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62222519870508XXXX
摘要:我国有着五千年的发展进程,历史悠久,因此我国古建筑成为了历史的见证者。为此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对其保护、传承、规划的理论设计和应用,学生必须对我国古建筑的形制、构造及其美学特征有所了解。因此,本文探索适用于我国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的美术教学体系,立足于传统绘画教学,改进该专业的美术教学,是有必要和可行的。
关键词: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建筑美术;教学改革
引言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在我国是新兴专业。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在培养方向上有自身特点,其特点决定了其教育方法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要求学生要对历史建筑及其附属物形态、构造、质地和历史背景有详细的了解,要有深厚的历史、地理和人文知识积淀。基于此,笔者认为应该具体分析该专业特征和培养目标,从而对美术课作出必要调整,使基础美术教学与专业教学更好地匹配、融合。
1建筑保护工程专业美术教学的目的和作用
建筑院校作为培养建筑师的摇篮,在建筑保护工程专业教育中,关于艺术方面的教育是极为重要的内容,艺术教育依靠设置相关的美术课程来实现。建筑保护工程专业美术教学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美术技能的训练,即艺术处理和表达手段的训练。(2)艺术素质的培养,即审美能力培养。(3)艺术创新能力的开发。创新是艺术的灵魂,艺术创新能力的开发对建筑设计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建筑保护工程美术教学除了起着激发学生的艺术兴趣和启蒙作用之外,还担负着培养形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造型分析与形式感受、形式语言的运用、艺术观念、理论知识、技法技巧等重要任务,简单讲就是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审美情趣及设计表达能力。但是,就我国目前建筑保护工程专业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美术教学目前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2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选题方向与美术教学的关系
北京建筑大学在该专业的设置上有古代建筑基础设计、明清式样建筑设计、唐宋式样建筑设计、历史建筑保护与修复设计、历史街区保护规划5个专业选题方向。无论是设计还是保护,修复层面都涉及对古代建筑式样以及古代风景园林的认知。当然,这种系统性的认知主要是通过建筑历史学习和专业实践获得的。从美术课角度看,通过对古典绘画诸如界画这类建筑相关绘画的赏析和临习,学生可以透过画中的古代建筑、园林、器物、陈设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传统韵味。此外,传统绘画中的建筑、园林及其陈设反映了历史建筑的原貌,临习的过程不仅是为了学习绘画方法,而且是为了直观了解和把握古建筑原貌。因此,该专业美术教学应该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紧扣专业方向调整美术课程,以获得与专业教学融为一体的效果,更加有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促进学生传统审美素养和表现能力的提升。如,学生通过对古代美术作品的临摹与相关风格的创作,能够产生比纸面阅读更为深刻的印象,这种体会心得是仅仅通过观看难以获得的。当然,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是实地考察和写生。在实习课的环节进行对古建筑的实地考察和写生,可以积累一手资料,有助于学生建筑绘画表现能力的提高。建筑是居住的场所,同时是视觉审美的对象,建筑视觉语言的呈现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设计者的设计思维和美学素养。因此,对古建筑的实地写生也成为该专业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建筑美术遗存为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也为该专业美术课的拓展和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3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美术课教学改革思路
3.1教学内容
目前,“从事建筑美术教学的教师习惯了传统的美术专业教学模式和思路,教学的内容多是关于建筑发展史和建筑表现技法的训练。”非常有限的学时很难系统完成这些教学内容。这些笼统的训练很难渗透到建筑设计,尤其是结构设计的层面。教学的效果不理想,教学的目的性也不明确。建筑表现的技法训练对提高设计能力是有益的。
使用徒手草图构思是不同于纯粹性逻辑思考的一种创作能力,这种能力在历史上曾经是建筑创作表达的唯一出路。但伴随计算机画图的普及,越来越多简便的软件用于了辅助设计。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现在许多初、高中的学生就已经掌握了很好的计算机绘图的技能。如果我们还固执地抱着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变,就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的需要了。”正确地看待理工科学生美术基础差的问题,要将之与美术绘画能力差区别开,正视学时少的状况与教学目标及要求之间的矛盾,不能“削足适履”,必须在教学内容上提高教学的效率。”要将纯粹的绘画技能培训转移到培养审美鉴赏能力和创造创新能力上。而对于绘画的理论与技能、绘画艺术的发展史等知识可以融合到“美术欣赏”、“美术基础”类的选修课里。
3.2加强建筑美术技能的训练
艺术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一定的美术绘画性技能训练,提高学生手头上的“技术性”、“再现性”造型能力,以强大的美术功底作后盾,才能达到“质”的飞跃,即审美能力的提高。当然,“建筑美术”作为基础课程的用语,其本身就强调了专业的特点,不是指专门的绘画基础,更不能专指描绘建筑的画,其教学内容和方法应该为专业服务,例如:色彩训练让学生进行色彩写生或默写,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色彩表现空间、色调安排、渲染气氛等画面总体处理的能力,不必过分强调用色彩塑造具体形象等,进一步更高要求其进行色彩归纳训练等;素描训练采用或借鉴瑞士巴塞尔学校的设计素描和结构素描方法,不追求传统意义上的绘画性“完美”,而是以线为主,注重形体组合与过渡规律,注重形态的剖析与结构关系的强调,注重空间组合关系,重视画面自身结构和独特的构图,强调视觉张力,体现现代审美精神等。因此美术基础训练应紧跟专业特点要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先决条件。
3.3教学方法和手段
现在“自然”已被排除在大学校园之外,成为文明教化的“他者”,如何给学子们心中留下一丝面向自然的神往和亲近。“人类对美的感觉和积累来自自然界。”让学生们深入地观察身边的自然界,发现那些原始的力与美的融合,并且把它们记录和刻画下来,这对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有非常积极直观的促进效果。效仿前辈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往往事半功倍。
3.4教学效果
新时期的高等教育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其目的是要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霸占”讲台一统天下的“教”,转到学生真正的“学”。即老师由传统的知识灌输者和训练者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商讨者和资源的提供者。教学的目的明确了,教学的形式和手段就可以千变万化。”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每个学生都很自然地找到`自我',个性得到了张扬,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来,表达自己多姿多彩的创造力,那么教学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结束语
言而总之。我国建筑历史源远流长,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作为新兴专业,承担着传承我国优秀的建筑文化,妥善保护、修复珍贵建筑遗存的重任。用传统精神和传统绘画的教学模式指导该专业美术教学,符合古建筑教学规律。拂去历史的尘埃,继承古建筑美术的优秀传统,对于专业教学和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兆辰,刘念雄.世界各国建筑学院美术教育概览.[C]∥全国高校第九届建筑美术教学研讨会论文集,2009:46-47.
[2]王强.改进建筑学美术教育的途径[J].建筑学报,2009(9):55-56.
[3]华炜.建筑学科美术教学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5): 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