部位转移到了浓度低的部位,褶皱形成了非常密实的储存区域,断层将煤层的接触关系截断,非渗透性的岩石结合到一起避免了煤层气的运移。①构造升降运动对煤层气产生的一系列影响;目前,无论是地层温度还是压强等,都会受到构造升降运行现象的影响,当温度或者是压强现象发生变化以后,煤层气的吸附平衡也会发生改变,不利于储集煤层气。

通常来讲,深层没去包含了诸多的含水量,除了和煤层深度大、有助于形成煤层气以外,还和构造抬升以及地层厚度变薄、不利于集煤气层有着密切的联系。②断裂对于煤气层产生的相关影响;断裂在煤层气储集内产生的影响是极大的,形成此种现象的实质性原因是因为断裂类型不一样,因此对煤层完整程度、封闭条件和煤体结构造成的影响特使不相同的。对于正断层来讲,封闭性不高,本身是一项开放类型的断裂。逆断层的封闭效果极佳,属于压扭型断裂状态。高渗层是属于断裂规模高、持续性时间比较长的一项煤层,其不利于储集煤层气,主要是因为断裂比较宽,充填少,周围裂隙发育速度快,因此加剧了煤层气的逸散速度。而断裂规模处于较小状态以及持续时间比较短的煤层,能够全面的储集煤层气。
        2储藏煤层气
        2.1压力封闭类型
        采取循环压实和抬升工作以后,相应的煤层气储存层随之出现,不过因为本身发展不是特别成熟,因此使得煤层气的连通性降低,开采期间存在着解吸效果不高的现象,最终影响了煤层气的产量。
        2.2微渗滤封闭型
        一般来讲,底板和中顶板均处于较薄的状态,岩石的密室程度不足,局部水和岩层之间相通以后,水源逐渐渗透到了煤层内,形成了一定的动力,与此同时,还会带走地层内存留的部分甲烷,不过甲烷状态不佳,因此呈现出了一项封闭式的环境。如此一来,便使得煤层气内存在着非常低的含气饱和程度,煤层气产量不高,工业价值难以发挥出来。
        2.3地质构造封闭类型
        由于地质构造较为特殊,因此对于部分煤层气产生了相关的影响,含水量减少,而且开采煤层气期间解吸半径小,不利于提升开采效率。我国包含的土地面积和资源非常多,煤层气类型有着极高的丰富性。现阶段,我国的主要开采目标是应用构造变形差异聚集承压水封堵型煤层气。
        3勘探开发工程技术适应性创新研究进展
        3.1直井+定向井丛式钻井技术
        由于煤层气区块多位于低山、丘陵或农田区,地表条件复杂,采用直井+定向井的丛式井钻井技术,即“井工厂”模式,其集群化建井、批量化实施、流水线作业的特点,能够大幅减少占地面积及征地费用、缩短钻井周期、实现集中排采集输、提高环保管理水平等。
        3.2大规模水力加砂压裂技术
        由于我国大地构造演化复杂,地应力强、煤层渗透率低,同时煤岩自身具有力学强度低、应力敏感性及水敏性强等特点,煤层压裂相比砂岩层压裂具有更高的技术难度。在煤层气勘探开发初期,煤层气压裂多采用国外引进的洞穴完井工艺,但不适用于我国低渗-特低渗的煤层,因此近年来以大规模水力加砂压裂技术为主流,不断在压裂液与支撑剂性能、泵注程序、工艺流程等方面进行与地层条件的适应性创新探索。
        结语
        从以上论述看出,处于新能源领域内,煤层气和其它天然气相比较而言是同等重要的,除了能够和人们提出的要求相一致之外,还不会对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不过因为我国煤层气丰富,周围地质环境恶劣,因此对于该项工作提出的要求也是极高的,明确规定勘探开发人员加大对其的探究力度,做好各个环节的控制工作,从而达到煤层气勘探开发工作稳定运行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谢色新.山西平遥南区块煤层气地质特征及勘探建议[J].西部探矿工程,2020,32(01):167-169+174.
        [2]张恒屹.关于煤层气储层地质特征及勘探开发新领域研究[J].石化技术,2019,26(05):161+16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