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检修与安全管理优化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谢健一
[导读] 摘要:在电力施工安全管理以及检修管理中,通常会存在各种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也严重的影响各个方面的落实,所以在进行实际工作的时候,需要保证电力企业能够树立起正确的观念,对经验进行总结,根据现如今的工作要求以及标准,对每一项任务进行严格的执行,保证各个方面的工作可以得到合理落实,将其不同的管理方式得到充分的发挥。
        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  浙江杭州  310016
        摘要:在电力施工安全管理以及检修管理中,通常会存在各种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也严重的影响各个方面的落实,所以在进行实际工作的时候,需要保证电力企业能够树立起正确的观念,对经验进行总结,根据现如今的工作要求以及标准,对每一项任务进行严格的执行,保证各个方面的工作可以得到合理落实,将其不同的管理方式得到充分的发挥。
        关键词:电力施工;安全;电力检修;分析
        1 引言
        电能是人民生产生活的必要资源,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大助力。电网的安全运行不仅关系着社会各行业的发展,更与人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做好电网运行的安全管理及设备维护工作也就成为电力工作的重中之重。在电网运行过程中,容易出现操作、安全方面的问题,也会有一些人员和设备上的问题。这就需要树立明确的安全管理目标、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建立特殊情况管理及应急方案、强化消防保卫管理,并规范实行交接班制度、采用信息化手段管理设备;还要不断加强对设备的维护管理,以确保和提升设备的工作性能,促进电网运行的安全管理及设备维护工作全面落实,为电网的平稳、安全运行提供保障。
        2 问题分析
        2.1 工作人员的安全观念不足
        在电力施工安全与电力检修工作中,由于部分相关工作人员缺乏正确的安全观念,没有掌握系统的安全知识,在施工过程中没有严格按照规范的操作标准进行,没有严格遵循各项规章制度,有的员工为了完成工作任务甚至偷工减料或投机取巧,进而引发一些安全事故。在电力施工与电力检修期间,如果没有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会大大增加施工的危险系数,阻碍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
        2.2 电力设备的检修模式陈旧
        由于电力企业发展水平的限制,目前我国电力设备的检修仍然以计划检修的方式为主。但是计划检修存在诸多问题,缺乏相应的创新,无法适应当今社会背景下电力企业的发展需要。工作人员在对电力设备的检修过程中,一般是采用定期的、有计划的检修方式,这样不利于检修人员形成良好的检修习惯,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及时发现电力设备运行过程中的故障,只是以僵硬的流程为基础对电力设备进行检修,不仅加大了检修的工作量,而且检修效果不佳,造成了检修过程中的资源浪费。
        2.3 电力设备检修成本过高
        电力企业采用定期检修的方式,对电力设备进行有计划的检修,不仅造成了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的浪费,而且不利于电力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检修人员在电力设备的检修过程中需要对相关的设备进行拆卸和重组等,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电力设备的磨损和消耗,缩短了电力设备的使用寿命。计划性的电力设备检修方式,虽然能够提高检修的效率和质量,但是检修成本过高,不利于效益的最大化。
        3 监督管理模式分析
        3.1 加强现场安全管理
        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应由电力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组成管理小,加强对现场检修施工人员的管理。首先,应当加强对现场人员的监督管理,一旦发现人员在检修过程中出现失误或错误动作,应立即勒令其停止,并进行调整后再继续工作,以免因操作错误而发生危险事故;其次,对现场所有施工环节进行监督管理,要求人员做好衔接工作,在检测出障后立即对其做出判断并进行维修,提升电力系统水平,降低隐患存在程度。在管理过程中,要求现场检修人员做好相关记录,管理人员需要对现场记录内容进行检查,若发现漏项缺项,要求其进行如实补充,若发现虚假记录,应立即进行惩处,而后管理人员应当对此次记录进行妥善保管,并为下次同类检修工作提供可供借鉴的资料。


        3.2 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
        在电力施工和电力检修工作中,应该不断提高检修工作的整体水平。因此,电力企业应该加强对施工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让施工人员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地分析各种安全隐患问题,通过培训学习掌握过硬的检修技术,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只有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才能促进他们工作水平和专业素质的提高,为电力施工安全奠定基础。此外,电力企业还需强化施工人员和检修人员的安全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学习各种安全知识,熟练操作各种型号的机械设备,为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3.3 采用信息化手段管理设备
        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为电力企业的设备管理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电力企业应当充分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实现电力设备的信息化管理。可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优势,使检测系统智能化,以数字化程序来监控管理设备。对电网运行中的设备进行更为专业、精准的检测,在一定范围内,可以更为及时地发现设备的缺陷,将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反馈给相关负责人,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避免设备故障的出现对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影响。采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设备管理既能够降低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又能够有效避免设备问题的遗漏,对设备维护和电网安全运行大有助益。
        3.4 引进先进的电力设施,形成科学的管理模式
        在电力检修作业中需要积极的引进先进的电力设备,并且遵守着安全管理的实际原则,根据电力单位的发展情况,保证其可以形成一个科学的工作模式,制定出十分完善的工作制度,让各项工作可以得到顺利的实施。比如提高安健环的管理水平、安装技术,把安健环管理体系与电力检修风险识别安全作业挂钩,通过先进的信息化手段,根据现有的管理方式和先进的技术手段相结合,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及时进行整改治理,构建安健环及风险管理事前管理和源头控制,将其施工管理和检修管理结合到一起,保证其可以满足实际的要求。
        3.5 引进先进的电力机械设备
        电力机械设备在电力施工和电力检修工作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保障电力安全施工和提升电力检修工作的前提。因此,电力企业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电力机械设备,制定科学的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规范的操作标准进行,同时,定期对电力机械设备进行养护,确保机械设备的各项性能得到正常发挥,确保电力施工和电力检修工作顺利实施。
        3.6 加大设备维护力度
        电力企业应当加大设备维护力度,以确保电网安全运行。首先,保证电力设备从最初使用时就具备安全生产所需的性能,再就是保障检修装备的质量及检修人员的专业素质,确保检修人员具备一定的资质。可对设备建立台账,保存设备资料,根据需要和季节变化对设备进行合理检查,并通过电力设备维护保养机制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障设备性能。
        4 结语
        综上所述,人们高质量的生产生活是建立在电力生产安全的基础之上,若电力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不仅影响企业自身形象,而且还会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因此相关单位要关注电力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不断完善监督管理模式,通过提高工作人员职业素养、提高其应对事故的风险意识及处理能力、定期更换相应的技术设备等方式,以此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推动我国电力系统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皓.探析影响电力安全管理执行力的因素与解决对策[J]. 电力设备管理,2019(12):64-65.
        [2]叶帆,王娜.浅谈电力企业信息安全现状及管理措施[J]. 中国新通信,2019,21(24):142.
        [3]张晓野.浅析电力安全管理现状及提升措施[J]. 中国设备工程,2019(21):34-35.
        [4]朱志斌,赵伟.浅谈电力设备检修及运行维护中需要注意的技术要点[J].山东工业技术,2018(24):18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