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5012219850310XXXX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农牧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愈发重视饮水安全。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方面的投资,但是国内农村饮水工程建设普遍存在着小型分散供水工程多、专业化管理程度低、工程建设标准不完善等问题。本文首先对国内当前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现状进行了介绍,然后探讨了创新运行管理机制,旨在实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提质和增效。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提质增效;规划设计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水资源,水资源更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重要保障,更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资源。想要提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首先需要做的就是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饮水安全问题,同时该问题还是保障农牧民饮水安全,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的核心问题。如何规划并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地方政府急需要思考的问题。
1.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缺乏规范水费收取制度
目前,农村地区的水费收缴效率仅仅为1/3,这其中已经把包费制、村委会代缴制和企业代缴制都包含进来。经过全面的分析发现,水费收缴效率较低不仅仅是农牧民经济水平不高的问题,还涉及到其他政治以及社会问题。以下因素都会给水费的入户收费带来一定的困难:①村民水资源缴费意识不足;②部分村干部为了竞选上岗,向村民承若不需要缴纳水费;③村民错误的认为水资源的费用的缴纳形式应该是村集体交;④村与村之间的村民意识存在相互影响;⑤水表等设备不够完善,有的农村家庭甚至没有安装水表;⑥水厂核算过程不够仔细。诸多原因聚集在一起,使得村镇的水费收缴工作成为重大的难题,同时也会导致村民节水观念缺失,导致大量的水资源的浪费。
1.2水质合格率偏低
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农村区域水质的监测合格率普遍低于城市地区,其中微生物是最常见的水质不合格的指标,而之所以微生物指标不合格,主要是因为农村地区水质净化设施运行效率较为低下。尤其是农村供水站点,村委会为了降低农村供水站点的维护成本,很多水质消毒设备以及水质净化设备处于闲置状态,导致在处理水资源的时候,不能有效的去除微生物,导致水质不合格情况的发生,严重的甚至给农牧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巨大程度的影响。
1.3供水设施管理机制尚需完善
目前,集中供水厂将水务站作为管理重点,相关管理机制、公司化运行模式、社会化服务机制都还不够健全。村级供水站的管理,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村委会进行管理,管理人员大多是本村村民,这些管理人员缺乏管理观念,及时供水设施存在问题,他们也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对于供水设备安全、稳定、可持续的运行十分不利。
1.4节水意识较差
在很多农村地区,尤其是西北地区,每个农户的家庭都建设小水窑存水,如果遇到干旱的季节,政府会定期为村民拉水,解决其基本的饮水需要。总的来说,我国水资源已经出现了严重不足的问题,而即使出现了这些问题,很多地区仍然存在水龙头水长流,自来水灌溉等问题。虽然目前,国家政府已经出台了特殊行业的水费收缴标准和规范,同时对于用水违规行为,也出台了相关的约束和惩罚条例,但是还是不能帮助村民建立正确的节水观念,使得节水目的不能得到良好的实现。
2.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提质增效规划设计建议
2.1统筹规划,选择合理的水源
全面的查看和分析当前的饮用水源,选择具备集中供水条件的水源,围绕其建设或者改造水管网。在选择水源的时候,注意优先选择地表水,首选溶洞水或者山泉水,其次可以选择井水、水库水。务必保证饮用水水源的水质达到相应的标准和要求,如果选择地表水作为引用水源,注意必须保证水源枯水期流量必须超过90%;如果将地下水作为水源,务必保证取水量必须高于开采量。
2.2总体布置及设计
在总体设计和布置的时候,注意考虑水源和村民居住点之间的距离,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好自然落差等优势,尽可能的缩短供水线路,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这样一来,即使不利用压力,也可以实现自然供水,可以有效降低供水运营成本。另外,在总体布置和设计的过程中,还要综合考虑供水区范围、地质条件、地形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和问题,然后全面的分析是否对日后的长期取水更加有利,以此为基础,做好整个供水系统的各方面工作。在总体布置和设计的过程中,要尽可能降低投资运行的成本,缩短输水管线,另外还要保证配水管网以及净水厂的设施符合相关条件,为日后的管理和维护提供方便,真正的实现整个设计方案的提质增效。
3.农村安全饮水提质增效工程建设管理建议
3.1提高农村安全饮水管理水平
