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王晓林
[导读] 摘要:发展乡村旅游不仅能够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提质增效,而且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与生活面貌,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蓬莱市委员会党校  山东烟台  265600
        摘要:发展乡村旅游不仅能够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提质增效,而且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与生活面貌,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旅游发展能起到农村增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乡村繁荣的作用,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关键词: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绿色发展
        近年来,蓬莱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全域旅游为抓手,积极推动旅游与乡村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特色村落嫁接,实现融合发展,打造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走出了一条新形势下引领农村发展、改善农村面貌、提升农村文明的新路子。
        一、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的优势
        蓬莱市之所以将旅游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主要是基于以下三点考虑:
        (一)上级的政策支持
        历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到了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的字眼。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充分发挥乡村资源、生态和文化优势,发展适应城乡居民需要的休闲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健康养生、养老服务等产业。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迫切需要将旅游业作为乡村经济振兴的新引擎,通过特色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二)自身的资源禀赋
        闻名遐迩的蓬莱阁、虚幻缥缈的“海市蜃楼”奇观、家喻户晓的“八仙过海”美传……蓬莱自古就以“人间仙境”的美誉响彻海内外,优美的滨海风光和厚重的历史文化,是大自然和老祖宗赐予我们的宝贵财富。2019年接待游客120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46亿元,分别增长7%和4.1%。我市荣登2019中国最美县域榜单,获评首批“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庞大的游客资源,足以支撑我们把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三)特有的产业优势
        近些年,随着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活动的开展,农村发展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支持和帮扶,农村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以及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2017年,烟台市委组织部牵头在全市推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蓬莱市主动作为,全域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农民致富。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新型流通业态,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而发展乡村旅游业,可以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投入到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当中,既优化了农村经济结构,又促进了农民就业和增收。同时,还可以通过旅游设施的建设,加快改变现有的农村面貌,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二、我市旅游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实现路径及成效
        我市共有近500个村,村情不同,资源禀赋各异。在发展旅游助推乡村振兴工作中,坚持因地制宜,本着放大强项、补足短板的思路,不断健全完善农村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元素,创新思维,拓展载体,努力将每年千万人次的庞大游客资源引向农村。
        (一)坚持产业融合、提高效益,走内涵发展新路子
        立足传统的优势特色主导产业,通过注入旅游元素,实现融合发展,在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中实现产业提质增效。南王山谷君顶酒庄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统一流转项目区3个镇18个行政村1998户群众共6400亩土地,发展标准化葡萄基地,同时配套建设葡萄酒发酵车间、地下酒窖、酒庄会所等项目,进一步拓展了产业链条,有效带动了周边村集体增收、周边村群众就业,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坚持典型示范、以点带面,走梯次发展新路子
        我市农村面广量大,各村经济基础不同、资源禀赋各异,全面铺开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无法保证,为此我们改变帮扶方式,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有计划、分步骤地打造亮点村、样板村,通过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方法,不断推动农村建设整体上层次、上水平。大辛店镇木兰沟村地处丘山山谷,该村借势周边“酒、湖、马”资源地利,多方筹资1000多万元启动实施了民居改建、道路硬化、景观塑造、农家乐培育等“十大工程”,形成了集葡萄采摘、美酒品鉴、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链,不仅村集体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四面八方的游客也让村民尝到了“农家乐”的甜头,村庄实力和形象整体提升。在该村带动下,周边新兴、山上宋家、邱山店等8个村也都围绕“酒湖马”资源,在大力改善基础设施的同时,积极开发特色果蔬采摘、农耕体验、农家美食等旅游项目,多方促增收。
        (三)坚持文化筑魂、深挖潜力,走特色发展新路子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传承、传播、交流的载体和平台,文旅融合发展将极大丰富文化产品、服务的供给类型和供给方式,同时也将强有力地推动旅游产业发展。工作中,我市积极促进胶东半岛民俗文化和八仙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以古村落、古民居、遗址保护和人文景观的挖掘传承为载体,着力打造集历史传承、文化交流、休闲教育于一体的历史文化型特色村。蓬莱阁街道抹直口社区,充分发挥临海优势,以吃渔家饭、住渔家房、出海渔事体验等为卖点,大力发展渔家乐旅游。北沟镇的北林院村作为山东省传统村落,多方筹措资金800多万元,对村内保留的明清时期古街和贺氏故居进行修复性改造,恢复历史原貌。
        (四)坚持生态优先、保护资源,走绿色发展新路子
        坚持以绿色发展引领生态振兴,真正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增加农业生态产品和服务供给,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深入开展植树造林、河流池塘清洁整治行动,先后投入5亿元,对平山河、黄水河等流域进行了综合整治,将昔日的臭水沟打造成了水清、岸绿、景美的景观河、景观带,新增绿化造林5.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8%以上。大柳行镇南曲家村,通过与周边的黄金河度假村合作,对黄金选矿厂尾矿库进行生态恢复后,建设珍稀动物观赏区、拓展项目活动区、国防设备展示区、儿童游乐设施区、有机鲜果采摘区、休闲垂钓区、跑马场等项目,有效提升了景区承载能力,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丰收。
        三、如何凝聚力量保障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一是围绕解决“人”的问题,夯实基层堡垒启动内力。组织领导方面,专门成立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通过联席会议、联合督导、联手考核等途径,统筹协调相关工作落实。村级带头人方面,在着力选优配强村居党组织书记基础上,大力实施“农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开展经常性教育培训。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方面,深化农村党员联户,实现村干部联系党员和村民代表、党员和村民代表联系群众两个全覆盖,发挥好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充分调动维护好群众积极主动性,让他们在工作中当主人、做主体、唱主角。
        二是围绕解决“钱”的问题,整合社会资源注入外力。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并自上而下搞好整合,以利于基层集中力量支持重点村率先搞好突破;深入开展“情系万家进基层”“三包一驻”等活动,通过市级领导联系、市直部门帮扶、财政资金支持、民营企业共建等途径,多方凝聚合力,支持完善乡村旅游元素,夯实发展支撑;进一步创新农村金融服务,破解农村发展上项目抵押难、贷款难问题。
        三是围绕解决“地”的问题,深化农村改革激发活力。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逐步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构建支持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有效维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的体制机制,破除体制机制束缚。
        作者简介
        王晓林(1974年-),女,汉族,山东省莱阳人,高级讲师,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法学、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