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37243119780822XXXX
摘要: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据工信部数据,2019年,我国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将超过16万亿元,比2018年增长9.3%;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完成收入7.2亿元,同比增长15.4%。新年伊始,我国各地两会陆续召开,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相继出炉,大数据、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机器人、区块链、数字经济等关键词频繁出现,各项重点任务相继提出。
关键词:电子信息产业;目标;任务
引言
近年来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和存在问题,在当前我国新基建推动5G建设的背景下,进一步探讨未来在“十四五”时期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1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现阶段是我国信息化引领全面创新、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战略时期,也是我国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的关键时期。信息产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支柱产业,创新性强、带动性大、渗透性广,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实现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国信息产业发展迅猛,信息产业收入规模保持持续增加态势。2015年信息产业收入为15.4万亿元,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26.2万亿元。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平稳,但由于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多,2019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增速比上年回落3.8个百分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速度较快,从2015年的43249亿元,到2019年的71768.0亿元,其中互联网和相关业务收入增长最快,从2015年的5443.6亿元,到2019年12061亿元;除此之外,大数据产业表现亮点颇多,2019年收入达到7200亿元。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电信业收入增加趋于缓慢,只从2015年的1.1万亿,增加到2019年的1.3万亿元。综上可见,我国信息产业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取得的成绩令人振奋,但是,我们必须清晰的认识到,在信息产业快速增长的背后,同时还面临着一些潜在的风险和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受全球环境不利因素影响,信息产业发展面临着双重挤压。从全球发展环境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增加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影响投资和消费的活力,对信息产业的平稳增长带来挑战;同时,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以及持续加大在5G、人工智能、量子科学等方面的投入,加大我国产业竞争压力,发展中国家也发力吸引中低端制造业,迫使我国电子信息企业向外转移,对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形成“双向挤压”。二是电子信息产业上游薄弱,供应链体系掌控水平不够。展望“十四五”时期,在国际贸易摩擦加剧和全球疫情持续的情况下,我国信息产业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信息产业增长力度可能将会有所减缓。尤其要注意的是,我国信息产业上游依然比较薄弱,核心半导体制造、软件受制于人,随着国际贸易争端的加剧和全球疫情持续蔓延,可能会给我国信息产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除此之外,信息产业的规模和供应链掌控水平尚不协调,亟待构建安全可控的供应链体系。三是新技术、新市场环境下的信息产业体系亟待进一步重构。未来随着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的积累及市场供需体系的不断改变,加之国内外产业背景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当前我国信息产业体系已经发展到了需要重构的关键阶段,在国家新基建战略部署的推动下,从芯片操作系统等基础技术到行业应用场景,科技重构将走向科技创新,带来在信息产业体系的重新组合和调整,未来如何适应新技术、新市场、新模式下的信息产业体系的重构,将是当前要面对和亟待思考解决的重要问题。
2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的策略
2.1依托工业互联网拓展“智能+”,加大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等领域攻关。加快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应用推广,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培育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加快建设新型显示产业园、航空智慧新城,积极培育规模优势明显、产业链整合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2.2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5G商用步伐,建设一批数字经济示范基地。支持成都市以建设全球电子信息高端研发制造基地和世界软件名城为目标,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智能终端、高端软件、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网络6大重点领域,明确第三代半导体、网络视听、5G等18个主攻方向,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电子信息产业体系。
2.3着力提升制造业能级和水平,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积极发展智能制造,促进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改投入,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力争推动400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稳步推进5G通信网络建设,年内新建5G基站4.8万个,力争实现地级以上市5G网络覆盖、基本实现中心城区连续覆盖。推进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试验区建设,完善4K/8K产业生态体系。支持云浮建设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园。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智能传感、移动支付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打造区块链产业集聚区。
3推动未来信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重视核心技术研发,形成高端产业体系在材料等关键基础技术方面强化研究投入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建立上下游产业链协同研发机制,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加强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柔性电子等新技术、新产品、新平台的研发投入,提升行业面向未来的竞争力,推动产业向高端迈进。扩大有效投资,激发投资活力进一步激发投资活力、扩大有效投资,创新投资引导方式,充分激发民间投资和社会资本投资活力,积极参与5G及其他新基建项目,不断扩大面向智能化、协同化、高端化等方向的技术改造升级,提升信息产业领域的投资效益。做好重点领域的把握和产能供给侧调控做好信息产业供给侧调控,在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和产业切换期需求不旺的情况下,建立产能预警机制,做好产能结构调控,避免出现低端过剩而高端不足,导致信息产业盈利能力持续下滑的现象,打造健康有序的信息产业竞争环境。积极适应全球竞争,提升国际竞争力为应对国际信息产业竞争日趋白热化趋势,应不断培育核心技术竞争力,提升国际竞争适应能力,及时跟进全球行业发展环境变化,顺应国际规则新要求,进一步提升企业在全球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和可持续竞争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加速实现。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工业互联网、5G、智能化升级和数字新型基础设施的快速推进,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技术创新驱动型产业,在行业新旧动能转换、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的关键阶段,在国家和各地共同努力下将总体保持平稳、加快转型的良好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1]2020年浙江省政府工作报告[R/OL].[2020-03-22].http://www.zj.gov. cn/art/2020/1/17/art_1554467_41741386.html.
[2]2020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R/OL].[2020-03-22].http://www.ahwang. cn/anhui/20200121/1971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