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51132519920123XXXX
摘要:现阶段如何提升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建立质量控制体系,是施工企业单位都在思考的重要问题。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对于建筑工程整体施工质量会产生直接影响,尤其是现代建筑高层建筑类型越来越多,建筑主体结构属于重要的建筑支撑部分,在施工中具有施工过程复杂、施工技术难度大的特点,一旦出现施工质量问题会带来严重的安全施工事故,因此加强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分析很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引言
建筑是当前人们所推崇的最具时代性特点的建筑,其主体结构较为特别,且施工难度较大,因此,建筑企业的相关施工人员需要结合该建筑相应的施工特点,做好关键性的施工技术操作,以便促使该建筑的整体结构设置更具合理性,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该建筑企业能够持续性发展。
1主体结构的施工意义
保障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建筑物的主体结构设计需要将材料选择、空间体系、强度的高低、整体稳定性与结构的选型和用材的高度都要考虑进去,这样才能够保证建造出来的主体结构,其承载能力较高,而且规划出来的空间效果较好。因此,想要实现对其主体结构质量的优化,就需要先对其进行主体结构的设计优化,这样才能够保证在设计环节当中,将不可抗拒因素进行调整,保证其建筑完毕的主体结构整体性能都有一个上调[1]。同时,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关系到整体的经济与安全环节,由此也可以看出,主体结构质量的高低会影响到建筑物最终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主体结构的安全,也可以有效地保障楼体的质量,避免出现安全事故。对此,这就需要相应人员做好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基础设计,保证从根基开始就能够拥有高质量的工程,这样才能够保证其在后续的施工过程当中,能够一直保持工程总体的质量,进而实现工程的经济价值。
2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关键内容
2.1防水工程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防水工程非常重要,特别是建筑工程阴阳角区域比较薄弱,需要针对性进行防水处理。在大面积施工工序开展之前,需要首先做好附加层施工。在绑扎底板钢筋的时候,为了能够避免在钢筋施工中把周围的砂浆保护层都碰掉,或者是把四周墙壁的防水层划伤,需要在绑扎钢筋之前,首先在内侧布设临时性的纤维板,能够起到良好的保护防水层作用。等到外模拆除之后,就需要进行外墙防水施工,按照外墙内贴法来进行防水操作,把墙面底部的压顶保护砖拆除之后,认真仔细的做好防水接头。建筑主体结构中的地下室水平施工缝隙,需要使用钢板止水带进行接缝施工,如果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了地梁,则需要在梁头进行绕行处理,确保钢板止水带的接头处立缝以及水平缝隙都不留缝隙痕迹。
2.2施工测量技术
施工测量技术是施工准备环节中的重点内容,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极为重要的,准备环节实行的好坏对施工的进度和质量都有着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在高层建筑的施工中,要保障高层建筑施工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就必须保障施工测量的精确性。施工测量技术主要是对施工所用到的数据进行测量,一般是对轴线、标高进行数据的测量。如果在对该数据信息测量时出现误差,就会对后期的施工造成严重的后果,例如,在对高层主体结构中的管道井测量时,如果对管道的垂直度测量错误,就会使管道无法正常使用。在施工测量的过程中,对测量数据的影响因素是较多的,有人为因素影响也有外界因素影响,所以为了保障高层建筑施工测量的精确,在选择施工团队时应该选择专业性强的队伍,还要保障测量所用的经纬仪、全站仪、水准仪等设备的精确性。在对沉降变形量的测量和沉降观测点的布置时需要使测量满足相关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
2.3混凝土作业技术
混凝土在实际作业期间,混凝土灌注实现方式是泵送。在泵送混凝土期间,其运输速度、流量等参数的确定具有关键性作用。与此同时,施工人员应配合振捣、压实等作业方式,确保混凝土质量符合工程的实际需求。
振捣作业的宗旨在于减少混凝土材料内部存在的气泡;压实作业旨在增强混凝土材料的整体密度,提升其作业效果。此外,作业人员应综合结合区域性天气特征,配合有效的混凝土养护流程,力争在一个星期内完成。待混凝土呈现凝固状态时,施工单位应严格开展验收流程,排查其中的安全隐患,保障建筑主体结构的整体性能。
3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3.1钢筋加工技术
在建筑主体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钢筋材料的加工和运输,如果钢筋材料验收和送检工作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则禁止进行材料加工。如果在施工并没有任何不合格产品的出现,需要经过业主和监理人员同意之后才能够进行进场,按照材料的不同分类保存堆放,钢筋材料的保存保护措施药品落实到位,避免由于钢筋存储不当的问题影响材料质量。钢筋加工的形状和大小,需要满足工程设计规范要求。首先钢筋的表面不能出现任何损坏、油污等情况。加工完成之后得到的建筑产品,要按照施工要求分为不同的种类和规格进行摆放,不能在施工现场乱堆乱放。钢筋的捆扎和安装使用道具要提前准备好,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工作人员要熟练的掌握钢筋安全施工技术和操作流程,才能够为施工质量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3.2砼建造技术分析
在砼浇筑过程中,需要按照规定控制好砼的厚度以及振捣施工时间,避免砼出现蜂窝和孔洞问题。如果没有消除梁下面的水平建造缝,那么需要控制好标高,确保准确的高度形成水平面,然后顺利开展梁板建造,提升建造质量。在主体施工过程中使用赶浆法从一端进行浇筑,使用水准仪超平控制好标高,并在主体钢筋上使用红色油漆进行标注。想要防止离析情况的出现,可以从上往下浇筑的时候减少自由落差。为了能够确保在砼结构施工过程中不会出现施工缝,在浇筑过程中不能停止,及时出现不可控的情况,也要在上一层砼初凝阶段完成砼浇筑工作。
3.3模板施工
主体结构工程实施期间,为加强结构的稳定性,作业人员借助模板支护功能,提升建筑整体稳定性能。各施工项目在配置主体结构时具有差异性,具体表现在结构外观样式、施工材料等。因此,大部分施工单位采取模板制作的方式加强结构支撑效果,通过原材料加工方式,以减小投资力度,优化施工成本。依据高层建筑的施工要求,对主体结构的稳定性、材料自重等方面提出了严格要求,为此,施工作业中,钢板为模板材料的主要表现形式。支护技术有多种表现方式,具体包括永久性、临时支护。施工单位应结合自身经济条件、建筑结构具有稳定状态等因素,综合确定支护形式。与此同时,在模板拼接期间,应严格检查接缝的密封状态,尽可能地减少后续施工期间发生不利事件,如跑浆、漏浆,此类事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施工质量。此外,搭建临时支护方式时,应关注模板拆除的作业项目。模板拆除的流程为倒序的安装流程,以此增强支护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的主体结构施工具有复杂性、系统性特点,尤其是混凝土施工和钢筋施工环节都有较多的技术要求和施工方式,因此需要针对建筑主体结构施工开展动态质量控制工作,熟练的掌握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各个施工工序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提升技术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力.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探讨[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9 (12):240.
[2]于皓皓.主体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问题探讨[J].居舍,2019(10):154+ 196.
[3]王义红.浅谈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J].中国建材科技,2019,28 (01):111-112.
[4]刘永青.建筑工程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 2018(27):194.
[5]刘顺先.浅论建筑主体结构工程施工技术[J].科技视界,2018(23):234 -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