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质矿产勘察开发局第一地质大队 新疆和静 841300
摘要:在我国工业化的发展过程中,矿产资源是重要的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经济,力求将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先进的工业国,这一宏伟目标也在逐渐实现。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特别是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已经严重的影响了周围的生态系统。本文就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恢复治理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治理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保证人们正常工作和生活的重要基础,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矿产资源的源源不断的供应,是我国工业发展的根本需要。但矿业的开发,会对周边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对于矿产资源的开采管理方式过于粗犷,导致对环境的影响相对恶劣,因此及时改进开采方式,做好环境治理工作,才能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具体表现形式
一开始的时候,在矿山地质环境污染中存在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和废渣污染。从以往经验得出,煤矿生产中出现的粉尘和一些容易挥发的气体,是产生矿山区域环境中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进而,也深深的影响了大气环境质量。特别是煤矸石,给更加严重影响大气污染打导致,在影响地下水的同时也对土质环境造成更加严重的危害。这主要是由煤矸石本身具备相对强的可燃性,易爆炸的特征决定的,一旦出现燃烧、爆炸,就会快速释放大量有毒有害气体,直接严重影响大气环境。在开采运用矿产资源的时候,会形成废石、尾矿和冶炼废渣等,他们如果很大数量的堆积在一起,并且不做任何的处理,就会形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很大的原因是这些矿产资源副产品中存在很多的重金属和某些有毒有害物质,在废弃矿石长时间裸露、堆放的情况下,不仅水资源受其影响,这一区域的土地也会出现严重的沙漠化现象。与此同时,伴随着采矿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会破坏潜水层,疏干性排水现象出现,地下水水位发生变化,发生明显下降,更为严重时,会引起河流断流,一些相对稳定的水环境发生不良改变,例如地下水资源枯竭,地表水漏失、区域水不平衡等,对矿山地质环境带来非常不好的影响。
后来,固定废弃物的污染问题成为矿山地质环境污染中的重点。现状矿山人类工程活动主要为采矿,无高边坡存在,现有井口边坡均已喷浆或浆砌石支护,边坡稳定性较好,建井至今井口边坡从未发生过崩塌、滑坡地质灾害,现状周边亦无成规模的滑坡、崩塌、地质灾害发生。矿区地表主要为粘性土所覆盖,汇水面积小,现状无自然形成的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矿井开采后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煤矸石,主要卖到附近砖厂作砖,堆放时间一般为数天,矸石场没有永久矸石山,现状未发生崩塌、滑坡及泥石地质灾害。因此,矿区现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弱发育、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矿井以斜井向下开采,地面变形总体不大,一般不会产生较大规模的山体滑坡。矿山地面建筑基本利用原有设施,井口均已有护坡措施。预测矿山改造引发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害程度小,危险性小。
2、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2.1环境保护意识较差
在中国煤炭“黄金十年”,很少有企业会关注生态环境问题,企业将主要精力放在生产经营中,过于追求产量规模和价格利润,忽视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造成严重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一方面我国现代化经济发展起步较晚,落后的设备技术和生产工艺造成煤炭开采效率较低,粗放式的生产对地质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而且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环境意识较差,长期以来未能将环境保护摆上议事日程,煤矿周围的矸石山随处可见,矿区内外煤泥流淌,周围空中黑烟滚滚,企业“三废”严重超标,不仅对周围居民的身心健康造成一定影响,而且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另一方面我国大力发展工业,造成煤炭消耗量逐年增加,而我国煤矿分布较广,但很多小型煤矿粗放式的开采导致矿区塌陷裂缝,区域地下水位沉降,给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压力。
2.2矿山管理体制缺乏
我国有关矿产资源规划的法律地位不够明确,规划的权威性得不到充分体现,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中缺乏健全的管理机制,煤矿企业之间存在交叉作业的问题,地下勘探行业中出现分割勘查的现象。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煤炭所带来的暴利使企业管理者将环境保护和安全管理抛之脑后,一心一意要产量出政绩,内部管理体制不够完善,较低的生产效率和较多的污染途径使矿山环境持续恶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很多老矿井已无法满足当前高产高效、绿色发展的时代要求,老旧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安全生产得不到有效保障,人员管理得不到全面规范,企业出现更多新问题和新矛盾。
3、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
3.1建立健全矿产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的长效机制
对于当前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监督管理机制的不健全。由于政策性的缺失,历史遗留问题等影响,当前部分矿山地质问题缺乏相应的负责人,导致在治理过程中存在扯皮现象,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因此对于存在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应该严格按照生态文明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坚持做好预防、治理以及恢复的工作。相关的政府部门需要发挥带头作用,采用环保创新理念不断建立健全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保护的长效机制,改善矿产资源开采的总体效益。
3.2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
对于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中的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以及固体废弃物问题,需要采用科学系统的方式进行治理,并使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做好预防工作。因此在治理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技术的作用,从地质环境预防的角度,积极研究治理的有效方式,对于水系统的保护、环境污染的有效修复应该提升重视程度。加大科研投入,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从而改善治理的效果。对于固体废弃物的研究,应该充分挖掘固体物的价值,在处理技术、工艺设备方面做好二次开发和利用工作,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提供强有力科技支撑和设备支持。
3.3土地复垦治理
矿山土地复垦是指对在矿山建设、生产和洗选加工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在矿区土地复垦工程实践中,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法有以下几种:(1)生物复垦技术。主要内容为土壤改良、植被品种筛选和生物增产,在排土场复垦、矸石山复垦及用固体废弃物充填复垦中应用。主要的生物复垦方法是:VA菌根接种技术、化学法复垦技术、绿肥法复垦技术、客土法。(2)生态农业复垦技术。在采矿破坏土地的复垦利用过程中,发展和建立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协调发展的现代集约型农业。主要的方法有:①基塘复垦模式,并按生态学原理对旱田和水面进行全面利用。②矸石山的生态复垦工程技术。③利用生态演替原理进行土地复垦技术。④营造人工林进行土地复垦技术。(3)工程复垦技术。按所在地区自然环境和复垦利用方向的要求,对废弃地进行回填、堆垒、平整并进行必要的防洪、排涝及环境治理等,具体应根据矿山情况分别采取挖深垫浅的土地复垦方式、拖式铲运机复垦的方式、梯式动态复垦的方式、充填复垦的方式、疏排法复垦方式等。
4、总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矿产资源的需求在不断增加,其中对于矿产资源过度开发是一种常见现象,导致超出了环境负荷,导致了矿山地质环境恶化,所以需要极探索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措施,从而更好的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保护。
参考文献:
[1]刘璐.安徽新杨煤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研究[J].资源信息与工程,2020,35(02):106-109.
[2]敖海超,艾比拜尔•买买提.可持续发展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恢复措施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20(04):148+150.
[3]梁润娥.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研究——以太丁采石场为例[J].世界有色金属,2020(04):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