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武汉 430020
摘要:在我国经济实力逐渐壮大,科学技术不断创新的今天,由于水文地质与岩土勘查有着紧密的联系,在项目工程开工前,做好施工现场的勘查工作对于工程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对建设质量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也至关重要,因此对水文地质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科学化的解决,有助于促进我国相关工作的推进,为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保驾护航。
关键词:岩土工程;勘察设计;施工;水文地质;问题
引言
当前,建筑行业的发展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岩土工程作为建筑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工程项目建设效果。因此,相关工程建设单位需要加强对工程建设中水文地质情况的勘察,加强对影响岩土工程施工建设的分析,最大程度上保障工程建设的安全性、科学性。
1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及施工中水文地质问题
1.1地下水位上升
地下水位上升会给工程建设产生多方面的负面影响:首先,地下水会渗入到土壤的毛细孔中,让原本坚实的土体变得松软,土体的承载力大幅度下降。如果工程已经建好了地基,地下水位超过地基后,地基的实际承载力小于设计值,在较大的重力作用下,出现了不均匀沉降。上部建筑大多表现为墙体裂缝、歪斜等,严重影响建筑质量安全。其次,地下水位上升过快,还会导致流砂或管涌等现象,周围的土体结构发生变化,不利于施工作业的顺利开展。
1.2地下水下降
当地下水下降的时候,会在岩土工程的开展过程中产生地层或者岩层悬空的情况,进而导致岩土工程施工地点地面产生沉降或者地裂概率增大的问题。当岩土工程的内部结构原来的支撑力慢慢消失之后,将会对土层基础持力的整体产生巨大影响,对地面的承受能力变弱,进而对岩土施工产生安全隐患。当在施工的时候,难免会对地表产生压力,在承受不住的时候就会出现地面沉降、崩塌等现象,不仅影响施工的进程与质量,还会造成巨大的灾难与经济损失。
1.3地下水动水压产生的危害
部分地层中存在天然水,正常情况下的水波动力较小,对地质危害性较小。由于人类的频繁活动,加剧了地下水波动能力,在大规模的工程建设中,容易发生流沙现象,破坏岩土结构,无法保证工程建设质量。动水压力一旦超过临界值,将严重威胁到工程施工区域工况进展,管涌等现象的发生,严重破坏土体性质,岩土工程施工建设的安全性难以保证。
2加强岩土工程中水文地质危害的应对措施
2.1减少动水压产生的工程危害
相关施工单位需要制定严格的勘察制度标准,保证勘察工作有序、高效进行,合理制定勘察内容和勘察目标,在设计方案上划分明确的界定,保证通过设计方案全面反映各项数据信息。不断提升现代化信息管理水平,采用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勘察信息的传输和接收,提升信息传输的时效性,建立信息数据管理系统,便于相关工作随时检索和查询,提升勘察工作效率,促进岩土工程参与建设各方信息共享、共用,加强沟通和交流,保障岩土工程水文地质勘察工作高质量开展,推动岩土工程建设发展。由于地下水动水压力问题带来的工程隐患,在具体开展勘察设计工作过程中,要加强对此项问题的防护与具体施工方案设计,结合地质问题开展讨论分析,及时调整设计方案中的不合理之处,减少水文地质隐患引发的灾害问题,科学有效的开展工程建设实施计划,加强施工合同中的具体技术要求、施工原材料、施工设备等规范性要求,保证工程建设的条理性。
2.2加强岩石水理性质的研究
第一,岩土层的溶水性;第二,岩土层的透水性;第三,岩土层的持水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水理性质勘察,来保证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质量是能够达到国家标准的。
将收集得到的岩土层水理性质特征进行利用,并且进行一些有关建筑工程方面的施工调整,就能有效避免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危险事件。技术人员根据以往的调查经验,排除可能影响水理性质的干扰因素。例如增加取样的随机性,避免在某一处集中取样,可以让样品分析结果更加接近于该区域整体的岩石水理性质。
2.3而且落实工程管理责任制度
落实工程管理责任制度一方面是为了在建筑工程出现问题时及时的寻找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及时的解决问题,最大限度的减少施工问题对建筑工程造成影响。另一方面,落实工程管理责任制度也可以让施工人员提升对于工程建设的重视,避免消极怠工对于建筑工程造成影响。工程单位可以把建筑施工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的划分,并依据每一位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所长对其进行安排,在安排好每位建筑工作人员的具体职责后采用实名制的原则对其进行记录,从而有效实现工程管理责任制度的落实。
2.4创新水文地质勘察的方法
传统的水文地质勘测效率性非常地低,如果想要提高水文地质勘测的实效性,就要引入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使其取代传统的人工勘察。对于勘察出来的数据应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并且应用先进的水文地质勘察软件,将过去的勘测资料与现在所取得的勘测信息进行一定的结合与对比,使得传统的水文地质勘测方法能够被更加先进的勘测方法所取代。利用先进的勘测软件将以前所取得的勘测信息,与现在所取得勘测信息进行一定的整理归档,并进行相应的分析,以便在发生突发状况的时候,能够及时处理。随着我国各行业的快速发展,水文地质勘测的实际工作要求也在逐步提高,水文地质勘察的方式也要进行相对应的改进与创新。例如:可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设备来提高水文地质勘测的有效性,使得水文地质的勘察与分析能够被更加多样化地处理。
2.5运用新型水文地质勘察技术
近年来,工程建设中人们对于岩土工程勘察结果的全面性、精确性等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这也迫切需要勘察工作开展时,要使用精度更高、技术更为先进的仪器设备,在显著减轻工作人员压力的同时,也能够让勘察参数更加细致、精确,为下一步的工程建设提供必要的参考。例如使用一种全液压岩心钻机,在坚硬的岩石地层中,也能够方便的进行钻孔、取样。还有一些新型设备不仅可以取土样、水样,还能够取气态样,更好的满足了技术人员多方面的勘察需求。
2.6完善评价细节
对于任何工作都是细节决定成败,水文地质的勘察工作同样如此。在工程进行的过程中,水文地质的勘察工作过于表面化,不够深入是影响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为使勘察人员在工作的时候做到实处,就需要有一个合理的工作评价,对于这个评价应当是越详细越好。在制定工作评价的时候,应当结合工程的具体实施情况与工作的相关标准,来进行制定。勘察人员在进行岩土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应该熟练掌握工作的规范与施工要求,将勘查任务的重点放在岩土体的水理质量上,并认真分析,精准掌握岩土体的强度变化,并掌握地下水的质量与水位的具体变化情况,不造假,掌握准确的信息。在进行工作监测的时候,要合情合理,确保工作评价的准确性、奖罚分明,以提高勘测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结语
通过上文对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中水文地质问题探析可以发现,在进行岩土工程施工设计前,做好水文地质的勘查工作能够有效的提高岩土工程的施工安全性以及工程完工后的运营可靠性。通过做好水文地质的勘查工作,为岩土工程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工程设计的科学合理提供了必要的数据支持,对促进我国建设行业的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美丽社会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芦霁.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中水文地质探究[J].科学技术创新,2020(07):111-112.
[2]李全军.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中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0,5(02):225-226.
[3]伦忠强.岩土工程勘察设计与施工中水文地质问题探析[J].价值工程,2019,38(35):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