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伴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领域也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也更加的关注土木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其工程质量水平高低直接对人们的生命安全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建设单位一定要重视土木工程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管理,确保混凝土结构的质量。且逐步提升施工技术水平,针对混凝土结构中存在的质量问题,要不断的进行和研究,并针对产生的成因,进而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和措施,从而提升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本文根据土建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存在的缺陷及成因,提出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方式。
关键词:土木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
引言:国民经济的显著提升,建筑行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混凝土作为土建工程中十分关键的施工材料,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提升工程结构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混凝土与其他材料相比下,更容易成型,且适合连续施工作业,且工艺操作较为便捷,得到了全球高层建筑领域的青睐和广泛应用。为了保障工程整体的施工质量,特别是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一定要重视在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和质量管理,合理的进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运用,这样才能在避免结构产生裂缝问题的前提下,达到工程项目的安全和质量建设要求。
可以确保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要求
一、土建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存在的缺陷及成因
在土木工程施工过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应用的较为广泛,其施工技术和过程存在一定的难度,同时也对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再加上混凝土结构本身所处的环境也比较特殊,由此后期养护工作十分关键,这样才能防止混凝土结构产生质量缺陷问题。在实际施工中,如果不重视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管理,将会导致建筑物受到温差的影响,产生结构裂缝或变形问题[1]。其产生裂缝可分为表面裂缝、深度裂缝以及贯穿裂缝三个等级,随着裂缝深度的增加,裂缝产生的危害程度也会有所提升。危害性最高的要属贯穿性裂缝,再是深层裂缝,最后才是表面裂缝。但不管是哪种等级的裂缝,一旦产生都会对整体工程质量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而混凝土结构产生裂缝的主要成因是:一方面,在实际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由于自身专业素养不足,总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去实际操作,而没有按照相关的操作标准和要求去施工,细节把握程度不够,进而降低了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效果。另一方面,由于温差因素的影响,结构中的水泥的水热化反应会产生一定的热量,热量如果无法及时的散开,进而结构内部温度将会快速上升,与外部产生明显的温差效应,从内到外热量在传播中形成一定的拉应力,最终导致整体结构变大,产生严重的裂缝现象。
二、土建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方式
2.1材料配比方面
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中混凝土材料是重要的基础。在进行配比时,应该要求施工人员按照严格的原材料配比进行,这样才能确保配比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在实际混凝土配比中,且应该注意材料、气候、以及施工环境等因素,材料配比参数应该根据施工实际需求进行严格试验,只有试验结果达标才能配比开始制作混凝土,为混凝土结构质量和实际性能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在实际配比中,需要加入水泥、骨料以及水,还需要一定的外加剂和粉煤灰等其他调节性物质。其中粉煤灰的主要作用是调整混凝土材料的和易性,外加剂主要起到降低混凝土补偿作用的影响,其使用方法还是需要根据大体积混凝土具体施工情况而定。另外,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应该从全方位角度去审查原材料的质量,防止后期产生结构裂缝现象。
2.2温度的控制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而言,温度控制技术一般体现在施工和养护两个方面[2]。为了确保温度控制效果,可以在温度较低的环境下进行浇筑施工,如果施工现场温度过高,可以采用覆盖麻袋或设置遮阳棚的方式达到一定降温的效果。同时,也可以采用人工搅拌加以冷水冲刷石料的方式去控制温度。再加以冷却水管或温度传感器在混凝土模板上,这样在完成浇筑工作后就可以对实际结构温度进行测量,如果内外温差大于24°,则需要通过冷却水管降温的方式,降低结构内部温度,减小内外部结构温差,避免产生裂缝缺陷问题。另一方面,在养护阶段,可以在结构表面铺设补水软管,每隔十厘米的地方设置一个注水孔进行定期注水,这样能够促使结构实现保温或者保湿的目的,避免由于结构过于干燥产生裂缝,也能防止贯穿裂缝问题[3]。为了保证其养护效果,养护时间应该控制在三周以上。
2.3浇筑技术
在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其中最为关键技术之一则是浇筑技术,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需求,以及钢筋和混凝土的实际供应方式去确定。现如今我国最常用的浇筑方法有分层分段、斜面分层以及分层浇筑法等。其中每层混凝土浇筑的厚度需要严格控制在1.5m。为了确保整体结构浇筑质量,应该在混凝土浇筑初凝后再进行下一个阶段的浇筑。在浇筑过程中,应尽可能地采用清水浇筑,确保表面湿润度满足施工要求。根据不同的浇筑类型采取合适的浇筑方式,例如在墙体混凝土浇筑中,应提前在底部浇筑5cm厚的与墙体混凝土材料性能相同的混凝土,并保证浇筑均匀性;此外,如果需要在混凝土垫层或者岩石地基环境下进行混凝土结构施工,则需要设置防滑隔离垫,在两边涂刷沥青胶且铺设一定厚度砂石,这样可以保证浇筑面的平整度,降低裂缝现象产生的几率[4]。
结束语:总而言之,混凝土结构质量控制相当关键,其施工质量直接对整个项目工程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也直接对人们的生命安全有着直接的关系。因此,在土建工程实际施工中,建设单位应该不断提升其施工技术水平,加强对混凝土结构质量控制以及现场管理,做好混凝土材料配比和浇筑、以及温度控制工作,从而实现整体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杰,张银芳.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探析[J].建材与装饰,2020(17):40+44.
[2]刘刚.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建筑中的应用分析[J].居业,2020(05):67+69.
[3]谭春腾.论土木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2020,17(12):3-4.
[4]许超.研究土木工程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要点[J].建材与装饰,2020(09):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