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光华地质工程有限公司 河北邯郸 056000
摘要:现阶段,我国是世界上受地质灾害影响最深的国家之一。在所有的地质灾害中,水文地质因素导致的地质灾害十分常见,对人们的影响巨大。为了解决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文章主要分析了水文地质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制订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为今后的地质灾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质灾害;地籍变形;水文地质环境
引言:地质灾害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由水文地质的原因造成的,尤其是近年来,伴随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现代化的工业和农业生产对水文地质的影响非常大,对于水资源的利用持续增加,过度开采地下水以及对地下水的不合理应用,引发地下水出现严重失衡,加重了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所以,需要对水文地质环境进行较好的保护,防止出现人为的破坏。
1.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1.1地下水位变化引起矿山危害
近年来,随着我国采矿业的快速发展,人工采矿在很多地方引起了地下水位的巨大变化。一旦地下水位超过矿山土壤的承载能力,就会导致地质灾害。地下水位的变化主要是由地下水位的上升和下降引起的。当地水位上升到一定程度时,会造成土壤酸化和碱化,矿山建筑物将被腐蚀,从而造成安全隐患曰当地水位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土壤含水量减少,植物生长被抑制、萎蔫、停止生长。
1.2矿体内部构造崩塌
在水文地质的影响下,矿体内部构造会出现崩塌,因此造成的地质灾害较为严重,这种情况主要是矿层内含有较高的碳酸碳,矿层的上部土层相对疏松,下部有着地下水的频繁通过,会对矿层产生相对大的冲击力。在长期的冲刷作用下,矿层出现显著破坏的问题明显,特别是矿层底部土层的韧性与强度会明显下降,最终导致矿层出现溶蚀。这种地质灾害发生以后,对整个地下水的流向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最终导致整个区域内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特别是会导致矿体内部坍塌的大范围出现。
1.3地基变形
在现代地质开发利用过程中,软土地基是较为常见的问题。软土的高压缩性、抗剪强度低、透水性低、触变性、流变性、不均匀性,都是软土地籍的显著特征。软土的垂直层面几乎不透水,对排水固结不利,严重影响了地基的强度;而在振动的作用下,原状土的结构连接被破坏,软土强度变低,沉隐量大,会很快变成稀土状态;在荷载的不断作用下,土的变形随时间而增长,长期强度低于瞬时强度,影响了边坡、码头、岸堤的稳定性。总之,软土层对于地质结构稳定性的危害极大。
1.4岩溶塌陷
岩溶塌陷,主要是指覆盖溶蚀洞穴上面的疏散土体,在外在动力或是人为因素影响之下,出现突然性的地面变形现象,进而出现塌落与沉陷的现象。激发塌陷活动的直接性因素除了洪水、降雨、干旱、地震等自然因素外,也与人类的活动有着密切相关,比如排水、抽水、蓄水等工程建设,而工程建设的规模大,突发性强,所以危害最大,是造成岩溶塌陷的重要原因。此外,地下水运动是塌陷产生的最根本动力,地下水径流汇聚与强烈地段,遭到水文地质影响,遭到一定水流冲刷力,并且对稳定溶洞地质地层构成形成破坏,削弱了土地抵抗能力,出现塌陷现象。
2.水文地质因素影响的地质灾害防范与处理措施
2.1做好水文地质因素实时监控
水文地质条件给地质带来的影响是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随着各种水文地质因素的影响一点点加剧,会突发性造成地质灾害。在地质灾害发生之前,一般情况下也会有所预兆,如果能够准确、及时的掌握这些外在的细微变化,那么就可以提前制定一些有效的防治措施。比如,应当全面做好水文地质因素的实时监控,在实际监控时,首先对施工过程中各个施工工序进行监控,防治由于施工工艺出现问题而导致水文地质情况的不利变化,最终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其次,做好施工人员的监控工作,保证施工人员可以按照既定的施工工序有序施工。
整个过程中,要完善水文地质变化情况健康体系,为高质量开展水文地质因素监控工作打下基础。
2.2科学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
根据以往的各类地质灾害例子发生的原因来看,地下水的不合理开采增加了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当前,国内地下水资源情况仍旧存在饱和状态,而地下水给地质构造带来的冲击仍旧较大,所以,在开采地下水资源的过程中,做到全程科学开采利用,则可以较好的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各个地区要持续开展地下水超采治理工作,对于农业灌溉用水、工业生产用水等消耗水量较大的方面,要科学、合理的做好全面规划,重复利用,在农业生产中持续推广喷灌、滴灌,减少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有助于维护地表结构稳定。
2.3保护水文地质环境
由于水文地质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众多,所以,必须要做好水文地质环境的保护工作,防止遭受人为因素的破坏。首先,做好植被的保护,因为植被具有保护地表的重要作用,如若雨季,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地表就会直接被大量雨水冲刷,导致地表土层的流失,使得地表结构出现破坏,进而引发地质灾害。其次,需要严格控制工农业污水的排放工作,需要通过特殊处理后将污水循环利用,禁止将污水直接排放至地下、田间以及河流当中。此外,进行进行科学的勘测与规划。如若工程建设规模较大,则要求开展科学的勘测与规划工作。防止在地质条件不许可的情况下大规模建设工程,防止其会影响到水文地质条件。所以必须要进行勘测与评估,一律禁止建设超出水文地质环境承载力的大型工程。
2.4建立系统的灾害紧急处理机制
对于水文因素导致的地质灾害来说,不管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其特殊性就决定了灾害只能减少而不能完全消除。一定要事先建立起科学完善的灾害紧急处理机制,这样当地质灾害突然发生时,就可以果断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比如,①地质灾害发生时,救援或转移要按照先人后物的顺序进行,最大限度保障人的生命安全。②对于灾害发生现场,相关部门要指派专业人员指挥和救援,以保证现场的秩序,最大限度减少因慌乱出现的踩踏事件及推搡事件,避免灾情更为恶劣和复杂。③当局部塌陷和沉降等恶劣地质现象出现时,要对该区域布置相关警示标志,避免因误入沉降和塌陷处而出现二次伤害。④地质灾害发生后,相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迅速制定人员解救、疏散方案以及灾情治理方案,深入现场督促工作人员严格执行方案的要求,将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2.5机制创新
地方政府部门要抓好管理机制创新,制订科学有效的应急管理方案,建立高科技施工队伍。在开发矿产资源的同时,保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人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做好生态环境的防治工作。政府要加强对资源开发的管理和控制,实施有偿发展,对矿产开发企业发挥一定的约束作用,防止破坏性开发和过度开发。
结论:总的来说,地质灾害是人与自然共同作用的结果,对环境是一种破坏,也会损失人类的生命财产,影响正常生活,所以必须加强对水文地质情况的调查,依据地质灾害防治实际,进行相应科学预防治理,才能控制地质灾害带来的危害。为此,需要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力度,合理实施治理工作,制定完善突发事件处理措施,以降低地质灾害形成的影响,保障人民生命与财产安全,降低经济损失。
参考文献:
[1]张江.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及防治措施分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8(31):146-147.
[2]赵振杰,岳洁,王宝红.信息化背景下论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科学与信息化,2018(12):183-183.
[3]朱春华.浅析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理论版),2019(19):0258-0258.
[4]张宝君,王瑞丰,武林.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能源与节能,2015(2):97-98.
[5]霍光杰,周瑞平,孙佳茜.水文地质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价值工程,2018,37(7):19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