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宁津县时集镇人民政府 山东省德州市 253400
摘要:随着我国信息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传统的农业产业结构也正在向着现代化产业结构进行转变,在农业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中互联网技术是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基础,本文中主要研究了在乡村振兴视域下“互联网+”生态农业发展的路径,文中首先对乡村振兴视域下“互联网+农业”的基本概述进行分析,然后分析了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结合实际情况,通过“互联网+”技术提出了现代化生态农业发展的具体路径,来为我国的农业发展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乡村振兴;互联网+;生态农业;发展路径
一、乡村振兴视域下“互联网+”生态农业的基本概述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信息化科技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的进步,目前社会通过信息化科技水平与传统产业链进行融合,创造出了全新的“互联网+”经营模式,同时“互联网+”的经营模式也成为当下我国社会中发展潜力最大商业结构。通过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农业进行融合,便可以形成全新的“互联网+农业”结构,在互联网平台和通信技术的背景下可以使传统农业与互联网要素深度融合,就可以实现在农业生产中进行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人力物力资金的优化调度。通过互联网技术还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智能化的知识,来帮助农业产品的全新升级。
目前,在我国乡村振兴视域背景下“互联网+”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第1种,通过在农业生产领域进行智慧农业生产模式的运行,这样可以运用物联网技术来实现农业的精确生产,而农业的经营者也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对劳动力、生产资料和土地资源进行空间和时间上的合理分配,从而创造出更大的农业经济效益;
第2种,通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融入营销电商模式,便可以改变当前农业生产结构中的传统产品流通模式,从而开拓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升农产品的销售产量;
第3种,将互联网与农业进行深度融合来形成全新的产业链模式,这样就可以在农业生产中以互联网为中心为农业产业链提供全新的技术支持和平台支持。通过互联网平台便可以为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更多的市场生产技术信息和市场营销信息,同时还可以给农业生产经营者带来,关于农业生产中的法律常识和融资服务。
一、在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农村基础建设薄弱,基础设施不健全
我国农村区域的基础建设薄弱,已成为当前制约农村生态性发展的至关重要因素。我国农村区域的基础建设普遍出现以下3点问题,农村区域基础设施结构不完善、基础设施无相应的管理制度、基础设施利用率较低,由于这些缺陷的产生便对农村区域的经济产生了一定的滞后影响。例如:根据我国相关部门数据统计显示,在2017年至2018年间我国农村区域的乡村公路修建量具有明显的增长,但是当前我国农村区域的乡村公路还多为一些水泥混凝土公路路面,这样的路面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便会造成断面、断板等结构性的损坏,从而影响了农产品的输送效率。这源于农村区域的农产品如果想要得到及时有效的推广,那么必然需要完善的基础建设,来保证农产品的及时配送。
(2)农村区域党建工作滞后,对发展认知不足
在农村基层进行党建工作是目前我党组织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农村区域的基层党员干部也是目前我国政府各项方针策略在农村区域进行落实的决定性因素。通过加强农村基层的党员建设工作,便可以帮助农村实行乡村振兴战略计划,来解决当前农村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困难。
可是当前我国农村区域对党员建设工作认识不足,农村中的大多数青少年党员干部往往外出的务工补贴家用,因此留守于农村中的大多都是一些年龄偏大、学历较低的党员,这些高龄段的党员在面临农村生态农业改造的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工作压力较重从而生成抵触心理,这样就不利于农村区域“互联网+”模式下的生态农业发展。
(3)农村基层文化贫乏,文化经济增长不同步
在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正逐渐的从传统的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发生改变,因此我国农村区域的居民收入水平较之从前普遍增长,但是我国农村区域中的文化建设速度与农村区域的经济增长速度却不相匹配,这主要体现在农村区域基层文化较为贫乏。根据有关数据调查显示,我国截止于2018年末全国只有98.4%的乡镇有图书馆和文化站,17.6%的乡镇有剧院和影剧院等,但是我国大多数乡镇中的图书馆和文化站中资料室所储存的文件较为陈旧,并且很少有农民主动参与到文化站的建设工作中,导致农村地区对人们在农业生产活动中忽略了文化的建设,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互联网+”技术在农村区域中的普及和应用。
二、在乡村振兴视域下“互联网+”生态农业发展的具体路径
(1)通过互联网整合农业生产中的相关环节
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整合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在传统农业生产过程中,对于农业生产活动中的耕种方式、施肥方式、灌溉方式可能仅仅依赖农业生产者的个人经验进行,而这样必然会导致在生态农业建设过程中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此外如果在施肥的过程中,由于监管不到位还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但是将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技术进行融合,便可以在农业生产中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的目的,这样就可以使农业生产活动具有精准性和及时性的特点。同时在生态农业的育种环节、栽培环节、灌溉环节、收割环节等相应的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应用互联网技术还可以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精细化和专业化的生产模式,来进一步的提高农业生产活动中的生产效率。
(2)运用互联网技术促进农业生产结构升级
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还可以进一步的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这主要是通过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技术,来实现在农业生产中进行自动化的信息采集和信息通信,这样就可以实现对生态农业进行智能化控制和远程控制。此外互联网技术中还具有海量的农业生产资料,通过这些农业生产资料便可以搭建出相应的生态农业物联网平台,通过该平台便可以对农产品的生产流程和生产质量进行源头追溯,同时通过该平台还可以了解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信息、病虫害信息、土壤信息等,这样就可以实现对农业进行智能化的生产管理。
(3)通过互联网技术提升农业生产中各环节的智能化水平
在农业生产环节中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还可以进一步的提升生态农业生产中的智能化水平。例如:在生态农业生产过程中推广智能化节水灌溉系统、在牲畜养殖中建设智能化饲料自动喂养系统、在农作物采收中建立农作物智能收割采集系统等,通过这些相应的系统便可以实现对农作物、牲畜养殖、水产养殖等农业生产活动进行智能化的管理,这样就可以进一步的促进当下生态农业的发展。
三、结束语
现阶段对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进行改造,便可以在农业生产中引进“互联网+”模式,进一步的促进当前我国农业产业链的发展,从而早日帮助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进行转变。
参考文献:
[1]恽桃.村振兴视域下“互联网+”生态农业发展路径研究[J].农家参谋, 2019, 619(10):41.
[2]文晓英.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美丽乡村建设策略探讨[J].农家参谋, 2019, 619(10):43+49.
[3]张泽梅.乡村振兴背景下生态农业发展路径研究[J].农家参谋, 2018, 598(20):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