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元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9
摘要:目前,很多老院区的建设由于年代久远缺少总体规划与发展预留,经常属于优先满足医疗功能的前提下,见缝插针、随意建设的状态,导致院区人流物流交叉、环境杂乱等诸多问题。文章以咸阳市中心医院为列,阐述了改扩建项目的总体规划设计的方法以及设计策略。,以及在这样一个老院区内做改扩建的工程设计,在高密度高容积的情况下,必须协调好医疗功能、停车空间、绿地等多方要素,成为规划设计的一个难题。
关键词:改扩建、总体规划
咸阳市中心医院(咸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始建于1953年,是咸阳市政府所属的一所集医疗、急救、教学、科研、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大型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公立医院。由于医院建院年代较早,医院建设存在着老旧院区的普遍问题。
建设用地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人民东路78号,院区总用地面积约1.8公顷。计划新建一栋医技住院综合楼,建筑面积82800平方米,新建床位1000床。改造升级后,可使医院的日门诊量达到3000人次,为广大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一.医院现状分析
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病员数量的不断增加,床位使用率高峰已达147.18%,已经严重超标,医院急需新建建筑。根据院区现有情况,总结归纳以下几点问题:首先,功能布局不合理,医疗流程混杂。从建院至今已有50余年历史,医疗水平在不断提高,院区基建也在不断增设,但由于缺少合理规划和组织,医院科室分布凌乱,医疗流程混杂,不利于医院全面发展。其次,建筑格局零散,制约发展规划。随着基建设施的增加,院区内零散建筑增多,导致与之配套的医疗流线迂回冗长,需要重新整合功能,优化梳理流线。第三,内外环境局促,影响城市交通。院区紧邻市中心道路,本身用地有限,建筑占地约60%,不仅内部环境局促,停车场地、绿化场地都为狭小,就诊时大量的人流车流及车辆停放更对外部城市交通带来的压力。
综合分析:在这样一个老院区内做改扩建的工程设计,在高密度高容积的情况下,如何梳理好医疗功能流线,如何规划停车空间,如何腾退出尽可能多的绿化空间,是本改扩建规划设计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
二、工程设计理念
本项目本着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设计思想,在以下原则的指导下,完成本工程的建设。
第一.区域医疗资源均衡,与其他单位形成差异化优势;第二,集约整合功能格局,优化精简医疗流程;第三,城市界面互通友好,内外环境有机融合;第四,运行发展同时兼顾,分期有序规划建设;第五,挖掘自身空间潜力,提升医疗服务品质。
三、总体规划布局
1)医疗功能规划
在保证医院正常营业的情况下,采取一次规划、分期建设、功能置换的方式,对医院进行逐步更新。
首先,圈定建设范围。分析院区现状,选择楼体规模小、布局零散、拆改条件较好的西北角做为建设场地。然后,整合医疗功能。在此区域新建医技住院综合楼,院区面向城市道路一侧为医疗区,后部较隐蔽区域为科研办公、后勤保障区,实现内外分区、功能整合。第三步,新旧建筑结合,设计新楼与原门诊综合楼连在一起的连廊,贯穿新旧建筑,形成医疗主街。第四步,实现绿地广场。建筑功能整合后,拆除现有门诊综合楼与后勤保障楼之间的内科住院楼,拆除后建设为远期纯地下车库,车库地上设置景观绿化,从而实现前部公共活动,中部景观花园,内部后勤保障的空间形态,形成兼顾医疗空间和休息空间的舒适和谐的院区环境。
2)交通体系规划
