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特希达交通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 安徽合肥 230041
摘要:现阶段,我国已修建完成的公路桥梁出现了大范围的损坏现象,究其原因是道路早期损坏对后期运用造成了严重影响。所以,公路建设期间,设计工作需要针对可能对公路桥梁本身造成破坏或破坏的关键工作点提出相合理的应对措施,从而延长公路路桥使用寿命。
关键词:公路路桥设计;早期损坏;对策
1影响公路路桥设计质量的主要因素
1.1公路路线
公路路线通常是公路路桥建设的主体,所以合理的公路路线设计对人身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旦设计不够科学合理,相关规范不合理,必然会造成线形设计的不合理。
1.2 路线交叉
站在当前我国公路路桥行车安全管理角度,道路交叉口是现阶段公路路桥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是交通事故高发路段。与此同时,影响路桥设计的因素很多,如视距、交叉口数量以及交叉口角度等。
1.3沿线设施
其中交通标志、标线以及安全防护设施等都属于公路路桥沿线主要设施,在日常设计中,交通标志、标线等是路桥设计确保交通安全的主要依据。但在路桥设计过程中,一旦相关人员忘记设计护栏、减速设施等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必然会诱发交通事故,不但会影响公路路桥的设计质量,而且还会对整个企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2.道路早期损坏原因的分析
2.1路面沉降
存在路面沉降现象,通过排水固结法无法在短时间内达到预期目标,在地基沉降的情况下铺设路面,会引发更为严重的地基沉降问题。
2.2路基的压实度不够
因路基压实度不足,进而引发路面破损现象。在填筑路堤过程中,施工人员发现路基压实度不够,但未及时采取妥善措施处理。又因缺少有效的预防措施,桥头跳车现象在后期行车过程中时有发生。
2.3基层施工质量不过关
公路路桥基层施工不合格,众所周知,基层是路桥设计中最主要的承重层,但在实际施工中经常被忽视,不够重视施工质量管理工作。而基层施工质量不合格,既影响施工活动的有序开展,又对后续工作产生了负面影响,对提高路桥设计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4路面的排水不合理
在设计路桥的施工过程中,应该对影响路面的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避免危害性的发生。就目前我国的现状而言,路桥路面受到水毁的情况比较严重。路桥施工现场因为水文条件比较复杂,从而使得降雨的汇水区和地质产生密切的联系性,如果地形比较陡的情况,会让水汇流时间缩短,一旦没有及时的处理积水,从而造成洪水情况的发生,最终严重危害路桥路面。另外,影响路桥路面排水技术的主要因素为下面几点:
1)边沟部位容易产生沟渠淤积的情况,另外,比较常见的问题还有溢流冲刷及盖板断裂情况,由于沟渠加固是在外面暴露的,所以,极易受到损坏;
2)通常排水沟发生的问题具体为沟渠淤积、沟渠加固损坏、出水口因为水的冲击受到损坏等;
3)沟渠淤积、溢流冲刷等区域导致的损坏也是截水沟比较常见的问题,因为水长期对截水沟进行冲击,所以,会导致基础失稳情况的发生;
4)急流槽也会出现沟渠淤积、溢流冲刷等区域导致的损坏,以及水冲击导致的损坏等
2.5搭板设计不够科学合理
对于公路路桥而言,如果过渡段出现不均匀沉降的情况,应该通过搭板有效的处理软基问题。然而,我们在具体运用中发现,搭板的运用对于过渡段的不均匀沉降情况没有有效的解决,另外,施工企业及设计企业不重视搭板工作,使得搭板施工作用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使得桥头堤长度和高度超出规定范围。
2.6过渡段存在不均匀沉降问题
有很多施工企业并没有深入的调查及分析施工区域的地质等情况,所以,在实际施工当中,很容易出现软基现象的发生。由于施工人员对软基存在的范围没有一个详细的了解,所以,开展桥头路堤作业过程中,软土地基会出现漏洞,导致桥台背路堤土壤压力不能满足施工要求。路桥真正的被投入使用后,因为自然环境给其造成侵蚀等,从而使得路基土壤出现流失现象,土壤强度降低,车辆在路桥上长期的行驶,极易发生跳车现象。公路施工中虽然有着相应的规范要求,然而,因为施工方的问题,未对施工规范进行有效的落实,从而使得各种问题频繁发生。在设计地基过程中,如果能够缓和设计路桥,可以有效的降低段间的距离,从而降低沉降发生率。
