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桑蚕生产是广西六大优势农产品之一,经过近十几年的发展,广西已成为全国重要的优质蚕茧生产基地。近些年来,那坡县紧紧抓住“东桑西移”的发展机遇,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以建设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为重点,大力推进桑蚕生态农业发展,把桑蚕产业作为那坡县的重点“脱贫工程”。本文就对那坡县桑蚕生产气象实用技术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那坡县;桑蚕生产;气象使用技术
引言
气象环境条件(光照、温湿度、雨量等气象要素直接影响桑蚕生产的产量和质量,桑蚕生产适用技术的作用是有效地提升那坡县桑蚕农民的科学素质,促进种桑养蚕新科技的推广,最终实现“科技兴蚕铺富路,全县人民奔小康”的重要目的。桑蚕生产适用技术包括桑园的建设、桑树病虫害及防治、蚕种制种、蚕种催青、小蚕饲养及共育、大蚕饲养、上簇采茧、常见蚕病及防治。
1、桑蚕生产的农业气象原理
种桑养蚕水平高低直接影响桑叶产量高低和质量的好坏,对养蚕的规模还有蚕茧的质量息息相关,最终关系到蚕农的收入。桑树生产技术的原理:是通过总结桑树生长过程中与气候环境条件(光照、温度、水分、气象灾害)等气象要素的相互关系,解决对桑树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农业气象问题,以谋求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战胜不利气象因素,促使桑树生长桑叶增产实用技术。蚕虫饲养技术原理:蚕房内的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光照强弱等小气候条件是可控的,只要通过试验研究掌握饲养蚕正常健壮生长对蚕房内小气候条件的需求,掌握那坡县各季节不同的灾害性天气的特点,就能有针对性地调控蚕房内的小气候条件,满足蚕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再通过其它配套技术,使蚕能健壮成长,而产出优质的蚕茧,提高桑蚕生产的品质和经济效益。
2、技术方法要点
2.1苗木选择和处理
适宜出圃种植的桑苗,实生苗要求根颈部直径在0.3厘米以上,茎高40厘米以上,嫁接苗要求根颈部在0.5厘米以上,品种纯度大于98%。种植前将过长、干枯、受伤、有病害的苗茎剪除,按大小苗分级,对过长的根系也在近分叉处修剪,将根部浸渍泥浆后即可种植。
2.2种植桑苗气象条件及方法
桑树在12℃以上开始萌发,12℃以下停止生长;温度15一30°C最适宜生长;并要求充足的光照和水份。那坡县以冬种为最好,其次是春种。实生苗按株距15-20厘米、行距60-80厘米,用铲插法沿划线种植,种植深度以埋过青茎3.5厘米为宜,并用脚踩实。每亩种4500-5000株,嫁接苗按株距50-70厘米,行距120-140厘米,种植密度为每亩种800—1000株,种后淋定根水,在离地面10厘米处剪去上部苗茎,加理工具还更淋水保苗。清水地、低洼地要做好开沟排水。
2.3小蚕饲养技术
省力化养蚕法是目前各蚕区推广应用的新技术,即在扁里垫上尼龙薄膜后收蚁,定座、给桑后再覆盖一张,上下四包折的饲养方式。1-2龄蚕上盖下垫全防干育,3龄只盖不半防干育,其具有保温保湿、桑叶新鲜、小蚕饱食、发育齐强健的优点。小蚕共育要求做到“温湿宜、叶质优、蚕座匀、病严、眠起齐”15字养蚕法。温湿宜:小蚕温湿度对蚕儿生长发育有直接影响,小蚕期度应保持在27-28℃,干湿差1.5-2.5℃。低湿干燥要适加湿补湿,光线昼夜分明。
叶质优:小蚕用叶按各龄期要求进行选采,一般要求1龄用顶芽下第2-3片叶(黄中带绿),2龄采第3片叶(绿中黄),3龄采第3-4片叶(深绿有光泽)。用干净的湿纱布膜对桑叶覆盖保鲜,但要防止桑叶发热变质。小蚕还要进行桑,小蚕期通过切桑,可以达到给桑均匀,利于蚕取食。
蚕座匀:小蚕发育快,每次喂蚕前要扩座匀座,保证一定蚕座面积,每1张(按10克蚁量为标准计算)1龄0.7-0.8方米,2龄2.0-2.2平方米,3龄5.0-5.2平方米,采用一二的分匾方式,力求蚕头均匀。
