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饮水安全问题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部分地区存在着水资源匮乏问题,因此我国大量的修建水利设施。水利工程不仅是基础建设的一部分,还能体现国家的综合实力。在防洪、航运、灌溉等领域都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然而,伴随着水利工程的广泛建设,所引发的生态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某些大型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远远超过其经济效益。文章通过对水利工程中生态因素进行分析,就如何开展生态水利工程进行深入探讨,提出具体意见,以供参考。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水利;保护环境
一、水利工程及生态水利工程概述
1.1水利工程
水利工程也被称作水工程,主要是指为调控地表和地下水资源二修建的各项工程总合。通过修建水利工程,能够改变水资源的自然状态,使其更满足人类的生产生活需求,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通过对水流的控制,可以降低洪涝灾害的发生概率,减少人类的生命财产损失。同时,水利工程在蓄水发电、灌溉、航运等领域也占据重要地位。水利工程由于工作条件、技术比较复杂,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系统性。对周围环境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包括:自然面貌、景观、气候、生态环境等,这些影响有利也有弊。
按照水利工程的不同对象,可以将其划分为:防洪工程、水力发电工程、农田水利工程、渔业水利工程、灌溉工程、航道港口工程等。以长江三峡水利工程为例,如果可以满足多种条件,则被称为综合利用水利工程。
1.2生态水利工程
传统意义上的水利工程,主要是采取建设水工建筑物的方式,通过控制水流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但是,由于在建设过程中忽视河流本身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导致水利工程的负面影响逐渐增多。随着社会各界对保护生态环境的广泛关注,生态水利工程被赋予了全新的使命。生态水利工程是指,在建设水利工程的同时,需要兼顾河流等水域的生态系统健康,实现协调发展。与水利工程相比,生态水利工程关注的对象不单是河流、湖泊等水文系统,还包括具有生命特性的河流生态系统。研究范围扩大至河流走廊的生态尺度边界。从水利工程的发展全局来看,生态水利工程必将成为今后的主旋律。
二、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2.1水利工程对陆生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般来说,影响体现在下面两点上:其一,会破坏非常多的植被。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因具有占地量大的特点,从而会大面积地破坏植被,不利于陆生动物的生存,加上施工当中生成的污水与废水大多都是直接排放至周边河道里,进而影响到河道的性质,同时也不利于河道周边生物与动物的生存发展,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污染使得许多动物不得不迁移,进而影响到区域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
2.2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通常水利工程是修建于天然河道中的,这就导致长此以往难免会破坏到生态环境,造成河流部分形态出现非连续化,同时影响到河流环境里的多样性。影响一般体现在下面三点:其一,水利工程在修建过程中会改变天然河道水温水质,尤其是修建水库方面。因其自身具有特殊的特点加之阳光辐射而形成特有的水温结构。经过阳光辐射使得水面热量辐射值增加,导致蓄水之后坝前水温要比天然河道水温高,不利于鱼类生物的发展。其二,降低河流水质。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河流的水速,所以导致水与气交换的速度与污染物的迁移能力受到影响,降低水质的自净能力,另外还容易造成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其三,对地质与气候造成影响。修建水库的过程中会使蒸发量要高于水库修建之前的值,进的增加了这个地区的降水量,并改变了以往的气候。
2.3水利工程对土质的影响
在建设水利工程时可采取河道打通以及建坝蓄水的形式来保护农田,避免其被自然灾害破坏。另外,在雨水径流时能够互相调节进而使土壤里水分含量大大提高,能够调整土地的肥沃度。
水利工程开展过程中,因上游河流产生的较大泥沙等一系列沉积物造成库区水位持续增加,进而引发附近地下水位增高。另外其附近气候的改变,导致气温明显上升,使水汽蒸发量增加,因周边土壤含水量的提升,使得土地盐碱化情况更加明显。
生态水利工程应将目光放得更加长远,着眼于整体生态环境,在科学的指导下,有机结合传统除污技术于河流综合管理,在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前提下保障社会经济的发展,落实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
2.4水利工程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其中包含有对工程范围中土地占用以及淹没区域居民的安置,基本交通设施需要进行重建,包括文物古迹的迁移保护等。水利工程建设通常都会影响这部分位置的房屋、土地、工程以及森林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在建设施工当中,会使这部分地区的水位上涨,在这周边的事物,例如耕地会出现盐碱化,还可能变成沼泽地。还会影响到这部分位置的气候,可能导致某方面疾病的传播,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那么可以理解为,修建水利工程就意味着这个地区的人们就要搬迁,而安顿这部分居民,要展开新城规划与建设工作,且应用已有的有用资源增设一系列企业及工厂,助推迁移民众。若是建设地不够科学合理,很容易导致再次污染,进而带来新的环境问题。在建设水利工程的过程中,还要对该工程建设给环境造成的一系列影响给予正确的认识,所以,就需要秉着和谐发展的前提要求,将水利工程建设和环境之间的问题有效地处理到位,使其能够相互和谐共存发展。
三、实行生态水利工程建设
为降低水利工程对生态系统的破坏程度。保护生态环境,在今后的发展,需要实行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以此来保护河流生态系统、陆生生态系统、气候的稳定及物种的多样性。具体可按照生态水利工程的原则,采取如下措施,实现经济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3.1保持河流多样性
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应当尽量保持河流的原貌,保证河流的多样性。每个水利工程所处的环境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不能单纯模仿成功案例,要因地制宜的进行规划与设计。应当以寻求经济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必要时,应将保护生态环境为首要目标。针对已竣工的水利工程建设,为了恢复河流的多样性,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我们应当采用合理措施完成对环境的修复工作。
3.2维护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
大自然的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对于河流和陆生生态系统来说,也同样如此。但是,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不能因其具有这种能力,而不加以保护,对环境肆意破坏。对于生态系统来讲,组成结构越复杂,拥有的自我调节能力越强。要想维护河流与陆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应当减少对其组成成分的破坏。
3.3构建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在进行水利工程规划与设计之前,为了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应当建立环境影响评价体系,对周围的环境(如陆生生态系统、水生生态系统、气候等)进行调查研究与评价,通过综合分析提出相关的防范措施。为实现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依据。
结语: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大规模的修建必然导致当地的生态系统受到影响。为了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我们应当实行生态水利工程建设。通过构建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保护河流的多样性,维护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等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良性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李思静.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原则[J].中国科学工程,2017(23):77-79.
[2]洪浩波.浅谈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水利工程[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
[3]田丰.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19.
[4]孙宗风.生态水利的理论与实践[J].水利水电技术,2018(4):109-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