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与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王宇
[导读] 摘要:本次研究以建筑工程为主题,探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与应用问题。
        浙江中赫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1100
        摘要:本次研究以建筑工程为主题,探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与应用问题。具体阐述中先结合日常工作经验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及步骤进行说明;然后,从外观与心寸、混凝土构件抗压强度、钢结构检测应用对象展开具体的应用讨论。
        关键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应用
        从本世纪初至今,中国基础建设事业呈现出发展的繁荣景象。其中,在推进城市化进程阶段,以房地产为主的建筑工程实现了全面建设,为改善中国民众的居住条件,提供了可靠保障。由于建筑工程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因此,对它的质量监管相对严格。下面就结合我国已经建设完成的系统性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系,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与应用做出说明。
        1、新时期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管理
        新时期,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已经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管理系统,其中,按时建筑工程项目产品的生产制造,一般将其划分为“建筑项目产品设计、建筑材料与设备运输、建筑项目产品施工建设、建筑项目产品验收、建筑项目产品销售、建筑项目产品运维管理”六个主要环节,构建了新时期建筑工程项目生产制造的完整产业链。另一方面,完善的管理系统条件限定下,针对每一个环节,都可以运用体系管理方法,在总项目中运用“大体系管理”,在分项目中实施“小体系管理”。比如,以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管理为例,它在总体上属于项目,其中的检测又属于分项目中的子项目,因此,就可以按照体系管理方法中的“体系化管理思维”,应用“小体系管理”方案,先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进行要素分析,进而根据要素内容,设置相应的考核指标,进而运用与之相对应的检测技术与检测方法及步骤实施具体检测,从而确保检测方法与应用对象的一致性,进而达到有效的质量检测应用目标。另外,从当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内容方面分析,一般包括其安全性、施工技术、施工材料、建筑功能;在实际的质量检测中,往往将重点集中于材料质量、施工技术两大方面。
        2、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与步骤
        2.1检测方法
        2.1.1外观检测法
        在实际检测中,首先要求按照检测流程进行外观检测,包括建筑物外观结构的完整程度、损坏情况、裂缝情况、尺寸情况、蜂窝情况、麻面情况等;通常对外观检测法的应用,要求匹配一定的标准要求,具体可以按照相关文件中的规范条例及相关指标设置实施外观检测。另一方面,外观检测法应用时,需要甲乙双方到场后,由乙方施工人员对甲方提出的问题进行一些简要明确的回答,并记录在案。
        2.2.2技术检测法
        外观检测完成后,进入到专业检测阶段,其中要求使用水平尺、红外线对其水平或垂直度实施检测。另一方面,要求采用超声设备利用回弹法,对砂浆或混凝土强度实施检测;比如,在测量混凝土抗压强度时,一般要求其龄期控制在1000天以内;同时,在使用回弹法进行测量时,需要根据测量对象的实际情况,匹配钻芯法取样;目前,也可直接运用超声脉冲法或雷达法实施这方面的检测。另外,通过电磁设备对钢筋数量、保护层厚度、钢筋排布结构进行电磁感应法检测,将设备探头放至检测构件表面,即可利用信号反馈机制,确定钢筋位置、排布结构、保护层厚度等;由于该方法应用中会受到距离影响,因此,一般要求检测2次,取其平均值。
        2.2检测步骤
        根据现阶段的检测实践经验分析,检测步骤通常分为四步,第一步进行现场调查,包括建筑工程各项资料、相关文件、检测目标、检测条件;第二步,根据现场调查制定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案,具体包括明确检测内容、确定检测目的、分析检测条件、论证检测依据、安排检测人员、选择检测设备或仪器、开展检测。

第三步实施现场检测,具体包括可能对建筑结构产生负面影响或造成隐患风险的材料质量内容与施工技术内容;可以细分为物理力学性能检测、几何量检测、化学性质检测等。第四步,检测完成后进行检测数据归类存档及研究,具体采用档案管理方法,实施数据录入建立档案、分类存档、档案分析、档案使用等。
        3、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的实践应用
        3.1施工准备阶段的实践应用
        在施工准备阶段,要求按照现行建筑工程管理系统标准,采用体系管理方案,做好检测步骤安排、检测内容设置,确定检测步骤或流程后,配置与质量检测相应的人力资源,将相关设备与材料带到现场实施检测。首先,需要对施工中的建筑工程管理系统进行问询,确保施用标准与现行标准相一致;其次,针对不同作业阶段的实际施工情况进行问询,并核对相关规范要求的管理内容、施工技术、应用设备、生产材料等。第三,对施工单位与施工人员资质进行复核,同时,对技术人员采用的工艺技术进行现场考查。第四,为了确保主体结构质量向品质化方向发展,需要结合施工准备阶段的常规评估考核结果,对需要进行业务技能强化的方面实施专项培训。
        3.2施工阶段的实践应用
        在现代工程质量管理体系方案内,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通常采用过程化检测与结果式检测并用的机制。具体而言,在施工阶段,针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环节,检测人员在管理人员指导下,需要对土建、水电、木工等不同工种的施工情况进行现场评估。并按照检测方案设置好的“指标评估考核表”,在现场对每一项技术实施技术考核与质量检测。比如,在土建施工时,要求对钢筋施工中的钢筋型号、排布规格、绑扎方法、刷漆保护层进行检测;同时,也要求对其柱型、梁体结构进行检测;在浇筑环节要求对其中的捣匀步骤与程度进行检测,并对浇筑后的养护管理方法进行检测。此类常规检测完成后,要求按照施工前试块检测、施工中指标检测、施工后外观检测与技术检测开展检测活动。再如,在水电工种施工阶段,就需要针对主体结构中的接地焊工艺技术进行检测、对水管预留洞口的焊接施工工艺技术进行检测,对于预埋期的暗装箱体及相关盒子位置进行检测,并在施工后进行浇筑前的数量复检,确保预埋后的各类风险发生,预防对后续主体结构造成破坏性返工。比如,少一个开关盒子或插座盒子,往往要重新开洞、切割墙体等。
        3.3竣工阶段的实践应用
        竣工后,可以按照外观检测法与技术检测法进行质量验收检测。此时,一方面,可以对过程评估结果进行复核检测;另一方面,要求按照验收检测流程实施外观与尺寸、混凝土抗压强度、钢筋结构及保护层方面的检测。完成后比较两者检测结果,并对其中可能发生风险的情况做进一步处理。
        4、结束语
        我国建筑工程已经由前期的基础建设转型到了品质化的建设阶段,建筑工程在高度、规模、施工各个方面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因此,应该注重体系化管理方法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中的运用,也应该对每一种具体检测方法进行技术分析,从而为其提供管理理论支持与技术保证。结合以上分析,建议在当前把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单独列为专题,开展与该专题项目研究相关的管理方案研究与技术质量控制研究,进而通过以提升质量检测水平的途径,为后续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检测方法与应用提供更加完善的方案。
        参考文献:
        [1]张君才.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水渗漏成因及防治探讨[J].砖瓦世界,2020,11(12):76-77.
        [2]王龙.建筑工程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工程施工技术探究[J].建材与装饰,2020,7(13):44-45.
        [3]甘龙军.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探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20,9(11):533-534.
        [4]张伟伟.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一体化施工方法研讨[J].居业,2020,15(4):125-12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