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高校历史教学理念改革与实践 王荣顺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王荣顺 杨子涵 陈庆斯
[导读] 摘要:进入大数据时代,传统高校历史教学理念面临时代挑战。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学院  四川省成都市  610213
        摘要:进入大数据时代,传统高校历史教学理念面临时代挑战。从大数据革命的理论与实践分析,高校历史教学理念出现两个新取向:从知识性教学转向思想性教学及从解释性教学转向问题性教学。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落实新的教学理念,应及时调整历史课堂教学内容,增加思想性教学与问题性教学内容;优化历史课堂教学环节,增加史料分析思考与总结环节时间。
        关键词:高校历史教学;大数据时代教学
        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行业的大数据时代即将来临,也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出愈加重要的作用,其能起到的实效也日益明显。但是客观地说,现阶段的大数据技术,其在教育中的实践应用情况尚处于开发起步阶段,虽然理论层次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雏形,但是其实践经历却令人难以满意。大数据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研究力度和深度需要进一步加强,以推动大数据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价值,发挥优势作用。立足于实践研究,通过对以往历史数据的收集、整理、汇编、分析,对数据的内涵价值进行深入挖掘,并融入各类调查研究方法,对大数据在学习教育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定量分析,对相关资源进行必要性整合,探索其在差异化教育和教学策略制定等工作中的实际功用。通过对以上现状的分析探索,总结目前高校课堂教学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结合大数据的技术背景提出有建设性的路径建议。
        一、大数据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发展背景
        1.大数据对教学过程的影响
        众所周知,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天分和不同的学习习惯,针对以上种种不同之处,教学策略中也要制定差异化的引导方式,本着有教无类的总体设计思路,结合不同的状况因材施教。在大数据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教育工作者也要适时敢于突破现有的制度藩篱,敢于创新,不能紧紧固守于传统,一味追求不出错误。通过大数据基础上的分析,能够帮助教育工作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能够更加精确地理解学生在学习内容方面的不足之处,这有助于学生建立个性化的学习方法。在学习的实际过程中,也可以利用大数据的手段适时加入一些测验、监测来时刻督导学生的学习效果。
        2.大数据对个性教育的挖掘
        大数据为个性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非常坚实的资源保障,对每个学生进行行为的动态监测也具备了更加深厚的系统基础。为了营造充满个性化的教育环境与教育氛围,教师需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指导教学活动,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学习和学业生涯之中。同时,可以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对课程前的准备工作、学生的资质和能力水平都能够进行精确的定位和评估,通过关注学生个体的成长与发展,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这些现状都是在大数据没能充分普及的年代难以想象的,随着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教学可能性。
        3.目前的社会发展现状之下,大数据在教育领域已经牵涉了许多方面的研究工作。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普及和广泛应用对网络教学模式的实现大有裨益,与此同时也能够帮助教师量化地评价学生的行为和教育状况。大数据额外的应用领域主要包括探讨学生的学习与教师的策略间的相互关系,在关系的变化中找到学生成绩的变化规律。这种方法有效避免了“唯分数论”的教学评估理念,也帮助学生建立了新的成绩提升方法及思路。通过不同教育主体间的有效互动,对相关的教育教学资源进行整合,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制定有针对性和差异性的教学策略,为个性化教学的顺利实施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大数据时代高校历史教学理念改革新取向
        1.从知识性教学转向思想性教学
        历史知识性教学,是以弄清历史事实为基本目标或基本任务的教学。大数据时代最大特点之一,是其所造成的知识与资源共享。通过各种大数据平台,高校历史教学内容能够实现触手可及。

在高校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讲授的历史知识性内容,学生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工具可轻而易举知晓,教师的好记忆力变得毫无意义。甚至更多的时候,学生通过互联网能够更细致地讲出历史事实性细节。并且,以精确性而言,学生综合搜集而来的历史知识更加精确于教师的讲授。教师在讲授中,需要依赖精心的备课和超强的记忆复述历史知识性内容,时时警惕因出现误差而被学生指出,处于尴尬境地。历史知识性内容已不再是教学的主要取向,教师的博学已成过去式,学生的博记也不再是优秀的特征。
        2.从解释性教学转向问题性教学
        传统时代的历史教学,基本上是一种解释性教学。历史事件、名物制度等解读成为教师上课的重要内容,同时,学生也以这些解读性知识作为参与考核的重要标的。但是大数据时代是一个数据共享与大众化的时代,教师的解读性知识受到挑战,甚至有些时候被颠覆。教师的教学角色须作转变,应把以解释性教学方式为主转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观察问题的整体性眼光、特殊的历史思维方式和历史性的分析方法。
        三、高校历史教学新理念的课堂教学实践
        1.调整历史课堂教学内容,增加思想性教学与问题性教学内容
        目前高校历史课堂教学内容主要是历史知识性和解释性内容,死记硬背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的主要工作。即便是学者经过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在从中很少见出思想性和问题性,因此也成为强记的一部分。高校历史教学要“出思想”“出问题”,应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增加思想性和问题性教学内容。具体而言,其一,增加学习史学理论和方法。高校历史教学应广泛关注各种史学理论和方法,强调各种史学理论和方法的融汇、提升和创新,培养学生的理论素和理论思维能力。其二,增加历史材料分析内容。高校历史教学不仅是博闻强记,更重要的是问题意识。培养问题意识,唯一的途径是从历史材料出发,从历史材料中发现问题,进而解答问题是历史学习的最终目的。
        2.调整历史课堂教学环节,增加史料分析思考与总结环节时间
        史料是历史教学与研究的基础,离开史料历史将无从谈起。同时,史料也是激发学生思想性与问题意识的根本。既成的历史研究观点和认识固然可以拓展学生的思想空间,不过学生真正拥有的自己的历史性思想,却是在依托史料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以形成。故而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历史课堂教学环节中,史料分析思考的环节应居于首位,其课时安排应再增加。落实在具体操作环节上,应做到以下两点。首先,依托史料。高校历史课堂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整体性眼光,引导学生以不同角度和方式分析史料。其中教师应提供充足的课堂时间给学生,学生可以以合作互动的形式活跃思维,突破框架思维,形成新的认识。其次,教师和学生可一起讨论史料分析中思考方式以及新视角的产生过程,共同总结形成一定理论雏形,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和理论思维能力。
        3.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还是停留在以教师讲授为中心,即便是探究式教学也是突破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规范,教师的讲授始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依托。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教学理念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应做出新的调整。课堂教学模式的调整可从两方面实施,一是突破教师与学生的二维主体模式,从课堂教学客体入手,实现教学内容向学习问题转化。二是可适当采用项目制教学模式。项目制教学模式的显著优势是围绕既定项目,突出问题意识。
        结束语
        综上可知,大数据时代历史教学改革实践任务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们更应时常深刻总结教学经验,加强教学环节设计,认真组织教学活动,注重将社会现实与历史创新意识相结合。从总体上把握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及多样化的表现,促进教改切实推行。
        参考文献
        [1]郭学信.人文教育与高校历史教学改革,历史教学问题,2007
        [2]苏瑛.高校历史教学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和效果分析,大学教育,201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