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龙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摘要:水稻种植业的快速发展,满足了人们的实际需求,同时促进了农业经济水平的提升。随着新技术的出现,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效果明显改善,为提升水稻质量与产量奠定了基础。在实践工作当中,应该明确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要点,实现对各个环节的有效控制,提升水稻的成活率,防止各类病虫害对其生长造成的影响。本文将对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的措施进行分析,提出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措施
在我国的农业发展当中,水稻种植范围与种植量逐年扩增,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加强农业现代化发展是当前主要目标与方向,有利于增强我国的农业发展活力。尤其是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已经较为常见,能够确保水稻产量达到预期目标要求。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对于水稻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势在必行。水稻在栽培中容易受到多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包括了气候因素、技术因素和人为因素等等,因此必须在栽培中加以综合考量。当前耕地面积正在逐步缩小,而且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对于高产栽培技术应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应该根据当前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技术应用方案,为实践工作提供科学指导。
一、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的措施
(一)稻种选择
选择良好的稻种,是促进其产量提升的基础与前提,尤其是应用移栽种植的方式时,可以有效确保其良好的生长状况。应该加强对当地土壤环境与气候条件的综合考量,确保稻种生长习性符合环境特点。保障稻种具有较强的抗病性,防止在生长过程中出现大面积病害【1】。应该加强技术人员与农户的沟通交流,实现对稻种的有效筛选,对比分析稻种的各项指标。在晚熟品种和早熟品种的选择当中,也应该明确水稻的收获时间。
(二)育苗
旱育秧技术是在水稻栽培中的常用育苗方式,应该明确技术应用要点,保障较高的育苗成活率。选择平坦的育苗块地,同时确保具有较高的地势,加强对土壤性质的综合分析,不能选择盐碱地栽培,保障良好的渗水性。床土也是影响水稻育苗整体效果的关键因素,因此应该加强对酸碱度和疏松度的全面分析,创造优越的土壤环境。
(三)播种
在田内完成秧苗的种植,是水稻播种的主要工作内容,通常会选择机械化插秧和人工插秧的方式。对于秧苗密度及其间隔的有效控制,是该环节的关键工作,同时保持适宜的深浅度,增强水稻秧苗的环境适应性【2】。对于播种环节的控制,可以使水稻在生长中获得充足的养分,提升抗病害能力。
(四)田间管理
1.前期管理
优化水稻的生长环境,是前期田间管理的关键工作,会对水稻的产量产生直接影响。在前期管理工作中,应该明确水稻的氮素代谢特点,从其基本的营养特征出发采取科学管理措施,防止坐蔸的现象发生。深水返青的方式,可以实现对根部损伤秧苗的有效处理,通过薄露灌溉的方式保障良好的生长条件。施肥管理也是前期管理的重点,确保在水稻根茎叶的生长中可以获得充足的微量元素。保障追肥时间的合理性,提升水稻的养分吸收能力。
2.中期管理
在拔节孕穗期实施中期田间管理,创造适宜的生殖生长田间环境,管理人员要明确水稻的幼穗分化发育特点,同时关注营养生长时的分蘖特点。与前期田间管理阶段不同的是,在该阶段水稻的碳代谢代替了氮代谢,因此应该采取促根保蘖和晒田控氮措施,以促进水稻的高产,防止陡长现象的出现。
3.后期管理
在后期田间管理中,需要确保水稻谷粒的良好繁殖状况,促进水稻粒重的提升。促进水稻穗粒重和结实率的提升,是保障水稻优质高产的关键,重点对早衰和贪青问题加以预防【3】。在该阶段水稻也会受到诸多病虫害的影响,因此也需要在田间管理中予以针对性解决。
(五)施肥
为了确保水稻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还要保障施肥的科学性,促进水稻的优质高产。应该防止过量施肥的问题出现,如果田间肥料的浓度太大,将会出现烧苗现象。当肥料的施用量较少时,则会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因此,需要对水稻的实际生长情况进行分析,从而保障施肥比例及施肥量的合理性,根据其具体表现确定微量元素的补充量。
(六)病虫害防治
1.病害防治
稻瘟病是水稻在生长中常出现的一种病害,当出现苗瘟时可以采用45%硫磺唑1200倍液进行防治,而出现叶瘟时则可以采用40%乳油富士一号1800倍液进行防治,喷施工作分为两次完成,中间间隔一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在穗颈瘟的防治中较为常见,同样间隔一周后实施第二次喷施。农用链霉素1000倍液和10%叶枯净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在细条病和白叶枯病的防治中应用效果较好,两次喷施间隔一周左右【4】。当喷施后出现下雨时,为了防止药效受到影响,应该采取补喷的方式。
2.虫害防治
螟虫和稻飞虱是影响水稻生长的主要害虫,20%吡虫灵1000倍液可以对稻飞虱进行杀灭,在防治工作中不能使用菊酯类药剂,两次喷施间隔在5天左右。20%杀虫双可湿性粉剂应用于二化螟的防治中,50%杀螟硫磷或者2.5%敌百虫或者90%敌百虫结晶1000倍液等,在稻纵卷叶螟的防治中应用效果较佳,应该根据病虫害情况确定合理的浓度【5】。
二、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发展
首先,应该加强对水稻生理特点的研究,为高产栽培技术的改进与优化奠定基础。尤其是在耕地面积逐渐缩小的趋势下,传统扩展种植的手段较为落后,尤其是在超级稻的种植中具有较高的环境条件要求。因此,需要对水稻的营养生理特点、碳氮代谢和根系特点等进行深入研究。其次,应该加强水稻栽培的机械化发展。传统人工栽培的方式效率较低,而且难以保障良好的产量。在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中,应该加强先进机械设备与技术的引入,满足大棚规模化育苗和水肥管理要求【6】。再其次,应该加快节水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我国水资源总量虽然较为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较低,因此在水稻栽培中还应该加强节水栽培技术的应用,旱播技术和免耕技术等得到广泛应用,在栽培过程中使用适量的保水剂,也是节约水资源的有效方法。最后,应该加强综合防控系统的构建,防止外界环境变化对水稻产量造成的影响。尤其是很多自然灾害或者极端气候等,会导致水稻在生长中出现成活率下降的问题,因此应该以抗逆减灾系统的构建为基础,促进水稻环境适应能力的增强。加强对当前防控技术体系的有啊,了解水稻栽培的技术要点及难点,增强水稻的抗病性能。
结语
在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当中,应该加强对稻种选择、育苗、播种、田间管理、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各个环节的有效掌控,真正提升水稻的产量,满足市场需求,提高农户的收入。同时,应该在加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加快水稻栽培的机械化发展,应用节水措施和防控系统,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参考文献:
[1]宋业杰.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措施[J].现代农业,2020(04):19-20.
[2]黄晓凤.优质丝苗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及示范推广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8(23):38+41.
[3]向祖海.优质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推广[J].现代农业研究,2018(09):33-34.
[4]王景波.优质高产玉米栽培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浅析[J].南方农业,2018,12(23):122-123.
[5]何建平,吴绮嫚,何志劲.优质水稻新品种新丰占高产栽培技术及其推广[J].南方农业,2018,12(21):7-8.
[6]刘庆国.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和应用[J].中外企业家,2018(1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