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树割制改革与发展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张业强
[导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我国橡胶树割制改革的重要性,对不同割胶制度的割面规划进行说明,提出我国采胶生理理论和技术研究中的创新与希望的建议,希望对我国橡胶树割制改革与发展有所帮助。
        广东省新时代农场
        摘要:本文阐述了我国橡胶树割制改革的重要性,对不同割胶制度的割面规划进行说明,提出我国采胶生理理论和技术研究中的创新与希望的建议,希望对我国橡胶树割制改革与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橡胶树;割制改革;割制发展
        一、我国橡胶树割制改革的重要性
        我国天然橡胶业在国际、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推动下,开展了一场规模浩大、时间持久、效益显著的割胶制度改革。这是我国天然橡胶业发展过程中,继北移成功后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在我国割胶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始终闪烁着我国农垦系统天然橡胶业群体智慧之光。橡胶树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林树种。要实现橡胶树长期高产高效,就必须使用科学的栽培和管理方法。其中割面规划是影响胶树长期的安全、高产、高效和胶树经济寿命的关键因素。科学的割面规划和调整,能使橡胶树树皮的割胶消耗和再生皮恢复之间得到平衡,并使再生皮和原生皮生长发育正常,疏导组织连接好、减少“吊颈皮”和“皮岛”,使割胶时的割线有足够的排胶影响面。这样,既能提高胶水产量,也能减轻胶树因排胶疲劳而导致较多死皮现象,避免出现“有树,没有皮;有皮,没有胶水”的现象,使得橡胶树在整个生命周期的几十年乃至百余年中,有足够的树皮产胶,且持续高产和稳产。因此,采用科学的割面规划和死皮树控制技术,对提高橡胶产量和劳动生产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不同割胶制度的割面规划
        常规割胶制度的割面规划。常规割胶是指采用S/2•d/2割制,单阳线,不进行药物刺激。目前,多数国营胶园的幼龄树与民营胶园以常规割胶制度为主。海南年割胶刀数120~135刀,云南与广东为105~110刀,月割胶刀数不超过15刀。近年来,民营橡胶发展迅猛,但民营胶园生产技术与管理总体水平较低,多数胶园在树龄20年左右就出现“有树,没有皮;有皮,没有水”的现象,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进行科学合理的割面规划。如果割面规划不合理,也可造成原生皮消耗过快,而再生皮尚未恢复到割胶需要的厚度,从而出现被迫中途停割或提前强割的情况,导致橡胶树生产周期缩短,经济效益明显受损。究其原因,主要有有以下几种情况:①开线高度太低,在离地面110cm(甚至更低)处开线;②割胶刀数偏多,耗皮量大(年耗皮25cm以上);③对低割线(20cm以下)没有进行挖潜,因而一面原生皮只能割3~4年,2个割面原生皮只需6~8年全部耗完,而此时再生皮尚未恢复到可以割胶的厚度;④植胶农户割胶操作技术不规范,伤口较多,致使再生皮恢复不平整,难以再利用;这时胶农往往会寻找离地面130~150cm树干范围内的原生皮进行采胶,造成离地面110~150cm处原生皮变成一块“吊颈皮”,产量低且容易形成死皮;更严重的情况是此时根本不再对割面树皮进行规划利用,而是哪块树皮有胶水就在哪里割胶,因此割龄不到15年的胶园就已经面临不得不更新的处境。
        由于常规割胶不割阴刀,且芽接树提高割线,减产不明显,再生树皮要经过7~8年以上才能恢复到割胶厚度,因此在便于割胶的情况下,割线可以尽量开高些。结合海南橡胶龙江分公司的生产实践经验,常规割胶橡胶树割面规划见图1。第1、2割面应于离地面130~150cm处开线,以每刀耗皮0.12cm计,每月15刀,耗皮约1.8~2.0cm,每年生产期8~9个月,年耗皮18~20cm左右;因此,在离地面130~150cm处开线,2个割面共有260~300cm原生皮,这些原生皮可供割胶13~16年以上,同时,再生皮也有足够时间恢复。再生皮的开线高度应仍与原生皮的高度相同,在离地130~150cm处开线,这样就不会产生“吊颈皮”和“皮岛”,在生产期内有足够树皮轮换。胶农还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预防橡胶割面病虫害、寒害和减少死皮,提高产量,在第1割面树皮割到离地50~60cm以下,可采用2个割面上、下半年轮换割胶制度。上半年割第1割面的低线(即50~60cm以下),8月份以后转第2割面割高线,这样既减缓了割面连续排胶疲劳,而提高产量,也避免因下半年胶园湿度大、寒气重而导致割面病害和寒害的发生。
