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华邦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安徽淮北 235000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水利工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随之而来的生态问题也十分严重,对我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水利工程作为一个大项目是与民生有关,在施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定程度的破坏生态环境,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使水利工程发展的方向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堤防设计应运而生,成为改善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生态堤防设计
引言
水利工程的建设一直以来都受到社会的重视,因为水利工程作为基础工程,对于社会安全与稳定有着重大影响。特别是在新时代发展趋势下,更要做好水利工程建设,在工程领域当中体现出实力优势。而生态堤防设计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关键一环。
1生态堤防设计的基本原则
1.1多样性原则
水利工程对我国的工业、农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不仅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还促进了生物系统的多样化。所以,水利工程在进行生态堤防施工时,对此区域的地质条件以及各种生物的生存环境进行详细的考察,避免河流系统和动植物受到严重的破坏。
1.2整体性原则
生态堤防设计主要体现了整体的河流生态环境,是保护河流系统以及生物生存繁殖的重要途径,结合自然生态体系有效的预防了生态系统的破坏,体现了保护环境的整体性原则。
1.3自然性原则
自然性原则主要体现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充分保留原有的自然环境,最大化的利用施工区域的自然水土进行工程建设,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并且加强周围的环境保护。
1.4生态效益性原则
之前的水利工程堤防设计环节,缺乏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只强调改善河道河流内部的问题,却忽视了生态系统稳定的保护措施。导致以往的堤防建设工程很容易出现生态效益不平衡现象。因此,在以后的建设中,注重生态堤防设计,有益于生态效益的提高,从而使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共同发展。
2生态堤防建设的必要性
在以往的堤防建设过程中,人们往往比较重视堤防对水利工程的航运、防洪作用,因为这些作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却往往很容易忽略,使得水利工程周围的生态恶化,对人们的影响极大。以往常见的水利工程做法就是通过对河流堤岸进行加固,把河流截弯取直再建设堤岸等方式,很少考虑到河流两岸的生态环境,使得河流两岸的生态恶化,带来不可挽回的生态损失。特别是建筑取材的时候,大量的钢筋混凝土的应用、河道取砂,使得河道以及两岸的水土流失严重,对水生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改变,人工河堤对自然环境的干预使得河流的生态遭到破坏,虽然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其难以发挥出相应的生态效果。传统水利工程的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传统的堤防为了满足其水利工程航运、防洪的作用,往往需要建设规则的斜坡,使得其能够抵御洪水的冲击,这样一来,不规则的河道便被修整得规则,河道两岸的滩涂、植被清理干净,取而代之的是钢筋混凝土的河道,原有的生态栖息地遭到了破坏,这样的河道对河流中的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十分不利。(2)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为了经济方面的需求,常常需要对弯曲的河道进行截弯取直,直线的建设模式使得河流两岸的生态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甚至影响到河流两岸的人们的生产活动。因此,要想促进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满足人们的生态需求,对水利工程进行生态建设是十分必要的,生态堤防的建设则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其生态方面的需求。
3水利工程建设中生态堤防的设计思路
3.1堤线布设及堤型选择
为了保证生态特征得以体现,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当中,堤型的选择与堤线的布设是技术重点,要考虑到自然环境的特点。所谓自然环境特点,即是河流形态的特点。一般来说河流的形态特点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做好堤型的选择以及堤线的布置,有利于达成生态化的堤防设计目标。从堤线布置的角度出发,原则上应当在不破坏江河湖泊自然形态的基础上去进行设计与设置,对于河道的原有资源应当尽可能达成最大化利用,而不是将能够保留的资源也一并剔除。而在堤型选择阶段,则要考量以下两项要求。其一是要确保滑动稳定与渗透稳定。其二是要实现生态保护目标。而且为了避免生态保护出现矛盾,对于堤防间距也必须要做好控制,也有一定的要求,尽可能放宽堤防间距。
3.2河流断面设计
河流断面的设计决定着河流整体的防洪能力,是生态化堤防设计的思想重点。为了真正达成生态化设计的目标,应当依据河道断面的多样化特征去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在堤防的设计与实际施工阶段,都要考量以下几个要点去进行管控。其一是要考虑到河道的主导功能去开展设计与施工。其二是要尽可能提升土地的利用率。其三是要考虑到河岸的实际生态发展需求,通过严格的计算去得出可靠的结论。通过这样的设计手段,最终能够营造出更加丰富多样化的生态景观,同时为动物提供栖息空间,形成更加多样化的生物群落,迎合亲水原则。为了达成实际的设计目标,在当前的生态堤防设计与施工过程中一般会选择复式的断面,这样的断面不但不会影响生物群落的繁衍,同时也满足了洪水时期的泄洪需求。
3.3岸坡防护水陆交接地带设计
水陆交接地带是河岸防护结构的关键部分,也是河流治理的重点,是影响河岸生态系统的关键因素。有许多水陆两栖生物在水路交接地带生长繁衍,有许多动物在此觅食、避难。因此必须要保护好水路交接地带,应当遵循人与景观和谐共存的基本原则,以可持续发展为基础目标,进而保证水陆交接地带的设计更加合理,保证河岸环境质量得以提升。要以维护工程安全为基础,结合河岸生态的复杂性、多样性特征,保护生态景观。尽可能避免使用硬质不透水的材料去开展河岸防护施工,而是要尽可能使用自然材质、利用柔性结构或是渗透性强的多孔混凝土结构去保证河岸的自然状态不被破坏,确保交接地带的环境得到优化。
3.4周边景观设计
在建设过程中,为了避免对原有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破坏,需要减少水流流经亭台楼阁等区域的情况。其次,为了落实对动植物的繁衍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必要时需要与当地居民进行沟通,选择出合适的施工时间。当河流周边存在珍稀动植物时,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加以保护,此外,景观的布置要与周边环境相和谐,以便于促进生态堤防与自然体系的进一步融合。
3.5工程的施工与管理
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管理是需要贯穿全过程的重要环节,其内容包括材料与设备管理、工期管理、技术管理、人力管理等等。从工期管理的角度出发,在施工工期规划设计过程中,要确保尽可能避开河岸植物与动物的繁衍与成长高峰期,保证河岸生物体系得到完善。如果河岸周遭有濒临灭绝的物种,以及对于生存环境有着特殊需求的物种,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必须要针对性制定管控方案。要用专业性的管理措施满足不同的管理需求,优化河岸环境,优化植被生长环境,做好排水设计,这样能够更加有效地降低施工带来的环境影响,确保水利工程的实际价值得以体现,确保工程施工的效果更加理想,并且得到更加理想的收益。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的建设对经济社会的发展来说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因此,必须做好水利工程的生态设计工作,尤其是生态堤防的设计,不仅要确保堤防抗洪防涝等基本功能的发挥,同时还要协调好其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兼顾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崔锡春.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生态水利工程[J].科技与企业,2019(14):129.
[2]余晶涛.浅谈水利工程中的生态影响及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J].科技创新与应用,2020(18):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