院区出入口设置--在交通规划中,利用现院区道路系统,组织住院、医技流线和污物流线。院区主人口位置不变,沿用原院区北侧靠近城市道路的入口为院区主要出入口,门诊、出入院入口沿城市道路一字排开,一目了然便于病人达到。污物出口在院区东南角,单独出口,净污分区。
院区交通组织—院区的内部交通明确有序,院内沿主体建筑周边布置的交通道路采用单向循环方式,使不同性质的使用者各行其道,通过开阔的院前广场合理组织各类交通流线,公交车、出租车沿道路外部停靠,院内人车分流,中间人行,外围车行。
停车场地规划—在新建医技住院综合楼地下设计汽车库,与现有门诊综合楼设置连通口,并预留一个与远期地下车库连接连通口,实现院区地下停车的全方位连通。整个院区实行外围车行,内侧步行的交通体系,改善原有院区交通混乱的情况。
建筑出入口设置---医技住院综合楼主出入口设于建筑中部与现有门诊综合楼贴临处;门诊入口沿用原来建筑入口。医护工作出入口设在建筑北侧,污物间在建筑地下二层,结合地下车库出入口设计。分设在建筑四周的各个出入口有效地避免功能交叉,并有利于分区域管理,保证院内环境安全。
四、建筑功能规划
新建医技住院综合楼定位为内外科中心及医技功能,现有门诊综合楼定位为妇产儿科中心及门诊功能。新建医技住院综合楼与现有门诊综合楼连成一体,1-4层通过主街相连,利用原有自动扶梯作为主交通。建筑内部以医疗主街作为交通主干线,各个区域的垂直交通均沿水平交通网络相对集中设置主街,电梯构成了水平和垂直的交通网格,对人流、物流进行详细的分类与梳理,做到洁污分区、分流。
五、保障系统规划
医院的后勤保障系统,是保证一个医院正常运行的有力后盾和坚实基础。尤其是老院区改扩建的项目,如何保证新楼建设过程中老楼还可以开诊营业,就显得更加尤为重要。本设计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分别从一下几个方面对各个后勤机房做了如下调整:
1.为腾退建设用地,将原有消防水池和泵房拆除,周转设计至现有门诊综合楼地下室,等新楼建好后再迁移至新楼内。
2.复核信息机房、锅炉房、污水处理站原有设计容量,根据院区情况,在原址进行改扩建。
3.新楼建设时采用临时配电保证建设,待新楼建成后将全院区变配电室设置在新楼地下一层。
经过以上的改扩建措施,有效的保证了新楼建设过程中院区的正常运行。
六、立面造型设计
立面造型设计遵循简洁经济的设计原则,强调沉稳大气的设计风格,沿用现有门诊综合楼的立面设计体系,采用石材幕墙和墙面漆型材窗体系,采取模数化设计,采用玻璃和铝型材相组合的形式,满足诊室、病房等采光、遮阳、通风等使用功能的同时,达到了新老建筑风格的完美统一,更体现出现代工艺设计的精细之美。
建筑形式的比例划分和建筑空间的细部处理均从人们的行为、心理和环境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了使用的舒适性、方便性和私密性。建筑形象庄重而不压抑,既简洁明快又富有生活趣味,有效地舒缓人们的情绪。
七、细节设计
建筑无障碍设计
在院区全范围内实施无障碍设计,注重外部环境的可达性和易识别性。建筑内部各部位均考虑无障碍设施的配置,强调对老年患者的理解和照顾。
色彩设计及医院标识系统
现代医院科室繁多,患者及探视者不易辨别方向,好的方向信息诱导图标设计尤为重要。着重在进入院区后室内外的标识系统设计,为特殊患者人群服务在院区入口各交通枢纽、大堂医疗功能区均设置色彩分区明确,标识简洁清晰的诱导系统,方便患者与来访者。
生态设计
建设用地南侧临水,区域气候环境良好,最大限度的利用院内绿化来及区域水域环境来调节室外温湿环境,便成为适应当地气候、注重生态节能的最有效技术措施。
八、结束语
咸阳市中心医院医技住院综合楼建设完成后,将整合、发展、完善现有医院内的医疗功能,创建优美的医疗环境,凭借先进的医疗设备、高超的医疗技术、以及优良的服务质量,建设成一个高标准、高水平、特色明显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建设成集医疗、急救、教学、科研、康复保健为一体的区域医疗中心,为咸阳的卫生事业发展做出举足轻重的一步。
参考文献:
[1]辛春华、张丽君 河北省人民医院改扩建总体规划评述 《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 2012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