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 400000
摘要:深基坑开挖在我国目前整个建筑行业中比较常见,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技术人员应该详细勘测基坑的土质,不同的土质需要应用不同的开挖方法。在深基坑开挖之前应该全面了解施工现场的水文地质状况以及周围的环境特点等。深基坑开挖工作应该建立在严密的数据基础上,并且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施工。本文首先分析了深基坑支护技术,然后具体阐述了深基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的重点,最后论述了在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应该采取的有效安全措施
关键词:深基坑工程;工程勘察;岩土工程;工程重点
在深基坑的建设中,勘探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由于建筑物高度的增加,已经提出了更高的标准用于基坑的研究。借助岩土勘察,可以为设计和施工多方面的数据支持,建筑施工的安全性得以保证。
1岩土工程勘察内容
在深基坑施工中,岩土工程勘察是早期完成的工作。首先要结合施工区域的特点明确重点,只有明确重点,在勘察实施中才有了具体的目标。在深基坑施工中,明确的施工目标是岩土工程的定位,可以保证施工的有效性。深基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的最终目标是为设计和施工提供数据支持。深基坑工程存在多方面的制约因素,深基坑条件下,易受到地下水的影响。因此,地下水的控制尤为关键,这也是保证高层建筑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深基坑工程中针对岩土的勘察要强化地基中相关水文地质情况的勘察,为保证深基坑的施工,保证地下水的控制提供数据方面的支持。除此之外,在深基坑的施工区域,要对岩土工程情况进行必要的勘察,岩土工程的相关内容可以为施工设计与施工提供数据依据。对于施工区域的地层特点要深入分析,明确深基坑施工区域的地层特点及结构的特殊性,明确地层存在的影响。勘察要明确各个土层地下水的分布特点,明确土层的力学指标,为深基坑支护提供数据参考。
2岩土勘察工作中的深基坑支护技术
2.1深基坑支护系统的分类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各种各样的建筑项目开始出现,无论是什么样的建筑项目都必须要重视深基坑的挖掘工作。一些难度较低的基坑可以直接放坡开挖,但是有很多建筑工地面积比较狭小,对基坑施工的要求就比较高,对于这些建筑的施工就需要以深基坑支护技术作为重要支撑。正因为这种原因,我国深基坑技术得到了非常显著的发展,最开始的操作模式是井点降水配钢板桩,现在早已发展成更为完备的系统[1]。按照用途的方式可以将我国深基坑支护系统分为如下几种:首先是挡土系统。挡土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分担深基坑坑外的土体压力,深层水泥搅拌桩以及钻孔灌注桩等都属于挡土系统;其次是深基坑支撑系统。这种系统主要是用来稳定深基坑维护结构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组合支撑就属于深基坑支护系统;最后是深基坑挡水系统。这种系统是为了减少深基坑坑外渗水的情况发生,地下连续墙以及深层水泥搅拌桩就属于深基坑挡水系统。
2.2深基坑支护结构分类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比较常见的深基坑支护结构主要有以下三种:
(1)深基坑深层搅拌支护。这种支护技术的操作流程是运用深层搅拌机来将石灰、水泥以及深基坑软土进行充分搅拌,然后就会形成硬度比较大的足以支撑深基坑的桩体。深基坑深层搅拌技术的最大优势就是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
(2)深基坑土钉墙支护。这种支护技术的原理是在深基坑分步开挖的时候,将密集细长的杆件牢牢固定在土体中,然后再进行混凝土的喷射,从而起到深基坑支护作用。深基坑土钉墙支护技术可以将土钉和土体以及混凝土面层进行充分融合,从而达到支护深基坑支护的功能。
(3)地下连续墙支护技术。相比较上两种支护技术,地下连续墙支护技术要更为复杂一些,因为使用这种支护技术的深基坑深度比较大,普遍都在十米以上,而且施工现场周围一般都是对位移有较高要求的建筑物和管线。此外,锚杆、内支撑以及桩(桩锚)也是比较普遍的支撑形式。
锚杆支护主要是通过改变基坑周边岩土的力学状态而形成一个稳定性较强的加固带,从而达到支护的目的。内支撑则可以分为平面支撑与竖向斜撑两种,这两种支撑形式的构造都比较简单,可以有效节省支撑材料。桩(桩锚)支护是应用锚杆来代替内支撑,为支护排桩提供锚拉力,可以最大限度减少基坑发生变形的可能性[2]。
2.3深基坑的设计原理
深基坑支护的设计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施工现场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比较大。从深
基坑支护结构设计的目的上看,其具有一定的挡土作用,从而确保深基坑周围土体的稳定性。深基坑的抽排地下水工程应该严格按照施工标准进行施工,以防止施工流程给基坑外的地下水造成负面影响。在设计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时候,应该严密计算基坑内外土体的强度以及稳定性,这些计算都离不开岩土工程的勘察工作。勘察部门应该详细搜集水文地质的相关情况,并做出详细的勘察报告。
3深基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的重点
3.1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基本要求
岩土工程勘察工作需要提前确定勘察的范围和深度,这是以施工现场岩土工程的实际条件为基本前提的。坑外勘察点最好应该设置在开挖边界两倍作用的范围之内。复杂地基勘察点间距应该在10~15米之间,中等复杂地基的勘察点间距在15~30米之间,简单地基的勘察点间距在30~50米之间。在勘察的过程中,勘察孔的深度应该在开挖深度的两倍及以上,如果基坑下层存在软弱土层或者承压含水层时,勘察孔的深度则需要能够穿过这些土层[3]。岩土工程勘察工作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分析基坑周边的岩土情况以及物理力学性质,从而为基坑支护设计方案的实施提供可靠的数据。通过搜集资料及勘察工作,应该掌握基坑开挖范围内及周边地下水的类型、赋存状态,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条件及水位变化趋势、影响因素等。还应该测量出地下水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和半径等参数,分析出施工过程中如果地下水水位发生变化是否会对基坑支护结构和周围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然后根据这些问题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
4深基坑开挖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
深基坑开挖过程会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因而具有一定的危险系数,所以施工单位一定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在开展深基坑围护工作之前应该制定完善的施工监测方案,其中包括深基坑工程的基本情况、监测的主要目的、具体项目以及监测过程中应用到的各种设备工具。开挖土方的时候应该采用分层挖土的方式。一旦发现土体产生裂痕甚至有滑动的迹象,应该立即停止施工,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加固土体,确保险情完全排除之后再进行施工。开挖的时候不能大面积损坏原状土,最好将机械开挖法和人工开挖法进行有机结合,当机械开挖至离基底标高还有0.3米的时候采用人工开挖的方式,这样能有效确保地基土层不会遭到大面积破坏。
总之,深基坑工程的建设是许多建筑工程建设的基础。在深基坑工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有关的规定与技术标准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为深基坑的设计与施工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也必须提高深基坑支护结构的设计与建设水平,从而确保深基坑工程的正常、安全施工。
参考文献:
[1]邢旭亮.岩土工程勘察中的主要问题及优化策略分析[J].山东化工,2018,47(09):87~88.
[2]陈夏标.岩土工程勘察与地基设计方式研究[J].世界有色金属,2017(23):265+267.
[3]张永闯.建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和施工处理技术研究[J].江西建材,2017(20):216+219.
[4]何伟.岩土工程勘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优化措施[J].居舍,2017(24):131.
作者简介:陈章毅,身份证号码:44011119880911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