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背景下城乡规划实践研究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姜一堂
[导读]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大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各界人士开始高度关注老龄化问题,对于城乡规划创新实践工作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身份证号:13233219800915XXXX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大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各界人士开始高度关注老龄化问题,对于城乡规划创新实践工作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老龄化背景下,城乡规划实践要充分凸显出人文关怀精神,科学有效地构建出完善的“适老化”服务社区,并结合实际工作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健全城乡规划体系。本文将进一步对老龄化背景下城乡规划实践展开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老龄化;城乡规划;实践工作
        当前,我国老龄化问题在不断加剧,老龄化程度的提高将会一定程度加重我国劳动人口与政府管理部门的养老负担,阻碍国家城乡规划建设稳定持续的发展。我国在2000年左右就已经进入到了老龄化社会,而在2018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比重已经超过了17.5%。辽宁省作为东北三省之一,已经进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辽宁省65岁以上人口占比为15.17%,是全国比例最高的一个省份。面对老龄化问题,各地区政府必须加强城乡规划建设工作,重点推进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基础建设,科学健全城乡养老服务体系。
        1老龄化的城乡规划发展现状分析
        基于我国老龄化背景下,国家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城乡规划实践发展工作,当前在实践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
        (1)养老服务基础设施标准内容不够规范完善。在城乡规划实践工作中老龄化群体的服务基础设施用地开发利用需求并没有纳入到城乡用地分类中,城乡规划建设法案缺乏对老年服务设施标准的统一规范设置,无法有效满足城市公共设施专项规划的适度化发展需求,绝大多数城鄉服务社区都存在着养老服务设施不够完善的问题。针对于此,有关机构部门必须加强对城乡养老服务设施的科学规划设置,确保能够最大程度满足老年人的日常锻炼活动体验需求。
        (2)老年人口空间分布不够均匀。我国在城乡规划实践工作中还存在着老年人口空间分布不均匀的问题,这样无疑会加大城乡规划活动的组织管理难度。该问题的产生要求城乡规划工作人员要深入了解城乡不同区域的老年人口占比情况,科学明确不同区域的养老服务版块比重,从而最终确定养老基础设施的设置内容,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水平。
        2老龄化背景下城乡规划建设推行的困難
        2.1资金筹集困难
        互联网平台的建立就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智能化的服务。可以使老人和子女进行视频沟通、网上坐诊等。这些服务的实现,都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建立,最大的难点是资金筹集问题。
        2.2存在运营风险
        该模式推行的目的是盈利。市场的认可度起很大作用。如果养老村入住率很低,会直接影响到经营效益。如果老人经济能力有限,可能无法及时足额缴纳费用。老年人是慢性病高发人群,容易出现突发状况。从以上情况来看,养老村的运营存在一定的风险。
        2.3专业护理人才及互联网技术人才缺乏,优秀队伍组建困难
        一般级别养老院中的护理人员和家庭中雇佣的看护人员,大多是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妇女,缺乏专业的护理知识和技能。互联网人才属于高薪人群,一般都聚集在大中城市。相对于养老村的发展水平来看,对互联网技术人才的吸引力较弱。
        2.4受传统养老观念影响,认可度较低,品牌打造困难
        “互联网+养老村”模式是一项新鲜事物,没有前期基础。受长期以来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老人更倾向于居家养老。所以,养老村想要取得大众认可,打造品牌,还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
        2.5退出机制不健全,存在风险
        随着运营的成本不断上升,一旦出现特殊状况,例如个人原因或是经济出现转型,必然伴随着撤资现象的产生。此时养老村的运营权该如何进行也成为一个问题。但目前对养老市场的退出机制并没有相对明确的规定。


        3老龄化的城乡规划实践的改进措施
        3.1健全城乡区域规划体系,完善公共基础设施与服务
        在老龄化背景下,国家政府部门必须有效健全城乡区域规划体系,科学完善公关基础设施服务。城乡规划人员要始终将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作为核心主线,结合市场老龄化发展趋势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城乡实践发展规划,明确新型城乡养老服务事业的建设目标,切实落实好各项具体规划措施。政府部门要有效将老龄化基础设施用地需求纳入到城乡用地分类中,根据不同区域老年人口占据比例进行服务设施完善配置,并构建出完善的城乡社区老年人服务体系。就比如,在新农村社区规划实践工作上,相关工作人员要科学结合乡村社区养老事业,创新运用不同的城乡社区养老服务推广方式,全面提高城乡养老服务水平,保障能够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3.2创建“宜老”居住空间,提升城乡规划建设水平
        基于老龄化背景下,国家政府有关部门在城乡规划建设工作中,要高度重视有效创建“宜老”居住空间,为城乡老年人口打造出符合其健康活动行为特点的服务社区和养老住宅,合理规划“宜老”居住生活服务区域,全面提高城乡开敞空间的共享性,能够让老年人进行身心休闲娱乐,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政府部门要大力引导社会企业,公民参与到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活动中,优化改善老年人居住活动空间环境,充分保障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质量。除此之外,在城乡规划建设实践工作中还需明确目标,结合城乡不同区域位置的养老服务需求,科学制定出完善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规划,通过以乡村养老服务建设为重要基础,逐步推进到城镇地区的养老服务事业建设。当地政府部门要根据财政情况,适当加大对老年人活动开敞空间的建设改造力度,完善老年人医疗服务和健康教育服务,有效创设出安全宜老,和谐舒适的生活环境。
        3.3政府加大财政投入,提供政策扶持
        为了实现老年人乐观养老,政府首先要给老年人吃颗定心丸,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让老人感受到即使子女不管,政府也不会放弃为国家做过贡献的上一代老年人。同时,政府也要为投入养老事业的企业和个人提供政策支持和优惠。使其更加努力的为养老事业奉献力量。
        3.4拓宽筹资渠道,多方筹资
        “互联网+养老村”建设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注入。这仅依靠单个企业和政府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应拓宽资金的筹集渠道。可以实现持股分红,吸引企业和个人资金的注入。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便利进行众筹,向公众展示养老村的理念,让他们了解并争取资金支持。
        3.5加强专业护理人才队伍建设
        在养老村建立的过程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专业护理人才的团队建设。养老村可以与高校合作,进行定向培养,以此来培养对口专业护理人才。使大学生毕业后即可上岗,在此过程中,不能松懈,也要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前沿动态和先进技术知识。同时也要定期进行考核,并对考核结果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奖励或惩罚。只有在人才培养的每个环节都紧紧相扣,才能提高专业护理团队的质量。
        3.6加大养老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养老村想要得到长足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关键。其中包括计算机和医疗器械等硬件设备的置办,还有专业医疗场所的建立。同时,城市与养老村之间交通设施的完善也很重要。使在城市居住或务工的子女能够方便快捷的到达老人身边,高度体现了人文关怀。
        4结语
        综上所述,老年化背景下的城乡规划实践工作要注重有效健全的城乡区域规划体系,完善公共基础设施与服务,全面提高老年人的公共设施服务质量。政府部门要引导社会企业共同参与到城乡规划实践工作中,科学设置养老服务机构,优化改善养老服务医疗设施,交通设施以及休闲设施,为老年人创设出良好的生活居住社区。
        参考文献
        [1]刘良军.进一步完善“互联网+养老服务”的对策建议[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17(03):105-109.
        [2]同春芬,汪连杰.“互联网+”时代居家养老服务的转型难点及优化路径[J].广西社会科学,2016(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