3.预防早期损害的具体措施
3.1合理设计路面厚度
目前,在我国公路桥梁设计中,首先必须明确公路路桥路面厚度。路桥施工期间,应重点考虑路面结构,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设计理念,及时了解和掌握沥青路面层厚度,不断优化路面设计,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合理路面层设计出现。针对当前出现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妥善处理,积极更新设计理念,合理设计路面厚度,既保证了路面设计的合理性,又为后续工作有序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3.2重视基层优化
在我国公路路桥设计期间,必须重视路面结构的合理性,及时完善基层,以便更好地展示基层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设计期间,对于半刚性材料,要及时掌握其弹性模量,全面了解和掌握基层设计强度,以保证其具有较强的抗弯拉强度。随着刚度的增加,沥青层的抗折抗压强度会随之降低,这时,有利于提高道路的抗车辆损伤能力。在实践中,在提高半刚性沥青强度的基础上,适当降低路面厚度,最大限度地避免了路面裂缝的发生。可有效防止雨雪天路面两侧发生裂缝。因此,在路桥设计过程中,必须及时明确安全设计要求,严格按照标准流程施工作业。这样不仅优化了路面基层,而且又大大满足了道路刚性基层强度的要求。
3.3加强混凝土厚度
我们对桥梁结构分析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相关的资料当中基本没有论述沥青路面的计算,内容中只是对厚度的推荐值进行了确定,然而,由于交通量在逐渐的上升,实际设计及汽车量的增加,以及车速越来越快,其厚度推荐值根本无法与现实相适应。车辆的荷载压力一般都会由路面承受,荷载力对桥梁的主梁结构有着直接的影响,从而导致其出现变形。所以,沥青路面属于动力系统,而且比较复杂,应力分布会受到主梁和路面结构的影响,因此,应该在实际施工当中增加混凝土路面的厚度。
3.4严格管理基础建设
基础性施工和公路路桥的早期损坏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性,所以,作为施工单位,应该严格管理基础性施工,需要对路桥施工的质量环节进行有效的控制,让材料质量达到完整性要求,避免出现偷工减料的情况发生。该方面非常的关键,一旦施工过程中没有对质量问题进行严格的把控,会直接影响到施工管理质量,更会让早期损坏问题发生。
3.5用抛丸设备等处理桥面板
目前,很多发达的国家在对路桥早期损坏进行处理时,通常会使用抛丸设备来实现,我国相比较而言,抛丸设备的使用一般局限于部分桥梁施工过程中。我国主要是借助人工凿毛等施工方式来实现的,然而,这些方法会很大程度的污染环境,另外,因为混凝土表面会因为施工受到强烈震动,最终出现附加性裂纹情况。通过分析总结,在抛丸处理时,使用了抛丸设备能够让混凝土表面更加的均匀,而且可以对浮浆等情况进行了彻底的清除,外露混凝土的骨料,让其的粗糙度提升,从而使得桥面辅装层的粘结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让桥梁的施工质量从整体上得到保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今,我国道路建设正在稳步发展,新时期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公路路桥设计。全面了解路桥设计的必要性,全面分析道路早期损坏的原因,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科学设计路面厚度,注重基层优化,合理设计沥青基层施工方案,确定沥青混合料配合比面层,合理有效地设计路面厚度,根据荷载量大小加强施工过程管理,并在施工过程中学会合理的管理和控制,从而更好地满足路桥设计标准要求。
参考文献:
[1]李腾.分析公路路桥设计及桥梁结构损坏原因[J].社会科学:全文版,2016(9):44.
[2]王庆龙,滕晓明,田金星等.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损原因分析及质量控制[J].内蒙古道路与运输,2013: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