想要真正的实现农村地区饮水工程的提质增效,必须重视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尽可能选择技术能力强,更加专业的施工团队进行工程建设,各方参建单位也要从群众的角度,做好各项监督和管理工作。为了提高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和管理水平,管理者必须重视整个管理过程所存在的问题,然后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切实提高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管理水平。
3.2加大宣传力度
加大宣传,引导村民正确的认识饮水工程实施的重要性,并且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中来。宣传的同时务必遵守实事求是的原则,让更多的人了解饮水安全的现状,同时促进饮水受益群众将自己力所能及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工程建设的过程中来,为农村饮水安全提质增效工程的建设增加一个有效的融资渠道,环节财政资金不足的问题。
3.3推进城乡集约化供水发展
将保证农村供水以及水质安全纳入到水务公共服务均衡化工作中来,通过积极优化村镇供水运行管理机制,提高城乡集约化供水服务水平,以充分的分析水资源优化改进方案为基础和前提,遵循因地制宜、统筹城乡等原则,综合考虑地形地质条件、人口分布情况等因素规划和建设新农村,通过应用节约化的供水方案,从配置、开发、利用等多方面进行考虑,真正的实现县、乡镇、村庄的整体供水。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核心是保证水质安全。必须坚持“抓两头、保中间”,抓好从水源地到水龙头的各个环节,按照国家饮水安全的标准要求,对取水、制水和供水实行全过程监管,切实提高水质合格率。坚决杜绝重大饮水水质污染事故,进一步加大水源保护力度,划定饮水水源保护区域,落实水源安全保障措施,加强水源巡视和常规水质检测,实现水质卫生监测全覆盖。各地要切实抓好项目前期及建设,全面提升水质安全检测能力,确保群众喝上安全达标的“放心水”。另外,全面要重点解决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没法管”“没人管”“没钱管”的问题。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动专管机构、管理办法和维修基金的措施落实。要积极探索各种工程运行管护模式,强化专业化管理,推广用水户参与管理,科学合理地确定水价,为工程良性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3.4加大对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资金投入
随着物价的持续上涨,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成本也有所增加,导致其建设、维护的资金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大,关于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各级政府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加快项目投资下达和资金筹措,严格按规定组织实施,抓进度与抓质量并重,抓建设管理和抓建后管理并举,解决好工程建设管理各个环节的突出问题,严格落实项目建设“四制”,健全质量监控体系,把好原材料进口关、设备采购关、施工质量关和竣工验收关,确保工程“四个安全”。全面排查和评估“十二五”已建工程投资落实、建成处数、解决人数以及水质合格率等情况,全力做好存在问题整改。条件允许,村镇可以通过多个渠道筹集资金,拓宽农村饮水工程建设资金渠道,增加对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的投入。加强工程施工和项目资金监管,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专户储存,专款专用,确保资金使用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与管理资金充足。
3.5科学合理地制定水价
加大节水宣传,增强村民节水观念。在国内很多农村地区,都存在个人不缴纳水费的情况,也正是因为觉得不用缴纳水费,仍然可以吃上水、用上水,他们普遍节水意识较差,导致农村地区水资源浪费的情况十分严重。因此,创建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合理的制定农村生活用水价格是非常紧迫的任务。在指定农村地区水价的时候,也必须考虑农村地区地域的特殊性,因为农村地区农民的收入水平较低,所以要实行比城镇居民更优惠的政策。确保可以有效推广节约用水的同时,不会额外增加农民的经济负担。
3.6因地制宜,加强建后管护
综合考虑不同地区安全饮水工程的特殊性 ,成立供水工程管理指导机构,制定与之相符的管理办法和措施,制定合理的水价收支指导政策文件。比如贫困地区,可以推广应用承包经营的方法,做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管理人员的上岗培训工作,并且制定科学的奖惩制度,奖励工作表现优异的员工,惩罚消极怠工的员工。
4.结语
综上所述,一直以来,农村饮水安全提质增效工程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该工作的开展和实施,各级地方政府部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了做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各级水利政府都应坚持科学发展观,将以人为本落到实处,真正的实现农村饮水安全的提质增效。
参考文献:
[1]黄新宇,崔志平,赵敬.浅析山区贫困人口农村饮水精准扶贫的难点和对策[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6(01):51-54.
[2]刘北.大庆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成就及“提质增效”的思考[J].黑龙江水利电技术,2015(05)107-109.
个人简介:农玉娇, 女(壮族), 广西南宁人,工程师, 从事市政给排水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