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年轮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海绵城市”通常是指一个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加速对水的吸收,从而减少极端天气对城市的影响,有效地应对大量降雨等问题。将“海绵”的概念应用在市政景观中,通常是人为方法和自然通道的有效结合,确保城市特色突出,最大限度地完成城市雨水的合理利用。“海绵城市”有吸水、储水、渗水等优点,在市政园林建设过程中,合理运用“海绵城市”理念,不仅有助于城市风貌的增添,还能在节能方面做出重大的突破。
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园林景观;实践
引言
现阶段,城市建设发展中水资源紧缺或强降雨导致城市内涝频繁发生,导致该类情况发生的原因是由于该城市并未建立一套健康的水生态系统,而海绵城市理论这一科学理论的提出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因此,为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解决水资源对城市建设造成的困扰与为害,各城市已陆续开展海绵城市建设。风景园林规划作为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一个起始点,结合风景园林规划与海绵城市理论,构建优质生态环境的同时,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率。将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创建绿色生态城市,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生存环境。
1海绵城市的作用
1.1保护原有生态系统
海绵城市建设可通过对自然河流、林业、草地等海绵体的运用,有效提升城市水资源涵养,使该地域原有的水循环系统维持不变,避免水资源的大量使用及消耗,从而影响该地域原有的生态系统。
1.2 修复生态环境
传统城市建设受环境、经济及技术的限制,为求城建效果,而不可避免地破坏生态环境,而海绵城市建设将会有效修复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
1.3 构建新海绵体.
在城建中,将海绵城市理论与新型开发技术及设备相结合,构建新的海绵体,并在城建中规划掌控城建开发强度,缩减城市不透水面积,利用新的海绵体的应用,将城建开发对城市水循环环境的破坏值降至最低。
2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园林景观中的实践
2.1园林水景规划设计
园林水景,如河道、人工湖的设计能够在既保障园林美化的同时,还能起到储蓄雨水的作用。以往的园林水景设计,往往会将池壁及池底固态物质化,使得整个人工湖维持在静止封闭的状态下,为园林水景管理及养护提供便利。但却将水资源停滞在独立封闭的环境中,使池内的水资源无法有效与自然界中的水资源进行交换与渗透。使得园林水景的存在,变成仅在降水充沛的雨季时才能发挥其作用的蓄水池,当雨季过后,其他时节该水池为满足水量需求,还需要通过人工注入自来水维持水量,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而在园林水景规划设计中引入海绵城市理论,则会有效避免水资源浪费现象。规划设计时可依据施工现场地形地貌情况,结合海绵城市理论,在低洼处进行园林水景规划设计,利用有利的地势形式,使雨水自然而然地流向低洼处并进行汇聚,进而流入园林水景规划河道或湖泊中。同时,在对池壁、水岸、水底进行设计施工时,还需要使其保有渗水功能,使雨水通过人工湿地、人工河岸及河道的设计,实现水质的过滤及净化,使水资源的使用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如此便可呈现出海绵城市的优势及实施目的,使城市建设及自然环境共同向优质方向协同发展。
2.2城市公共区域设置渗水装置
实际经验表明,渗水已经成为了当前城市公共区域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应用海绵城市理论,可在特定区域铺设地砖,在此基础上增设雨水存储装置,将其置于路面下方,将来自于路面的雨水收集起来,转移至风景园林区为灌溉作业提供支持。
我国奥林匹克公园在此方面颇具有代表性,在建设时得到了海绵城市理论的支持,各个公共区域均增设了渗水装置,遇到降雨天气后可收集雨水并为园林灌溉提供水资源,这无疑是一种水资源高效转化的方式。
2.3植物配置结合观景点,增添诗意
园林植物景观绿化施工现场的管理是整个施工过程最终经济效益的决定性因素。同时,做好施工技术及保障工作,不仅可以减少园林植物景观绿化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而且还可以使施工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增强其在园林植物景观市场中的竞争力。在城市园林景物配合方面要与海绵城市发展理念进行充分结合,保证植物配置的连续性和整体性,保护园林土壤结构,尽力回复自然生态原本体貌,对湿地系统进行保护和恢复操作。
2.4“海绵城市”理念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目前,在我国“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主要采用净化、储存、利用和排放的技术方法,而市政园林景观主要采用滞纳、渗透和积累的方法,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在市政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根据园林所在区域的绿地类型,如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等,构建相适应的发展战略。(2)在市政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要结合当地河流、湿地等因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运用“海绵城市”理念,不仅突出了城市的特色,而且能创造更多的优美景观。此外,还需要满足居民对节能环保的需求。(3)根据“海绵城市”的设计要求,选择相匹配的树种,在容易积水区域也会有部分绿地。因此,在市政工程景观设计中,应考虑水位高低,尽量选择防水性强的常见树种,以满足绿化公园种植的实际需要。但也需要突出自然景观的特点。以营造稳定的景观效果,
2.5园林道路规划设计
在园林道路规划设计中引用海绵城市理论,以保护生态环境为设计宗旨,结合园林道路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划。规划园林道路时需要注意以下4点:(1)设计园林道路时,可利用环状路网中的折线、曲线、环状线的搭配,替换原有传统设计中的直线路线,并在路线中设置间隔式绿化带,利用绿化带所占用的设计面积满足排水需求。(2)有效利用分散、连续,且高密度的绿化植被替换道路两旁原有的、排列整齐的、绿化性质的树植。(3)选择路面材质时,选择渗透性好且具有改善雨水水质及消纳雨水径流量功能的施工材质,以此满足海绵城市设计理念。(4)在进行风景园林规划时,利用草皮、木屑、碎石、鹅卵石等天然的,透水性能较好的材质进行装饰性道路设计铺装,为园林道路设计增添美感的同时,利用材质的透水性,实现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但由于该类材质的附着性较差,会给后期修缮及养护增添负担,因而只适用于小面积的装饰性设计。
2.6园林建筑物的规划设计
建筑物的应用也能有效发挥海绵城市理论的特性,通过对施工地形及地貌的考察,将地形设计与建筑物设计有效结合,使雨水能够通过地形及建筑物的结合性设计,构建出一条雨水收集及循环使用的运行系统。遇雨季时,下落的雨水经由建筑物的管渠进行收集,并利用管渠的设计与排列,将收集后的雨水引入具有过滤功能的水槽中。利用水槽中的砂石与鹅卵石等材料过滤水质,而后将过滤后的水资源引入蓄水池,以备后期使用,或将过滤后的水资源用于植被灌溉,用以减少植被灌溉所需要的耗水量。
结束语
随着中国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充分利用生态防治旱涝,加强城市安全功能越来越重要。政府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改善城市住宅的生态环境,就必须从“海绵城市”理念出发,利用雨水收集系统来完成雨水的净化,然后根据不同的景观环境实施。结合建设理念,在实践中实现可持续发展,可以走出水资源短缺的困境。
参考文献
[1]陶涛.低碳理念的园林设计探讨[J].现代园艺,2016(6):70-71.
[2]张艺.浅析平面构成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中国林业产业,2016(1):175.
[3]刘龙.园林设计中色彩的运用[J].设计,2016(15):84-85.
[4]薛雨葳.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风景园林规划中的应用[J].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