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施工单位要重视水利工程给排水管道渗漏的问题,从源头出发结合渗漏问题的具体原因与工程的实际特点,利用科学有效的措施对水利工程给排水管道渗漏现象进行应对处理,从而降低水利工程给排水管道渗漏现象的发生概率,本文就给排水工程管道渗漏问题及解决方法在水利项目中的应用。
【关键词】水利工程;给排水管道;渗漏原因;改善措施
一、水利工程给排水管道渗漏原因分析
1.管道内部的质量不合格
在进行工程施工的时候,给排水管道内部的质量会影响施工的开展。如果其中所采用的管道材料不合格,那么就可能产生渗漏的现象。此外,管材和管件不配套、粘结质量不达标等,均可能导致渗漏形成。而且在实际的操作中,给排水管道材料、零部件不合格的现象非常多见。构成给排水管道的部件包括了管材、弯头、三通、水咀、阀门等,若这些部件产生了变形、裂痕、滑丝、腐蚀的现象,就可能破坏给排水管道的密封圈。而且在进行施工的时候,也可能产生渗漏现象,影响施工的总体质量。
2.管道连接问题
保障管道连接的科学合理性是降低管道渗漏现象的主要方式,管道连接方式出现不合理主要是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是管道自身的螺纹问题,如果管道自身的螺纹存在质量问题,则会直接造成管道与扣件连接不紧密的情况,引发管道渗漏现象。另一方是管道粘接问题,例如在管道的插口位置需要涂抹胶粘剂,一旦胶粘剂涂抹缺乏全面性与有效性,则会直接引发管道渗漏现象。
3.管理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进行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时,建设和安装两个专业往往没有紧密的合作在一起,而是各自独立施工和管理,没有制定出预留孔洞技术质量的控制措施,最终导致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在预留孔洞时留洞模板没有固定或位置不准,导致预留孔洞发生严重挪位。其次是部分工作人员没有真正重视起补洞位置的重要性,也没有按照要求来选用混凝土的原材料和配合比,导致最终使用的混凝土的强度受到影响。此外,对于给水系统,常常由于安装人员技术不熟练或操作不当,管理人员没有进一步进行交底与排查,钢塑管丝接口长度不足或缠绕生料带、油麻丝不足、不均匀,或在连接管道时旋转过头又返回连接,产生接头松动而造成渗漏水问题。
4.环境方面的问题
水利工程具有施工规模大,施工周期长,施工环境复杂等特点,并且处于地下环境施工的概率相对较高,所以环境因素对给排水管道的施工质量会产生显著的影响,由此而引发管道渗漏现象。伴随着我国部分水利工程管道使用寿命周期的来临,部分管道老化现象普遍,同时在地质因素与水文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水利工程给排水管道的实际运行环境较差,在雨水的侵袭下极易出现质量问题而引发渗漏现象,对水利工程管道的实际性能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加大后期整改难度。
二、水利工程给排水管道防渗管理的改善措施
1.严格把控施工材料的质量
施工材料的质量能对给排水管道的质量造成一定影响,所以在选定施工材料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把握材料的关,了解材料质量有没有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同时也要针对产品的合格证、型号、规格等进行一定的检查。可以采取抽样检查和其他检查方法,针对施工材料的质量进行一定的评估。举个例子,在对阀门材料进行确定的过程中,要开展严密度以及耐压强度的实验,从而确定阀门的质量。在引进了材料之后,再进行统一的安装。同时需要抽取一部分样品进行一定的安装检测,保障材料的质量能达到工程要求。在施工的过程中,加强对施工单位现场施工人员的教育工作,确保在施工过程中落实对管道材料的二次质量检查工作,如个别管道材可能存在的质缺陷或因运输造成的破损等问题,发现后要立即通知现场管理人员,及时把存在质量问题的管道材料替换,避免因管道材料质量不合格而引发给排水管道渗漏现象。
2.提高工程施工的质量
对建设项目来讲施工质量非常关键。首先,施工之前科学设计操作方案,并反复检验该方案。合理的施工方案,能提高施工质量,保证施工工期。施工中应根据方案落实各项工作。当管道施工地点属不良地质时,科学使用换填的方式,合理选择开发材料,按照设计标准回填材料。当在地下水区域开展开挖工作,注意利用科学方法实行排水操作,防止地下水对项目质量造成影响。在管道安装中,相关人员应默契配合,防止吊装出现碰撞。
3.强化其他防渗漏措施的有效应用
水利工程的具体施工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例如,自然环境和施工区域周围的整体环境等等,因此施工前施工单位必须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提前把外在环境因素可能对给排水管道施工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例如,在对土质条件较差的地基环境进行施工时,要对施工区域的的土质情况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选择对应的方法对地基进行强化处理,主要采用强夯或置换的方式提高地基的基底承载力,避免因外界压力作用在松软土层时对给排水管道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针对可能存在的与渗漏率相对较高的老旧管网衔接处,施工单位要提前做好处理方案经各参建单位审核通过后方可施工,避免后期因施工原因造成管道渗漏从而浪费大量资源,保证给排水管道施工质量。其次施工单位派遣能力较强的专业施工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保障施工操作的专业性与规范性,同时按照报审合格的专项施工方案施工,提升水利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的效率与质量,避免因人为因素引发的管道渗漏问题。
4.采取先进的防渗漏技术
给排水管道一般选择铸铁管道,因此安装过程中必须要检查管道有没有裂开。而且安装铸铁管道时,需要完成凸筋打磨的操作,再连接平直管道,填充也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若是连接处在楼板下面,则要通过填充材料来促使管道受力达到要求。其次,重视焊接技术的合理选择与有效应用。在开展焊接施工时,选择较小的电流,避免焊伤管壁破坏管道的密封性,同时结合相关规范要求开展焊接间隙的控制操作,确保特殊位置连接构件选择的合理性。在安装管道的时候,必须先清理干净,而且也要进行稳定的连结。若是管道穿过了墙面,则要通过套管进行穿墙处理,促使套管两边水平高度一致。不仅如此,也要与穿越楼板的要求相同,同时采用密实材料来进行操作,促使管道的受力更加合理。最后,若是墙面和管道交接处产生了渗漏,则要在关键位置来对给排水施工进行操作。在进行施工之前,还必须要进行打磨抛光处理,清理空洞,促使工作面维持一定的整洁度,同时开展管道连接方面的工作,再处理预留孔洞的封口。
5.开展排水管道灌水试验
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在安装完管道后,必须进行灌水试验,这能很大程度上降低管道出现渗漏的概率。同时为了保证试验的有效性,在进行灌水试验时,灌水的高度一定要达到立管最上部的漏斗部位,因为我国大部分地区雨水集中,排水管会呈现满管流的状态,需要具有适当的承压能力。当水流经过排水管道时可以分成以下几种状况:当杂物堵塞雨水管出口端时,会发生全管满灌水的情况,在遭遇短时特大暴雨时可能出现局部压力流,在一般状况下为重力流。在遭遇前两种情况时,给排水管发生渗漏的概率更大。所以在给排水管交付使用前应当检查有无渗漏。
结束语:
施工单位要重视水利工程给排水管道渗漏的问题,从源头出发结合渗漏问题的具体原因与工程的实际特点,利用科学有效的措施对水利工程给排水管道渗漏现象进行应对处理,从而降低水利工程给排水管道渗漏现象的发生概率,提高水利工程运行的稳定性与有效性,为社会主义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有力的保障与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蔡兴忠.水利工程给排水管道渗漏问题及改善措施[J].居舍,2019(1):6.
[2]肖展超.试析建设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渗漏原因及防治策略[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9(6):162-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