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公路管理局 山东
摘要:针对在保证道路安全运营和延长道路使用寿命中,具有重要作用与现实意义的道路养护工作,在简单介绍道路工程养护特点和研究思路的基础上,提出包含注重领导,构建完善的组织结构、道路工程养护机械设备安全管理、道路工程养护作业安全管理、道路(病)桥涵养护维修安全管理、道路工程养护安全档案与教育在内的安全管理技术,以此为实际的道路养护及其管理工作提供正确指导,保证养护安全管理作用效果得以充分发挥。
关键词:道路养护;组织结构;安全管理
道路养护是指道路和道路用地的维护、养护和管理。道路养护的每个具体环节都会或多或少地存在安全隐患。一些安全问题只要得到适当的预防,就可以完全避免。为此,构建道路养护安全防护体系,找出其内部子系统之间的联系,并采用预防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1道路养护特点及养护安全技术管理运用的重要性
1.1养护成本相当高
在正式维修过程中,经常需要使用一些施工设备来实施维修管理。此外,需要采取适当的维护措施来优化道路主体。为了保证维修效果,要求相关人员制定合理的维修计划。维修计划规定了机构维修位置的投资基金,还需要内部人员结合本单位的发展特点来制定,以确保计划的可行性。
1.2养护安全技术管理运用在道路养护施工中的重要性
良好的施工养护安全技术管理运用是确保道路养护顺利进行的前提。在一定程度上,养护安全技术管理运用工作可以立即发现当前维修工作中的不足,消除维修管理中的隐患,避免后续使用中出现严重的隐患问题,节约施工企业的维护成本。
2道路安全养护工作的主要内容分析
2.1工作区域以外的交通安全管理问题
道路维护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的道路维修工作人员需要占据实际的行车道路,同时,还不能影响道路的正常运行,因此,只有积极的对车辆行驶的速度、路线等采取一些强制性的管理措施,才能保证施工人员以及施工设备的安全。
2.2道路维护作业区域内的生产管理
在实际的作业区域安全管理工作中,相关工作主要包括了内部管理以及施工现场的管理。
所谓的内部管理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了:施工安全责任机制的完善、施工流程以及是施工安全制度的制定、安全应急措施、施工安全管理目标、安全意识宣传等。
道路养护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了:相关部门应该积极的依据相关规定制定合理的道路养护维修施工现场管理机制;按照相关要求放置专业的施工类别标志;积极的对施工现场制定完善的交通管制措施以及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对于施工中所采用的车辆,应该统一设置相应的警示标志、颜色、灯牌等;实际的施工人员应该穿戴具有反光功能的工作装备以及相应的保护用品;施工过程中,工作人员不能随意的进出使用场地,要制定合理的进出机制;施工中的车辆,相关部门应该积极的设置专门的车辆管理机制,对相关的设备以及车辆进行统一管理;施工区域的电源,相关部门应该积极的进行统一管理,制定合理的使用机制[2]。
3道路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维护资金不足
目前,我国公路建设主要以建设为主,预防和养护的概念较少。只有当道路严重损坏时,才会进行大修,只要维护资金紧张,每隔几年才进行一次大修。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养护材料不断增加、工人工资不断提高、从事养护工作的人员越来越少、养护资金不足等问题日益突出。
3.2维护机制不完善
目前,我国道路养护机制仍以短期养护为主,没有长期效果的概念。一直是护理人员反复进行一些低效的工作,并没有真正解决问题。我国公路养护资金主要来自燃油消费税(国家资金),不能满足养护单位的管理和运营要求,不完善的管理和投资机制使得公路干线养护问题无法及时解决。
3.3维护措施不能满足要求
维修人员缺乏道路维修专业知识,对道路维修的概念知之甚少。公路养护包括预防性养护和纠正性养护。我国公路养护仍停留在纠正性养护上。然而,这种维护的最大缺点是它只能解决路面上存在的问题,填补道路的坑洼,修复道路的损坏。而真正的办法是在道路完工后对道路进行预防性养护,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3.4养护机械利用率低
公路养护工作虽然配备了机械,但总体使用率较低,维修仍然依赖人力,这实际上降低了养护质量。为了提高维修质量,一些维修企业不遗余力地从国外进口维修设备,却没有考虑到国外的维修机械不适合我国的道路。在道路养护技术方面,我国主要依靠人工生产,效率较低、没有创新和改造,养护经验落后,养护技术含量低。
4道路工程养护作业安全管理
(1)所有参与到道路养护和维修的作业人员都应在上岗之前完成培训和教育,包括临时工,以此使他们形成安全意识,规范自身操作[3]。
(2)所有在道路上进行操作的工作人员,都应按照规定穿好安全标志服,包括在现场进行指挥的技术人员与安全管理人员,同时携带的工具都应顺车捆带。在实际的作业过程中应注意躲避来往车辆。
(3)道路工程养护与维修施工人员不可酒后上岗,现场的施工人员不可嬉戏打闹和追逐跑跳,保证现场的秩序性。
(4)当在高填方路堤、边坡和地质灾害易发段进行养护与维修作业时,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密切注意环境变化,安排专人进行观察,以此及时发现和躲避险情。
(5)在桥隧和登高作业过程中,现场作业人员应系好安全带,并佩戴安全帽。当在隧道中开始养护作业时,应保证通风良好,并配齐照明设备,不可在隧道中堆放危险物品,距离隧道进出口100m的位置不能进行开挖取土与采石,也不可进行爆破施工。
(6)严格执行三雨上路、以雪为令,尽早发现和处理路基与路面范围内的积水、积雪,使道路安全畅通。在雨季施工中,处在洪水可能浸没部位的设备及材料,都应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施工人员必须做好随时撤离现场的准备。在冬季进行除雪防滑时,应注意养护设备及热源之间的距离,以免发生危险。当遇雾天无法进行掩埋时,若急需抢修,需先对交通进行封闭,再安排相关作业,在施工联测过程中,应设置好警示灯。
(7)对油路进行养护维修时,相关工作人员应参与系统的岗前培训。负责喷油的操作人员应经过专门的教育培训,防止产生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现场的两侧应布置临时交通控制与施工标志。当采用半幅施工方法时,应使用可以活动的标志将路幅隔开。对于交通量相对较大的段落,需要安排专人对交通进行正确指挥。对油路上的坑槽与翻浆等病害进行修补时,应在当天完成开挖和填平,在能保证合理性与安全性的地段集中堆放施工材料,避免人为路障及路阻对路段的行车安全造成影响,完成工程施工后,应在拆除标志以前拆除所有障碍,确认现场没有安全隐患时即可正式通行[4]。
(8)在秋季进行道路养护和维修时,应将路面上的树叶等杂物清扫干净,切忌不可点火焚烧,防止造成火灾等重大事故。
(9)对于负责特殊工种的全体操作人员,都应具备上岗证,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正式上岗。对于特殊作业段落和本岗位无关的人员一律不可进入。
(10)在养护工区和道班中,应切实加强四防工作,以清除所有安全和事故隐患。
5结语
综上所述,积极的道路养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还能促进道路行业的持续发展。在实际的道路养护安全管理工作中,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积极的依据道路养护的实际情况,对相关的养护安全管理工作,才能将保证相应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赵文琦.市政公路养护管理对策探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 (19):2069~2069.
[2]黄秋星.道路养护安全管理技术分析[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2,14(3): 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