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研究 段海生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4期   作者:段海生
[导读] 摘要:变电站是电网的重要电力输送枢纽,在电能输送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中转作用,因此,做好变电站内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对于保证整座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作用。
        新疆库尔勒三峰广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841000
        摘要:变电站是电网的重要电力输送枢纽,在电能输送过程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中转作用,因此,做好变电站内电气设备的安装调试,对于保证整座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重要作用。在变电站内运行的电气设备中,电气一次设备因其安装步骤繁复、性能复杂、施工要求高等,一直是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的重要内容,以母线、断路器、变压器、电缆等为代表,这些设备的安装对变电站电气设备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有较高要求,对安装工程的各类安全施工措施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关键词:变电站;电气自动化;电力安全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现代城市受产业结构与功能体系的影响,对城市电气系统的构建水准要求在不断攀升,这使得以往的地方变电站工作压力变大,很难为地域供电提供安全、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渠道。而电气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则有效将传统人工管控推向了数据化操作的平台,使得变电站复杂的设备系统管控压力得到了有效缓解,同时也为实时化检修工作提供了平台,使得变电站的管理更趋于完善。
        1 电气自动化技术应用的必要性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能够为变电站提供安全且稳定的数据沟通渠道,使数据的传输与处理效率得以加快。借由此渠道,若变电站内部设备需要更替时,操作人员便可以在获取原有数据的同时,将现有设备以仿真技术的形式落入模型,以此判断设备性能、功能、使用寿命、稳定性、安全性等方面是否贴合变电站优化的要求,若吻合地域变电站系统的架构需要,则操作人员可以基于变电站的参数需求确定适宜的运行方案,以便电力设备能够在短时间内转配至地方变电系统内,使变电设备的功能性得到较好的发挥,并持续保障地域供电的质量。电力能源是目前城市经济与功能体系构建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若是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质量性并未满足用户的需求,则对应活动与工作的开展质量与效果势必会受到影响,甚至会直接威胁用户自身的生命安全。故此,如何在原有电力系统的基础上,提供更安全且合理的电力管控措施,并能够持续为变电站工作提供维护平台,便是现代电力系统构建所不可避免的趋势。其中,自动化系统能够通过编程与数据处理,实时化了解电力系统的实际运行状况,而后通过数据的解析判断变电站设备运作状况。
        2 电气自动化技术在变电站中的应用
        2.1 监控系统的应用
        实现对变电站电气设备自动化运营检测和管理是智能变电站发展的目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应用自动化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能够对变电站设备进行远程监控,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发现变电站存在的问题和故障,在一定程度上节约变电站排除故障的时间,进一步提升电力能源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2 计算机保护
        结合变电站自动化管理系统的特征可知,系统的运行主要依靠感应元件识别变电站设备运行状态,采集设备运行的信号,而后将对应数据传递给计算机管控平台,才能实现对变电站设备远程操控与保护的要求。在此期间,若是变电设备出现的故障,通过数据的识别,计算机可将警报信号传递至检修平台,并表明出现故障的具体位置,而在设备处于故障环境期间,自动化系统也能够遵循系统预设的功能,将主系统切换至备用系统,避免对地方电力供应环境造成影响,使用户的经济权益遭受不必要的损害。其次,自动化管理系统内更能够录入各个地区的变电站设备规格、参数与型号,每种设备的使用寿命都在监管之内,若检修人员需要对设备进行零件更换,则可以直接通过自动化系统的数据页面确定具体的操作方案,此举无疑提高了变电检修工作的效率性与安全性,并且也规避了不必要的经济损耗。


        2.3 自行诊断功能的应用
        变电站在实际运行中会出现一些故障,大多难以检测出故障因素,若是只靠人工的方式进行故障排查,将会浪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还不能确保故障因素排查是否准确。因此,应用自行诊断功能,能够对变电站的各项数据信息进行实时监测,通过各项数据信息的分析,迅速找到故障,并对其进行自我修复,从而减少故障的发生,同时还能提升变电站的运行效率。
        3 变电站电力安全运行措施
        3.1 完善监理人员的配置
        在对变电站电气工程进行监管的过程中,每个施工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对变电站电气工程监管的认识,要认识到整个变电站电气工程施工的重要性,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应当根据变电站电气工程的施工环节来安排相应的管理人员对整个工程进行有效的监管,在具体监管安排的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事前的控制以及对事后的管理。在电气工程施工之前,一定要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来做好技术的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作,之后再加强对变电站电气工程的实地考察,根据实际的施工要求来选择恰当的施工方案,在监理工作中需要对承包方进行良好的监管,要求承包方首先要对图纸的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再认识了这个工程的施工意图之后才可以进行相应的施工。对于变电站电气工程的事后管理工作中,需要对工程的质量进行全方位的维护,从而保证在施工完成之后电器设备可以正常运行。因此在当前变电站电气工程监理工作中,相关管理人员一定要加强对变电站电气工程事前和事后的控制,根据现场实际的工程情况来做好人员的分配,根据不同的阶段安排恰当的监理人员进行实际的监理工作,这样才可以保证实际变电站电气工程的有序进行。
        3.2  完善运维管理制度
        在目前的变电设备运维管理工作中,缺乏完善的运维管理制度,是影响运维工作正常运行的重要原因之一。缺乏完善的运维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在运维工作中没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导致工作态度不够严谨,操作不够规范,容易引发设备故障的发生。完善的运维管理制度,能够监督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保持严谨的工作态度,进行严格的规范操作。另外完善的运维管理制度还能进一步加强现场标准化作业的流程控制,对设备运维中的作业指导书进行及时的完善,以适应新时代下变电运维模式的变化。完善的运维管理制度能够以变电站的标准化建设为载体,对设备运维工作的每一个岗位进行标准化要求,每一项任务遵照标准化的流程,进而提高制度和标准约束力,推动目标层层分解、责任层层传递、任务层层落实。
        3.3 降低工作量
        由于变电运维系统通过技术手段的优化,避免了数据记录阶段的人力投入,较大程度上改善了工作实施的质量性和效率性,进而降低了工作量。比如,在录入变电设备的维护信息过程中,通过技术手段的优化,即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实现工作的电算化,同时降低人力资源的耗用量。此外,通过计算机录入的数据可通过系统进行分析、对比和检索生成数据分析表,优化了变电工作中的数据分析质量及效率。
        结束语
        变电站属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项目,施工安全质量会对整个电力行业发展造成影响。在具体施工建设时,还是存在较多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施工误操作、工程安全管理力度不足等方面。所以必须加大工程安全管理力度,注重技术人员和工程人员的自我管理,制定一系列监督管理措施,定期组织施工人员参与培训教育,全面确保变电站运行安全与稳定。
        参考文献:
        [1]俞学文,唱环凯,杜永祥.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9,(21):178.
        [2]任立新.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研究[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9(4):117-118.
        [3]王柏松.变电站主变压器安装、检修施工安全措施的创新[J].江西建材,2019(19):20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