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航道测量工作技术要点探讨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舒红 廖应汀
[导读] 摘要:中国整体的地形地势较为复杂,在山区地带,由于地形的崎岖和地势的特殊,使得山区航道经过的地段大多属于峡谷或是丘陵地带,这种地形地势导致航道的水流和水势较大,水量和水位季节性变化差异较大。
        贵州省赤水河航道管理局  贵州省遵义市  563000
        摘要:中国整体的地形地势较为复杂,在山区地带,由于地形的崎岖和地势的特殊,使得山区航道经过的地段大多属于峡谷或是丘陵地带,这种地形地势导致航道的水流和水势较大,水量和水位季节性变化差异较大。由此可见,山区航道的测量工作是极为困难的,不单单对测量人员提出了专业技术要求,还对相关人员的测量经验和实操能力提出了要求。为此,为了更好地进行测量工作,相关人员应在了解和掌握测量规范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环境,依照现实经验,通过革新技术、优化设备的方式,进一步提高测量数据的精准度,进而为测量工作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本篇文章通过探析山区航道测量工作的基本内容,对其相应的技术要点展开以下探讨。
        关键词:山区航道;测量工作;技术要点
        引言:现阶段,水路运输已经成为国家主要的运输方式之一,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广泛重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水运的成本造价较低,给环境带来的污染量较少,从生态层面和经济层面都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是目前最具优势的运输方式之一。但是,由于水路运输的特殊性,使得水运离不开航道,而在山区,航道的情况较为复杂。这种复杂体现在诸多方面,比如说:水流因地势变化而湍急,河面因山区情况宽度差异较大;加之,暗礁和险滩的存在,使得山区航道的水流量和水位线的变化较大,不同季节的差异性较大,进而使得航道的测量工作开展起来较为困难。正是由于山区航道的特殊性,故在测量工作进行时,实地资料的收集和整合工作是极为重要的,控制其相应的技术要点也是极为必要的。
        一、山区航道的前期测量工作的技术要点
        对于山区航道的测量工作来说,其前期的工作通常是对GPS(全球定位系统)控制网的布置和选定。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在布置,或是在选定的过程中,其系统控制网的的布置和选定一定要依照国家的标准(即:《卫星定位测量规范》)开展,进而为前期的测量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和现实基础。与此同时,在GPS控制网的设置下,一个合理的控制网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航道测量实际工作精准程度和测量效率,甚至于会影响到工程项目后期的作业过程和验收工作。由此可见,GPS控制网的布置是极为重要的。在实际的布置过程中,一定要在国家标准体系和制度的基础上,合理分析当地的地势和地形,并采用规范测量行为的方式,完善和优化测量技术的要点;并且,要结合当地的水文情况和地质情况,依照当地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通过分级布置的方式,在相应地区布置两级或者两级以上的GPS控制网,进而更好地进行测量工作。除此之外,利用GPS测量航道时,对卫星有一定的技术要求。为减少附近的森林、建筑物、山体阻挡卫星信号的情况,GPS对搜索卫星的截止高度角不应小于十五度;GPS同时搜索的卫星数量不少于四颗,并应分配四颗卫星的位置至少两个象限;在实际测量工作中,点的几何图形的强度系数应在八以下,接收机应为单频信道的接收机,基线长度不应大于两万米。
        二、GPS控制网的测量技术要点
        在GPS技术的加持下,进行实际的测量工作时,其使用的信号数据接收机需符合数据测量的要求,尤其是对测量精度的接收,更是要格外地注意。在实际的应用测量过程中,GPS控制网的测量是较为稳定的,整体呈现出一种静态测量的形式;同时,在测量时,定位系统也会随之运作,与静态测量共同构成了控制网测量技术。对于接收机而言,其数量应控制在四台以上,并且位置不能过于固定,应根据实际的情况和观察的情况进行实时调整。一般来说,接收机的分布形势应契合多边形,进而在观察、测量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多线程、宽领域地测量,以此来提高观测的质量。但是要注意的是,在信息数据传递的过程中,上级向下级传递需要呈现出一种三角传递的形式,进而更加有效地提高对网的强度,最大程度地保障测量的结果。
