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水利委员会花园口水文站 河南郑州 450000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信息化发展迅速,在水文水资源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应该进一步完善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以全方位地对水文水资源进行信息化管理,从而提高水文水资源管理水平。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水资源管理工作开展提供了便利。本文基于工作实践,从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入手,积极对其进行了实践探索,并对信息化技术措施进行分析,总结了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策略,希望分析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有效的参考,为水文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要点
引言
在以往的水文水资源管理方式中,受时代和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各种问题与缺陷,表现最突出的问题是对水文水资源的监管力度不够,进而使资源出现了大量的浪费和流失现象。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水文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不将水文水资源的管理方式进行更新与改革,必将影响水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因此,本文探讨水文水资源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利用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方式,进而提高水资源的分配和利用效率,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建立。
1水文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从对我国水文水资源使用情况的深入研究可以发现,尽管我国在水文水资源领域科学技术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但仍然有相对一部分区域在管理上存在不足。而其中最为突出且最为明显的问题在于,诸多的水文水资源管理部门缺乏信息化建设,或各个区域的信息化建设出现较大的差异,使得我国水文水资源利用的情况难以实现进一步发展以及优化,与我国可持续化发展的战略产生较大的距离。受限于传统的方法与思路,水文水资源在抗旱和水土保持的工作上,仍然有诸多困难。尤其是在我国城市化建设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下,信息化建设不足成为突出的问题和矛盾所在。因此,为了进一步利用好我国的水文水资源,坚定落实持续开发与循环利用的原则,解决目前已有的水文水资源使用情况不足,就需要切实融入水文信息化的资源建设,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
2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的要点分析
2.1建立完善的数据传输系统
为了实现水文水资源信息化管理的目标,推动管理工作的稳定发展,应建设规范的信息数据采集平台,对信息进行统一处理,管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可应用超短波无线通讯网络技术和数字微波通讯网络技术。与传统单一形式的通讯技术相比,这两种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方式都能够有效满足当代水文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实际需求,与新时代的发展情况也较为贴合,拓宽了信息传播的路径,能够对基础信息、图像信息及音频信息等进行快速传播,可满足各种数据的传播需求。而无线网络技术犹如锦上添花,对各类实际问题的解决起到了一定的助益作用,有效推动了水文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发展。
2.2完善水文水资源管理信息化的网络系统
为了更好地展开水文水资源信息化管理,应当将信息资源共享的途径建立在现代化互联网系统上展开。相关资源管理部门应当通过建立覆盖面广阔的信息数据网络平台更好地进行音频、视频以及图像等信息的传播,保证相关信息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开发,保证相关信息资源能够实现其自身的价值。与此同时,水文水资源管理部门还应当构建相应的计算机网络平台,并配合平台设置相应的信息处理系统及全球定位系统,其中地理信息处理系统应针对水文水资源信息展开全面科学的分析处理,全球定位系统则应当做到帮助水文水资源管理部门更好地进行相关问题的收集。水文水资源管理部门应通过采用仿真模拟系统的方式,进行相关水信息资源的处理和保存。
2.3网络系统
网络系统在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实现对水文水资源数据信息的资源共享。
计算机网络需要满足对数据、图像、视频、音频的传输,且覆盖面广、完整,能实时监测和反馈水文水资源的情况,实现资源共享,加快水文水资源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同时,网络系统还可以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对监测点进行实时定位和追踪,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对采集和监测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处理。另外,可以融入模拟仿真技术,将数据与图像相结合,利用统一的标准对数据信息进行管理和储存。
2.4RS技术
RS遥感技术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不仅可用于监测、预测特定地区是否会出现旱情,还可用于监测不同地区水质情况、分析土壤是否被侵蚀或被侵蚀程度,由此可见RS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对预防、降低自然灾害影响有一定效果。我国大多将RS遥感技术用于灾后重建、洪涝灾害预防等方面。RS遥感技术可快速、准确的采集水文信息,因而其对预防洪涝灾害具有重要意义。RS遥感技术还在作物缺水指数模型、植被指数模型等模型监测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使用RS遥感技术的主要优点为:RS遥感技术可自动调整监测内容,且监测结果准确度较高,可为相关人员提供准确数据。RS遥感技术不仅可用于采集不同地区水文、水质信息,也可对特定区域水质情况进行监测,通过水体悬浮物质、叶绿素等指标,可为工作人员提供准确水质指标,这对其确定水体污染情况、制定解决策略有显著作用。
2.5推动水文水资源管理的现代化建设
应选择专业性较强且具有一定管理经验的团队,增强人才稳定供给与管理工作之间的密切程度,从而推动水文水资源的信息化管理。对于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明确,充分发挥管理系统的整体价值。加强对管理工作的监督,对水资源的配置及节省程度进行评价与总结,体现出管理工作的实际效果。
2.6构建水文水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水质与旱情监测系统
水文水资源管理部门应对灌溉区的土地资源展开科学检测,以增强部门对灌溉区域的检测效率。与此同时,当检测发现水资源中存在一定污染时,水文水资源管理部门应当通过增强自身对于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用程度更好地对污染物的种类以及扩散路径进行分析,进而更好地预测污染物的扩散区域,更好地提升自身对于污染的处理效率和质量。水文水资源管理部门应当针对降水、土壤以及气候等因素的变化进行水资源状况的预测。通过将水文水资源管理信息化的方式,更好地对当地的情况进行一定的预测,判断在本地是否可能出现旱灾等情况。
2.7水文水资源信息系统应用
目前,在水文水资源的信息化建设中,各类计算机软件、硬件系统被不断的开发利用,在水文信息资料的整编和存储、水文信息遥测系统、地下水的监测与管理、水环境质量监测等方面广泛应用。①在水文数据的整编与存储中,已采用当前最先进的技术体系对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水文水资源的数据信息库,同时开发了测验软件系统、整编软件系统、洪水预报软件系统等加以辅助。②目前,对区域水文水资源数据的自动采集与传输技术已颠覆了传统的数据收集、观测方法。在计算机网络下,水文水资源的数据信息被及时处理和分配,通过实时数据的反馈和分析,建立水情自动遥测系统,实现对水流量和降雨量的数据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监控等,充分利用水情数据信息及时发布相关情况,为洪水的预报提供理论数据和水库水量的调度进行科学化管理。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水文水资源管理工作必然要朝着信息化的方向发展。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检测系统的信息反馈效率,推动了水文水资源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发展。水文水资源管理信息化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丁海山,张小路.提高水文水资源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的策略[J].珠江水运,2019(13):33-34.
[2]杜光坤.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的要点探讨[J].低碳世界,2019,9(04):78-79.
[3]李国俊.水文水资源信息化建设现状及优化措施[J].低碳世界,2019,9(03):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