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过程管理的生态环境保护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谭婷婷
[导读]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提倡节能环保发展理念,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受到重视。
        天津广正汇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提倡节能环保发展理念,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受到重视。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人们在过度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进而使我国环境遭受到了大面积的破坏,引发了更多的生态环境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严重的影响。文章通过实践,对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策略,进而为新时期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全过程;管理;生态环境保护;策略研究
        引言
        环境管理与保护的目的是开发、利用、恢复自然资源。随着大众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很多国家开始发动广大群众,引导全社会自觉参与环境保护进程。但是,社会上仍然有为了经济利益而破坏环境的现象,使得环境问题愈加突出。环境保护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实践的过程中,传统环境管理方法已经无法有效解决因经济发展而产生的环境问题。因此,根据环境管理和保护的新形势,如何提高整体环境管理水平,改变我国传统环境管理体系的现状,发挥环境保护监督、执法等各项职能至关重要。
        1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现状
        1.1垃圾处理问题
        现阶段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变得越来越快,但是在城市蓬勃发展的背后,还有很多的地区并没有进行垃圾无害化的处理工作。目前城市人口占据总人口的比例变得越来越大,而在城市中生活的人们也逐渐堆积了很多的日常垃圾,如果不对这些日常的垃圾进行无害化的处理工作,就很容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和污染。在城区当中堆积的很多的垃圾,既包括生活垃圾,也包括生产垃圾,这些日常的垃圾会占据很大的比重,给城区的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不利于城市的美观和清洁。而且,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目前还不具备无害化的垃圾处理技术,日常垃圾的处理工作不符合无害的标准,同时也没有借鉴上海的垃圾分类政策经验,而且垃圾分类意识不足。
        1.2水土流失严重
        当前,随着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和提高,从而也忽略了环境相关问题,这不利于以环境保护为工作核心发展经济。因为环境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针对生态环境发展中面临的日益突出的问题,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开展相关的保护工作。在我国生态环境中,水土流失问题比较严重,没有意识到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认为环境问题不重要,殊不知,在这种生活环境下,需要环境时就利用它,不需要时就破坏,将对环境产生不可逆的破坏,严重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进而,相关工作人员要加强农村生态坏境保护,让每个人都一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社会发展越来越好。
        1.3大气污染、噪声污染问题
        在有些地区,经济的发展节节攀升,人们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私家车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多。这样一来,就导致当地的空气污染变得越来越严重,汽车排放带来的大气污染问题很难彻底解决。另外,在工业化的发展过程当中,很多城市都逐渐开展了大型规模的在建工程,在工程建设过程当中很容易造成噪声污染。此外,还有未符合新标准排放大气污染物的情况,例如燃煤锅炉老旧或技术落后造成的烟气不达标排放,影响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
        2生态环境保护策略
        2.1加快我国产业化结构调整
        开展低碳环保经济,关键突破口是技术。研发出够强够硬的低碳能源技术,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加快传统经济结构的转型,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因此,强强联合是必需,当今社会是全球化经济社会,研发高新技术,应当秉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理念,引进外来先进技术,借鉴老一辈的环保经验,一同结合,为低碳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2.2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规章制度
        结合城镇化生态问题,要加大力度进行法治建设,从而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起到约束作用。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制定城镇化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结合各个地区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态环境整治活动。将防治相结合,并以预防为主,将谁污染谁治理责任体系落实到位,对于影响生态环境行为要加大处置力度,如果已经发生了污染,要有针对性进行打击,提高违法成本。此外,各地区相关政府在进行城镇化建设时,要平衡好城镇化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这就要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内,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对国家法律法规中某一方面存在的缺乏及时完善,从而使法律法规能够有效约束乡镇企业排污行为,促进城镇化更好地发展,更好地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2.3加大财政投入
        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还需要有充足的基金作为支撑,进而有效推进各项工作运转。因此,政府就应加大对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力度,进而在这个过程中有效协调好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促进其共同发展。环保部门应对现存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合理规划,将资金妥善应用于该治理的问题上,确保以最少的成本投入,取得最大的治理成效。对于环保资金的来源,除了政府出资外,还可以借助社会募捐或者企业投资等方式,扩宽资金的来源渠道。
        2.4发展节能减排技术
        对于环境工程建设而言,节能减排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核心,也是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合理方式。目前我国的现代化工业已经初具规模,更应该在这个时期大力发展节能减排技术,不断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和质量,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排放。现阶段,我国有关部门对于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习近平总书记也呼吁企业节能减排。在我国大部分的环境污染地区,都存在很多规模相对较大的生产企业,为了更好地保护当地的自然环境,生产企业必须要进行节能减排工作,这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生产企业要不断地优化过去相对传统的生产流程,摒弃过去的工艺方法,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适当的引进新型的生产设备和技术,以此来保证生产企业的生产效率并减少废物的排放,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生产环节,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2.5强化社会监督
        生态环境保护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因此,就需要发动全体群众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来。国家和政府可以借助网络媒介,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进而引导群众成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参与者、践行者和监督者。能够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对违反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的事件进行曝光或者举报,并对相关个人和单位进行问责处理,使整个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都能够在全社会的监督下进行,增强群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同感。
        结语
        生态环境与环境工程建设的关系非常紧密,二者之间既有着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宗旨,与此同时,也有着发展重点和历史上的差异性。在发展和保护环境的过程当中,要充分协调二者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二者在保护环境方面的优越性。在未来的环境工程建设的实践工作当中,相关的从业人员还需要合理的调配资源,避免对环境造成破坏,逐渐的扩展环境污染的防控范围,为保护自然环境不断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坤.城镇化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9,31(03):157+164.
        [2]徐鹏.城镇化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措施探究[J].节能与环保,2018(11):42-43.
        [3]郑显鹏.城镇化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J].环境与发展,2018,30(09):182-183.
        [4]李海娜.浅析城镇化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06):156-157.
        [5]唐建荣,张荣荣.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可能路径[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04):36-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