        在处理第一手数据的过程中,其原始数据的处理要点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探析:第一,导入阶段。

这一阶段指的是将收集到的数据,通过计算机导入的方式,把所有的数据信息导入到固定的软件之中,进而通过计算机技术分析测量数据的情况,以此得到航道的强度系数。第二,比对阶段。在这一阶段中,计算机计算的值应与基线的值进行比对,合理分析二者之间的差异值,并探析出现差值的原因,在特殊的情况下,需进行二次测量。这主要是因为,山区的水路很长。如果进行测量工作,测量作业点的分布也较长同时,。如果河流有两个河岸,这些作业点的分布将更加分散。因此,在对利用各种技术和设备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和汇总时,有必要观察是否存在未被测量的盲区。如果存在的话,有必要进行第二次补充测量,以防止返工。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所有采集到的数据都需要存储在设备自身的存储器或计算机中;同时,相关人员应及时备份,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三、陆上地形测量技术要点
        第一,合理应用RTK(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和GPS技术。RTK与GPS是山区航道陆上地形测量工作中所需的必要技术,其相关技术能够测量山区航道的主体环节。值得注意的是,当RTK和GPS技术存在技术盲区时,测量工作可以借助全站仪进行。
        第二,确定点密度和视距长度。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影响陆上物体稳定性的问题是很多的,并且相关问题的成因也是各式各样的。因此,在测量进行时,需严格按照国家制定的标准,遵行国家推出的规范体系,以测图为参考,以实际为标尺,进而更好地确定环境和地质的情况。
        第三,重视地物特征。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由于一些测量人员专业水平不达标,亦或是为了减少工作量,往往会直接忽视对地物特征的测量,进而使得测点密度的确立没有了可靠并且科学的依据,甚至在一定情况下,会产生较大的偏差和变量,无论是对行业发展和测量工作的进行都起到了非常不利的严重影响。因此,重视地物特征是非常重要的。
        四、水下的地形测量技术要点
        对于山区航道而言,其水下的地形地势是远比陆上的地形地势复杂的,并且水下地形的测量方式和测量方法也是非常多的。以测探仪测量的方式为例,当应用到测探仪时,其位置和地形的定位需要采用DGPS(差分全球定位系统),并按照DGPS提供的数据进行具体的测量工作。但是,当DGPS出现问题导致无法精确定位时,需要采用交会法进行二次测量和补充测量。其具体的应用要点为:第一,山区航道的地形地势较为复杂,尤其是水下的地形地势,更是呈现出一种多变的态势。同时,由于复杂的地形,导致河床有很多位置是无法达到机动船的。在这种情况下,GPS定位的作用就更加突出,在GPS技术的加持下,全站仪能够全面扫描水下的环境和地形,以此来确保测量工作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第二,在交会法的应用过程中,单单只存一台全站仪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两台或是两台以上的设备才能进行具体的工作,进而确定相关单位的方位坐标,是保障准确性和测量效果最为有效的方式之一。第三,要根据航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航行方向和路线。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复杂的山区而言,其航道的测量工作的技术要点是很多的。故此,在实际的测量工作中,测量人员应在了解和掌握相关技术要点的情况下,通过定向问题、专业对待的方式,减少和解决现存的一些问题。
        参考文献:
        [1]于洪涛.山区航道测量工作技术要点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9(25):213.
        [2]杨洁钦.山区航道测量工作技术要点探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7(01):81-82.
        [3]王付杰,王怀生,李大林.航道工程测量技术探究[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4(12):98-99.
        [4]冯毕铭,凌飞.GPS在山区河流航道测量工作探讨[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7(34):8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