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有了很多的改善,出行方式也从“便宜”变为省时、舒适,这就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因而近几年民航呈现出高度发展的态势。但是在民航事业发展的同时,空中交通流量也处于不断上升的状态,而天气等因素的不可预见性越来越高,空中“交通”环境也日渐复杂多样。本文基于目前的空中交通不安全因素出发,探究加强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管理策略,这对于航空安全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管理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科技的进步,国家也在不断加大对民航事业的投入,大力的支持和鼓励民航事业的建设,为民航提供合适的土地和完善的设备,所以目前有很多机场都非常现代化和信息化,有着良好的运作体系。民航事业的发展不仅需要硬件的支持,还需要优秀的软件支撑,以先进的技术和服务来完善民航事业。随着科技的发展,空中交通管制越来越合理化,因此民航在飞行过程中的事故率也越来越低,是民航飞行一个良好的安全基础。其次各个航空公司也在逐步增加对空中交通安全管理的重视,逐步探索完善的管理体制。空中交通安全管理涉及到很多方面,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程,必须依托先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来构建良好的管理体系,对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都进行全面的分析,从而保障飞机的平稳和安全。
一、影响民航空中交通管制的基本因素
(一)民航飞机性能的影响
不同的民航飞机的承载能力不同,起降的条件也有很大区别,尤其对于不同的民航机型,在飞行时速上也有较大差异。在进行民航空中交通管制过程中,要结合不同的飞机性能合理安排飞行航道,以此降低空中交通的拥堵并避免空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自然气候条件的影响
不同的民航机型在应对自然气候环境的能力不尽相同,在恶劣气候环境下,空中交通管制将对不符合飞行条件的机型进行限制,尤其在影响安全的自然灾害情况下,还要实行全面的空中管制,因此,自然气候环境的变化对空中管制安全具有较大影响。
(三)其他飞行任务的影响
不同的飞机型号具有最佳飞行高度,当高度层具有其他飞行任务,例如:军事演习以及农业飞机等具有同一高度层飞行要求时,在民航空中管制中将考虑其他飞行器与民航存在的交叉点,对同一高度层飞行器进行避让,对民航空中交通管制产生影响。
(四)地面保障设施的影响
为了能够保障民航在航空运输中的安全,地面机场需要提供较为完备的安全保障措施,尤其对于恶劣自然环境,安全保障措施完善程度和正常运行状况将对民航飞行产生限制,通过空中交通管制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对实践和线路进行调整。
二、我国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存在的问题
(一)空域扇区划分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航空业也在不断扩大,但是我国在空中交通管制空域扇区划分中与一些航空业发达国家相比还具有较大差距,空域扇区是实行空中交通管制的基本单位,进行空域扇区划分的目的是为了能够降低单一管制席位的工作压力,降低地面和空中通信频率的拥挤。
在特定扇区内航空飞行流量达到上限时,表明管制工作人员将出现超负荷工作,将会发出红色警报。当前一些航空业发达国家的管制中心已经拥有了几十个扇区,我国在空域扇区划分和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制约了民航空中交通管制的安全管理。
(二)管制员空中管制技能问题
在空中交通管制过程中,空域扇区边界的动态调整对空中管制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扇区边界的动态调整能够使扇区适应空中交通流量的变化。空中扇区边界动态调整对空中管制员的综合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管制员对改变后的空域情景具有全面的掌控能力。空中交通管制员的管制技能不足,导致空中管制中的扇区限定在先期划设的区域内,虽然提高了空中交通管制的安全性,也造成了空中交通的拥堵。
三、提高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管理策略
(一)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综合能力
要提高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安全性,一方面要加强智能化监管设备的投入,另一方面要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对空中交通管制的基本技能。近年来我国航空技術虽然实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在航空管理技术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为明显的差距,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综合能力符合我国航空事业发展需求。因此,要加大与其他发达国家的技术交流,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和设备,提高空中管制智能化和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降低人为工作负荷超限造成的空中交通拥堵和空中交通安全事故的概率。
(二)实现民航空中管制空域合理划分
我国在空中管制方式方面存在很多不足,一方面体现在管制区划分;另一方面体现在飞行高度层划分。我国在空中管制区域划分中,民航与行政管理区域和军队建制范围具有较大关联造成当前管制区域划分的不一致,无法实现安全有序、高效的空中交通管制。在空中管制区域划分中,要从空域资源的整体出发,实现军民航空管制区的一致性;另外,可以通过科学的规划,缩小航空飞行高度层,提高空中航线的流量的同时,提高民航空中交通管制的安全性。
(三)改善民航空中管制的基础设施
我国民航空中管制体系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形成的,对早期我国航空事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民航数量的剧增,早期形成的空中管理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当前航空业发展的需求,尤其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加强航路管制中心建设,采用统一的系统模式和技术,实现全系统的联网,避免各个指挥系统的各自为战。此外,在原有的雷达覆盖网基础上,要加强二次雷达的构建,减少雷达盲区,提高空中管制能力。以此来提高我国民航空中管制安全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民航空中交通管制不仅对航空运输效率具有较大影响,还关系到民航安全和乘客的利益。只有对我国空中交通管制存在的问题具有充分的认识,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才能使我国民航交通管制安全管理水平逐步提高,才能促进我国航空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德寅.试论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管理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8,15(21):165-166.
[2]朱绍会.加强民航空中交通安全管理探究[J].数字化用户,2019,25(2):129.
[3]张婷婷.试论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管理策略[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9,(33):1940.
[4]杨天悦.民航空中交通管制安全管理策略[J].信息与电脑,2019,(13):202-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