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铁路外部环境安全治理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8卷第9期   作者:杨帆
[导读] 关于铁路外部安全环境的治理工作,本身历程较长,联系的地区较多,
        摘要:关于铁路外部安全环境的治理工作,本身历程较长,联系的地区较多,各地区实际情况各不相同,需要投入较大成本,本文将重点对我国目前的铁路外部环境现状进行分析,根据产生原因的具体类型给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铁路运输安全环境治理对策
1引言
        分析当前铁路外部环境安全隐患治理的难点,研究如何有效地管控铁路外部环境安全风险,如何更好地治理铁路外部环境安全隐患,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
2铁路外部环境安全治理难点
        2.1铁路沿线居住人员复杂
        铁路沿线尤其是普速铁路沿线布满了居民区、厂矿企业及学校等,沿线路外环境差,人口数量也非常大。虽然有关铁路单位经常派人深入铁路沿线居民区、厂矿企业、学校、乡村进行护路防伤宣传,通过采取张贴警示标语、竖警示牌、清理站场闲杂人员等措施,积极防止路外伤亡事故的发生,但由于人员复杂,仍有相当一部分线闲杂人员及居住在铁路沿线的群众自我安全保护意识不强,为了赶近路、图便利,部分人抱着侥幸心理,不顾自身生命安全,行走和抢越铁路线路;或由于生活习惯等问题,将垃圾甚至废旧床垫、儿童自行车等物品倾倒在铁路沿线周边,影响铁路的正常运行。
        2.2建(构)筑物、轻质飘浮物等整治难度大
        建(构)筑物、轻质飘浮物问题整治难主要体现在遗留问题多、涉及沿线居民切身利益等方面,导致问题整治不理想。一是遗留问题多,主要是高铁建设完成后,原施工单位遗留在高铁沿线的临时生产用房(彩钢棚)被沿线地方老百姓占用,但没有进行维护,年久失修、破损严重,多数分布于高铁沿线距离线路30~100m,极易被大风吹刮到高铁线路。由于是临时建筑,产权不明确,往往不容易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成为原施工单位、地方、铁路三不管地带。二是由于彩钢瓦、塑料薄膜等材料价格低,且容易搭建,目前已成为铁路沿线居民、企业厂房、果蔬基地等场所广泛使用的材料,在拆除过程中涉及沿线居民、生产企业、果农种植户的切身利益,容易引起路地纠纷,导致阻路、拦车等问题的发生。三是需要加固处理的彩钢瓦涉及费用,政府没有财政支持,老百姓不承担,导致整治得不到有效解决。
        2.3管控、治理联动机制不完善
        铁路外部环境管控、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目前在铁路外部环境管控、治理方面,仍然存在地方政府职能部门、综治护路部门、公安机关、铁路监管部门、铁路运输企业等分工不明确、职责不清晰、制度不健全、机制不完善、沟通不顺畅、责任不落实等问题,同时依法应由铁路监管部门负责监管的铁路外部环境安全隐患问题,也因其执法力量明显不足,导致大量外部环境安全隐患问题得不到彻底整治解决,极易死灰复燃。
三、铁路周边环境隐患的整治
        铁路沿线周边环境是城乡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地方的品牌和形象。铁路部门要把目光投向栅栏外,将防线移到限界外。结合铁路实际,我认为应采取如下对策:
        一是提前研判,超前防范,把外部环境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在建设、施工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环境噪音、工程竣工后对农田复耕不到位、施工中轧坏乡村道路、设计不科学,影响农田种植或涵洞排水不畅,出现积水等问题,铁路部门需提前研判,对工程设计进行公示,主动邀请有关部门进行维稳评估,组织相关单位、沿线村民自治组织进行座谈,广泛听取对工程建设的合理意见和建议,把群众的正当要求解决在建设初期。


        二是加强日常排查,及时处置初发隐患。铁路各部门在线路巡查、现场作业、添乘及重点部位巡视时,要按照治安综治“一岗双责”防控机制,将铁路外部安全环境管理作为重要工作内容,铁路单位内部能处理的立即处理,不能及时处理的上报集团公司安监部门,请求上级帮助解决。同时对涉及地方村镇和个人的,现场取证后以下发通知书、发送告诫函的形式及时送达地方政府,寻求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帮助。2018年5月28日,大同西线路车间报告,当地村民高某在下发线K2+500处盖了一间彩钢房,彩钢房房顶已进入护网,存在安全隐患。大同西线路车间当日向西站派出所报案。经大同西铁路派出所严肃认真做教育工作,高某同意停止施工,并拆除了已盖违章建筑。