        三、我国采胶生理理论和技术研究中的创新与希望
        70年代初,我国根据胶树施用刺激后的排胶生理特性,首次提出“诱导愈伤反应”假说。

其内涵是,胶树施用乙烯(乙烯利是乙烯的体)后,促使皮部和木质部的淀粉转化为可溶性糖,同时加速乳管系统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强化产胶与排胶功能,产生短期大幅度增产的效果。这就是乙烯进入胶树体内产生的“壑区效应”。所谓新割制就是相对于过去采用的2天1刀常规割制而言,采用乙烯利刺激割胶的3天1刀、4天1刀、5天1刀等低频割制,其主要特点就是:①使用乙烯利刺激;②割胶刀数大幅度地减少。新割胶制度主要包括阳线割制与阴阳刀割制。新割胶制度乙烯利刺激的3天1刀、4天1刀、5天1刀有:单割1/2树围阳线和1/4阴、阳线相结合2种割制。随着乙烯利刺激在割胶生产中得到全面推广应用,人们发现,采用单阳线割胶容易造成橡胶树过度排胶,产生排胶疲劳,从而导致橡胶树死皮;而且只割单阳线,树皮利用率仍然较低。因此,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植胶区逐渐推广双短线阴、阳刀轮换割胶制度,获得令人满意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促使生产者把阴刀割胶从过去只作为强割更新的夺胶手段转变为一种正常的采胶手段。
        气刺割胶割面规划。相对于传统割胶而言,近年兴起的气刺割胶有2项最大的改变,一是割线短,只有1/8树围,甚至更短;二是将传统的乙烯利刺激改为乙烯气体刺激。割线短时,如果割面规划不合理,更容易出现乱割、乱开线的现象。乱割后果是橡胶树身上会出现很多“吊颈皮“或“孤岛”,造成橡胶树皮浪费和橡胶树乳管连接不好,导致产量下降,影响后续生产。所以气刺割胶目前一般提倡S/8割线,就是为了最大程度减少上述情况的出现。在一年的割胶过程中,割面规划时考虑把1个S/4分成2个S/8轮换割,到年终时2个S/8割线基本割平,仍然是一个S/4树围。割完1个S/4树围原生皮再考虑轮换割第2个S/4树围,这样合理规划和安排割面就会减少较多“吊颈皮“或“皮岛”。
        1.割线斜度对割面规划的影响。割面规划中的割线斜度以有利胶乳在割线上畅
        流为原则。一般阳线倾斜度以25°~30°为宜,阴线倾斜度以40°~45°为宜。如果斜度过大,就会造成底线三角皮过多与树皮浪费;还会出现冬季割胶割口不易封闭、胶乳长流的现象,并容易发生割面病害或形成死皮。
        2.割面调整顺序。当S/4树围阴阳刀割胶割面规划进行调整时,同一割株其阴刀和阳刀割面应选择在1个S/4树围或1个S/2树围内;如果阴刀有较多原生皮,就必须考虑阴阳刀的距离和阴阳刀的割面方向;如果阴刀树皮较少,应优先考虑阴刀再生皮的复生年限(越长越好),再考虑其阴阳刀的距离和阴阳刀的割面方向,尽量做到三者结合,相互迁就。
        四、总结
        橡胶树割胶割面规划是一项长期行为,在整个橡胶树生命周期都要坚持不懈进行科学、合理的割面规划,如在割胶生产中出现割面规划不合理的现象应当及时进行调整,这样做虽然在很多情况下与现行管理体制、割胶生产可能会有矛盾,但生产者需要有远见,杀鸡取卵的方式是不可取的短期行为。
        参考文献:
        [1]李明谦,穆红军,刘洪平,等.橡胶树气刺微割高效割胶技术对比试验[J].热带农业科技,2019,42(4):9-14,44.DOI:10.16005/j.cnki.tast.2019.04.003.
        [2]王真辉,李维国,罗萍,等.红五月农场热研73397部分开割胶园橡胶树死皮调研与分析[J].中国热带农业,2019,(6):32-37.
        [3]仇键,校现周,高宏华,等.六天一刀割制对热研7-33-97幼龄开割橡胶树产量、胶乳生理及死皮病发生的影响[J].南方农业学报,2020,51(1):133-139.DOI:10.3969/j.issn.2095-1191.2020.01.017.
        [4]仇键,校现周,高宏华,等.中龄PR107和热研7-33-97橡胶树"6天1刀"割制的刺激技术及适应性研究初报[J].热带作物学报,2020,41(3):474-481.DOI:10.3969/j.issn.1000-2561.2020.03.008.
        [5]黄敞,郑勇,王玲玲,等.电动割胶刀配套电池在橡胶树割胶中应用效果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9,47(4):211-214.DOI:10.3969/j.issn.0517-6611. 2019.04.05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