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太原供电公司 030012
摘要:能源行业的创新与新旧动能转换,关系到人类社会的发展之道。当前,能源供给侧的清洁替代、能源消费侧的电能替代,以及网侧能源技术的更新优化,以形成电为中心、清洁为主导的能源格局,是我国能源转型的未来趋势。基于此,本文章对基于能源互联网的综合能效提升,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能源互联网;综合能效;综合能源服务
引言
能源互联网作为能源技术革命的代表,核心是基于互联网的理念对能源网络进行重构,促进能源的市场化、高效化和绿色化,是能源系统与信息系统高度融合的结果。数据资产的交易与共享作为能源互联网中各个利益主体之间信息交互的有效手段,日益得到重视。人人都可以是能源互联网的直接参与者,能源可以像商品一样自由交易。总之,能能源的供给会更加多样、能源的消费会更加精准,可再生能源消费比例会大大提高,系统能源利用效率、可靠性和韧性会大大增强,能源系统的经济性和环境社会效益也会明显改善。
1能源互联网概述
目前学界对于能源互联网的界定尚未达成统一共识,但就不同侧重的发展方向而言,主要可以划分为三个大类。国家电网主推的全球能源互联网概念。其侧重点为优先发展大区域电力资源跨区运输,将已有电网在空间上进一步扩大,实现大区域间能源不平衡供应的改善。以综合能源系统和新奥泛能网为代表,主打各种范围下的多能互补特性,打开热、冷、电、气等不同能源体系间的隔阂,提高能源利用率。
2基于能源互联网的综合能效提升分析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确立的“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战略目标,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的具体体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能源领域的落地实践。战略目标突出了国家电网公司的政治定位和政治角色,体现了国家电网公司党组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顺应了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老百姓的要求、时代发展的要求、自身发展的要求。
2.1提升服务,增强用户粘性
以客户为主体,根据企业中现有资源情况,加强客户宣传,让每个客户都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结合客户需求,提供专业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首先,企业可以结合客户实际情况和能源属性,将客户划分成不同的级别,对于相同类型的客户,可以采用相同处理方式,真正达到精细营销的目的,在挖掘客户价值的同时,给企业创造理想效益。其次,适当扩展企业业务规模,确定客户接触点和客户要求,掌握客户需求,给其创建个性化产品。
2.2政策扶持
我国综合能源服务起步较晚,国家及地方政策是影响综合能源服务商业模式的关键因素。各地方分别从规划、融资、补贴、电价、土地等方面给予了综合能源服务进一步支持,如广东省为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分为规划路线、财政补贴和路权政策三个方面给予相应支持。因此,国家及地方政策对综合能源服务发展空间起到重要影响,尤其对于分布式新能源、客户侧储能、电动汽车等业务,直接决定了项目经济效益。
2.3综合能源服务实施模式研究现状主流观点
我国国内目前没有统一的综合能源服务项目划分标准,学术界从不同的角度审视了综合能源项目的现实存在的多样化模式。其中,根据综合性能源供应与综合化能源服务的本质考虑,认为综合能源服务领域及模式主要是能源供应、增值、资产和衍生服务四个方面;从供、用能侧两发面着眼,归纳了以商业竞争为基础的七种商业模式,分别是配售一体化模式、供销合作社模式、综合能源服务模式、售电折扣模式、虚拟电厂包月售电模式、“配售一体化+能源综合服务”模式、互联网售电服务模式。之后,包括综合能源和综合服务是构成的两个主体部分。
考虑到能源供给侧和能源消费侧,学术界最终形成能源市场初步形成阶段的五类企业模式,认为综合售电、能源搭配出售、环保型能源服务、综合需求侧响应和个性化客户定制服务等多个方面;从能源互联网层面,根据其具体内容认为能源生产、资产投资、能量交易和增值服务是一个从生产到消费再到增值服务的完整的产业链。
2.4综合能源服务措施
综合能源服务近些年的实践,取得了不少的经验,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对于狭义的综合能源服务,笔者总结以下建议,供综合能源的从业者参考:(1)深化综合能源的市场体制改革,培育先行先试的良好环境;(2)积极倡导综合能源服务的大众参与,共筑综合能源服务共建共赢的健康生态;(3)抓好综合能源服务关键技术的集成优化,释放不同行业技术跨界融合潜能;(4)共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商业模式,打好综合能源服务的落地服务;(5)打破源网荷储各环节的知识壁垒,共创能量流-信息流-价值流的交叉融合;(6)以综合能源系统规划与运维平台为抓手,服务综合能源服务的设计与运维;(7)加快综合能源系统相关标准的报批与制定,指导项目的规范设计与运行;(8)积极完善综合能源的综合评价体系,量化信息流改造能源流的效益。
2.5积极倡导能源互联网的大众参与,共筑源互联网共建共赢的健康生态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能源互联网的指导方针。能源互联网作为能源产业发展的新形态,能源互联网具有集中式与分散式的架构特征,相关运营技术、商业模式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因此,能源互联网的建设不光是国有企业或“重资产”的垄断,也有“轻资产”和民营企业的积极参与,要辩证好物理层重资产和信息层数据增值服务的价值关系;同时,能源互联网业态也不一定都是“大而全”的面面观,也完全可以做到“小而精”的立竿见影,需要能源互联网企业量体裁衣,区域级、城市级、园区级、楼宇级能源互联网各有价值所在。因此,需要解放思想,充分理解“互联网+智慧能源”理念,探索多元化、面向用户对象的能源互联网场景范式,创新能源互联网“产学研用政金”共建共赢生态,积极鼓励和倡导各类主体的广泛参与和差异化竞争,切实有效提升大众参与程度,进而搭建能源互联网的创新创业的健康生态。
2.6先行多试,积累业务经验
首先,结合重点客户实际要求和规模,培养客户创新意识,给客户提供多元化能源服务。其次,根据每个客户对社会影响程度,将影响大的客户进行整合,将其作为电网企业提供综合能源服务的潜在客户,结合客户需求,制定相应的服务计划,通过广播、媒体选择,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最后,根据园区试点工作运行效果和经验,适当改革工作方向和思路,及时固化试点工作形式,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结合实际,将其灵活应用到实际中,实现服务体系全面建设。
结束语
总体来看,笔者认为,国家电网公司战略目标是在综合研判国内外形势,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考虑企业现有基础和条件后,提出来的科学而又长远的战略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要有百折不挠的决心,要有真抓实干的举措。正如毛伟明董事长所说,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抓好分层衔接、宣传引导、战略闭环,才能推动战略落地,真正建成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
参考文献
[1]张群.我国能源互联网典型应用、制约瓶颈和发展建议[N].人民邮电, 2019-12-20(006).
[2].城市能源互联网[J].电力工程技术,2019,38(06):2.
[3]袁梓航.浅谈城市能源互联网发展现状及面临的挑战[J].机电信息, 2019(33):167-169+171.
[1]本刊编辑部.打造能源互联网生态圈共同推动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J].农村电气化,2019(11):1.
[5]康浴宇.综合能源系统与能源互联网简述[J].数字通信世界,2019 (1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