        三是加强宣传引导,营造爱路护路良好氛围。要坚持开展爱路护路宣传,加大对沿线,特别是新建铁路沿线居民、村民尤其是中小学的宣传力度,扩大宣传覆盖面,提升宣传效果,全面提高广大沿线群众的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树立爱路、护路的自觉意识,逐步减少和消除安全环境隐患。要联合沿线政府综合治理部门、居委会、村委会、各中小学校,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形成合力、预防和消除安全环境隐患,实现路地互利共赢的新局面。
        四是构建严密网络,形成防范体系。认真落实《太原铁路局涉路矛盾调处管理办法》,路地资源整合与联防联动。各运输站段和各部门要主动发挥各自职能优势,与铁路派出所、地方辖区派出所相互配合,积极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综治护路部门联系沟通,做到设施共用,信息共享,真正实现互联互动,协同作战,共同打好护路联防攻坚仗。我段职工在线路检查时发现同蒲线上行14km+300-500m处存在垃圾挤压护网的情况,护网外垃圾已经挤压护网,高大约1.5米,垃圾场长约135米,垃圾底宽24米,顶宽22米,约5000立方米。还有人在不断地倾倒垃圾,如果再不处理极有可能冲破护网,掩埋铁路,严重影响铁路安全。针对此问题,我段及时向大同市相关政府部门发函,请求协助处理。经过大同市护路办及路局保卫处的共同努力,护网外2米的垃圾已经被清理,消除了垃圾挤压护网的隐患。
        五是借助公益诉讼平台,积极配合铁检机关督促相关政府机关依法履行监管职责,整治外部环境隐患。铁路站段对管内铁路沿线影响铁路运营安全适合铁路检察院出面协调或办案的隐患问题进行排查摸底,查清隐患位置,找准问题原因,分清责任主体,找出解决问题隐患的法律法规依据和相关规定,全面配合铁检机关采取协调或者法律手段排除各类隐患顽疾,为铁路运输安全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比如针对大同县某矿业公司私挖滥采、杂乱堆积砂石、堵塞排洪通道行为,大同工务段配合大同铁检院立案后,配合办案人员及时深入沿线,使用航拍机、相机对现场进行拍摄,及时收集固定证据,对案件现场的位置、主要结构进行现场勘验。最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相关规定,向大同市云州区水务局、国土局发送检察建议书,建议依法履行监管职责,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云州区国土局和水务局责令乡政府督促设障单位清除障碍,对京包铁路线314号泄洪铁路桥及上下游河道进行疏浚,确保排洪通畅。此隐患已整治到位。
窗体底端
结束语
        铁路外部环境安全是保证铁路正常运行的基础性内容,是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重要体现,随着我国铁路路网越织越密,列车速度越来越快,对运输环境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外部环境安全隐患整治工作显得尤为紧迫,对当前铁路外部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了一些管控及治理对策,但仍不全面,还需要全体铁路环境安全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完善、总结、创新,确保铁路运输安全。
参考文献
[1]张志刚.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整治铁路安全环境外部风险隐患的思考[J].铁道经济研究,2015(4):38-4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铁路安全管理条例[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3.
[3]曹晓东.铁路沿线外部环境安全现状分析及对策[J].理论学习与探索,2019(2):56-58.
[4]钟庆华.依法管控铁路外部安全环境风险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铁路,2016(5):35-3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