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管理的相关性 段东佑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段东佑
[导读] 摘要: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的环境下,城乡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城市化,也缩小了城乡间的差异。
        贵港市土地开发整理中心  广西贵港  537100
        摘要: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的环境下,城乡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城市化,也缩小了城乡间的差异。因为土地规划作为城乡规划的重点,所需实践时间长,制度成熟,所以在城乡规划实施与土地规划管理中还有着一些差异,然而,对土地规划管理来说,它的管理理念成熟的晚,其目的也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耕地。所以,现阶段,协调与发展土地规划管理与城乡规划的关系,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就要对其进行分析,通过两者的协调构建策略来实现现代化城市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城乡规划;土地规划;管理
        1土地规划与城乡规划之间的关系
        1.1土地规划与城乡规划间的区别
        土地规划主要是为了合理配置资源与开发利用土地,城市规划则主要是为了促进城市化,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由于规划目标不一样,规划的内容也就不同,土地规划侧重于土地使用与未来的状态,城乡规划则看重城市的发展方向、重点产业、以及空间布局,在实施的时候,土地规划只是去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而城乡规划还需要承担美化环境的重担,从而会占用耕地,致使两者间存在矛盾。
        1.2城乡规划使土地规划管理更加完善
        良好的制度是进行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城乡规划的一个重要依据。所以,为了使城乡规划更加实效、科学、合理,就应该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科学的实施规划方案以及对土地的类别进行划分,充分发挥每一寸土地的作用,通过对土地规划的宏观调控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总之,土地规划与城乡规划之间相互依存,共同作用,土地规划管理促进城乡规划的发展,城乡规划促使土地规划管理更完善。
        2城乡规划建设与土地管理的相关性与现存问题
        2.1二者关联分析
        首先,土地管理为城乡规划建设的落实提供保障。土地利用计划管理中的新增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将影响到中心城区、开发区与重点功能区块的布局,通过对增减挂钩指标与优惠政策进行合理利用,可有效发挥对城镇建设用地行为的约束作用,调节城乡结构、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率,更好地依托土地规划助力城乡建设发展。
        其次,城乡建设用地规划受土地管理的制约。土地规划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开发建设用地,其实现路径主要为针对新增用地实行计划管理、控制审批量,立足于结构与布局双重视角进行综合规划,依据区域实际情况实现就地城镇化。
        最后,土地规划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乡规划整体布局。土地规划的主要内容包含旧城改造、新城扩建等,通过结合城市整体布局与建设要求进行土地合理规划,完善近期、中长期规划内容与经营策略的编制,有助于进一步优化城乡规划布局、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水平。
        2.2现存主要问题
        (1)城乡规划体系不健全。在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城乡规划建设对土地资源开发与利用率、居民生活环境质量、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影响。但当前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尚未落地,原有的城乡规划体系的系统性与前瞻性不足,缺乏配套理论基础与制度支持,难以有效遏制土地开发不合理、国土资源浪费等问题,从而进一步影响了区域空间布局、城乡环境质量与居民生活水平。
        (2)行政审批效能偏低。我国国土面积居于世界前列,但受区域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数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我国部分地区仍面临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同时由于部分地区缺乏完备的管理机制与审批流程,使得部分具备重大战略意义的优质规划项目面临审批时间长、审批效率低、缺乏投资支持的困境,无法保障规划项目的顺利开展。

以某城市的滨江项目为例,在规划设计阶段计划将该项目打造成兼具防汛排涝与市民休闲娱乐功能的综合性工程,经由专业工程团队与造价团队综合测算后,预计项目工期为21个月、投资总额为5亿元。但在后续项目实施的过程中由于项目建设规模较大、审批流程较多、资金未能及时到位,导致该项目的规划内容被迫调整,工期延长至23个月、投资金额压缩至3.3亿元,且最终建成效果与规划预期存在较大差距。
        (3)缺乏完善监管机制。通常城乡规划项目的建设质量受开发商、施工方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倘若开发商未能秉持集约化原则与科学管理意识进行土地开发利用,易造成土地资源浪费问题;倘若施工方在建设过程中随意变更规划方案,且相关部门未能履行项目进展跟踪与监管职能,易影响项目最终的建成效果、削弱规划方案的权威性。
        (4)土地资源利用率低。土地资源管理与分配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与价值,进而难以有效发挥土地资源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不利于推动社会经济的高效发展,无法满足居民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以某市区为例,该区为城市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辖区,但在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环节存在楼盘间距布局不合理、楼高匹配性差等问题,对住宅室内采光效果、通风效果与居民生活质量造成不良影响,致使楼盘价格难以匹配土地资源价值,加之居住小区内的水景、绿化设施等缺乏有效运维管理,严重影响到生态管理目标的实现,进一步削弱了土地资源的利用价值。
        3解决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管理之间冲突的措施
        3.1规范用地的标准
        为了更好的使用土地,应该规范用地的标准,使土地资源得到有效地使用,当前,为了进行城乡建设,大量的占用农村耕地,有的土地没有按照原计划进行规划使用,出现了闲置的情况,使土地资源出现了浪费的现象。因此,对于土地征收,要做好相关的计划,明确用地的面积,避免发生大面积的土地开发。另外,在进行城乡规划中,要对土地进行全面的考虑,合理的利用土地,做好土地征收相关的工作,使农村的发展不受影响。在城乡规划中,要进行实地调查,收集多方面的建议,结合国家的政策,然后做好土地征收,以及安抚农民等工作,合理的使用土地资源,尽量的减少耕地的占用,使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共同的发展。
        3.2因地制宜制定规划政策
        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土地资源状况存在差异,在进行规划时,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可行性的规划政策,并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从而确保各项工合理的开展。比如进行土地征收时,要充分地考虑当地的土地资源实际情况,以及当地的经济情况,合理的制定征地补偿政策,满足当地农民的生活需求,并且对于土地征收工作要严格控制,爱好者脑相应的征收流程以及工作要求进行,确保土地征收工作顺利的开展。另外,对于征收的土地资源要按照计划进行开发与使用,禁止出现闲置或者重新规划的现象发生,对于被征收土地的农民,要做好相应的补偿,并解决农民生活的顾虑与困难。
        3.3优化两者的规划方案
        为了使城乡规划与土地规划共同发展,在规划工作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可行的规划方案,对规划方案进行优化,加强两者之间的联系,减少其中的冲突。如进行土地规划时,应当充分的考虑当地的经济,与土地的使用与保护的要求,进行合理的土地规划,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使有限的土地充分地发挥其价值,这样不仅可以使土地规划更加合理,提高土地利用率,还能有效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结束语
        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处于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期,对于城乡规划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与严峻挑战,因此要求城乡规划管理人员积极贯彻多规合一原则,推动土地使用标准体系、土地管理制度体系的完善建设,并加大执法监管力度,更好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能,实现城乡可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林坚,赵冰,刘诗毅.土地管理制度视角下现代中国城乡土地利用的规划演进[J].国际城市规划,2019(4):23-30.
        [2]林晓雪.我国城市土地资源规划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8(1):1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