防病严:尼龙覆盖育,蚕座湿度大,病菌容易繁殖。因此须严格抓好蚕室、蚕具、尼龙薄膜的消毒工作。养蚕期间要做“三洗手”、“二换鞋”、“一消毒”。“三洗手”:入蚕室洗手桑、切桑、给桑前洗手,除沙后洗手;“二换鞋”:进蚕房要鞋,进贮桑室要换鞋;“一消毒”:蚕体、地面、蚕具要用药物期消毒。未经消毒的用具不要进蚕室,采桑笋、给桑爹和蚕(蚕粪)等,要严格分开,发现病蚕不随地乱丢或喂鸡鸭,应拌石灰深埋土中,注意蚕期添食抗菌素药物。
眠起齐:眠起是蚕生理上转折,龄期增进的进程。必须处理好眠前除沙、饱食就眠、眠中保护、起蚕响食等技术环节。
2.4大蚕饲养技术
蚕儿从孵化到上筷分为五个龄期,其中1龄蚕一3龄蚕为小蚕期,4龄蚕一5龄蚕为大蚕期,在适合的环境条件下,大蚕期约有10天左右,即4龄期4天,5龄期6-7天。养好大蚕应掌握“15字”技术要求,即“通风好、良桑饱、蚕座稀、消毒勤、分批清”。
通风好:在高温多湿季节要加强通风换气,要充分利用门窗,搭阴棚等来调节蚕室内温湿度及气流,不能造成室内闷热,因大蚕期食桑多,桑叶、蚕体的水分蒸发加之空气湿度,蚕室内空气污浊,湿度增大,造成蚕体水分排泄困难,生理活动受阻,易诱发蚕病。
良桑饱:五龄食桑量大,占全龄用桑的80-85%,这段时间要使蚕儿吃饱吃好,但又不能浪费桑叶,通常采取“抓两头放中间”,五龄第一、二日及临熟蚕严格控制给桑,五龄第三至五天及临熟前二回叶正是茁丝物质形成期,保证蚕儿良桑饱食,这是增大蚕体、增加蚕萤的关键期。
蚕座稀:大蚕期蚕与蚕之间至少要2-3头蚕的空隙距离,保持蚕儿食桑活动。排泄等生理活动需要,蚕座过密会造成蚕体皮肤创伤,水分排泄困难,蚕儿食桑不足,蚕座湿度增大,削弱抵抗力,诱发蚕病,降低蚕萤的产量和质量。
消毒勤:大蚕地面养蚕,每天用新鲜石灰粉消毒蚕体蚕座一次,不要翻动残桑。发现病蚕及时用筷拾起集中在石灰缸中然后深埋土中,蚕房内、走到蚕房入口处、贮藏叶的地面要保持清洁,经常用石灰粉或漂白粉水消毒。正常情况,四龄和五龄每2-3天舔食抗菌素一次。
分批清:大蚕期还有一个眠期称“四眠”,这眠期长,有出现入眠不齐,特别是夜眠,必须加网分批,将迟眠蚕(青蚕)和眠蚕分开,对迟眠蚕另外饲养,分批响食,对迟眠中少数病蚕、不良蚕应予淘汰,为熟蚕整齐做好技术处理。
3、蚕房的的小气候条件及调控技术
3.1对温度的要求与调控
对温度的要求:蚕的饲养生长的最适宜气温为20~30 ℃。温度能加强或减弱蚕体内各种酶的活动,从而改变蚕的新陈代谢速度,影响蚕的生育。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发育加快,龄期缩短。温度在20以下或30℃以上,均不利于蚕的发育。长时间接触低温或高温将会损害蚕的健康。蚕所能忍受的最低温度一般为7℃,其适温随蚕龄增加而降低。一般第一、二龄以26-28℃,第三龄以25-26℃,第四龄以23-25℃,第五龄以 22-25℃为适宜。故应设法改善室内局部温度,以满足各龄期对温度的要求,并使温度分布均匀,以促使蚕的发育齐一。在同龄期内前期温度宜偏高一些,后期又应偏低些 ,才能满足蚕体生理需要。至于蚕体发育到四龄期时,它对低温的抗性最弱,这时温度应适当偏高一些,才有利调节蚕体发育,而到五龄时,蚕体对抗高温能力最差,这时温度又应相对降低一些。要避免温度过高或过低或急剧猛升,才能达到蚕茧优质高产。蚕房温度调控方法:那坡春季冷暖空气交替频繁,蚕房温度变化较大。如室外温度过低,蚕房内气温仍低于20 ℃,应使其升温,可在蚕房内开启电热扇升温,有条件的可用空调等电器设备增温。当遇高温天气及时开户风扇、蚕室内打开门窗通风、室内洒水等方式降温。
3.2对空气湿度的要求与调控
蚕室的适宜空气相对湿度,随蚕龄的大小而不同。第一、二龄为90%左右; 第三龄为85%左右;第四龄为70-80%;第五龄为65-75%。但凡相对湿度大于90%或小于50% 的高湿、低湿都不利于家蚕的饲养。一般大蚕期的湿度应比小蚕期偏低一些; 同龄蚕期的后期也应比前期的湿度要求偏低一些。湿度过低宜补湿,湿度偏大时则宜排湿。 一般采用自然通风或桑叶上喷水,有条件的可用空调等电器设备为蚕室内增湿等方法。
3.3对光照的要求及调控
光对蚕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但在低温饲养条件下,光对蚕的发育反而有促进作用。蚕室应利用散射光,避免太阳光直射蚕体;蚕座应是白天微明(尤其在夏季), 夜间以黑暗自然状态为宜,电光灯不宜过强,一般在50平方米的蚕室采用15瓦灯泡即满足。为了最后达到茧重的要求,小蚕期室内以微明,大蚕期以黑暗状态为佳。
4、桑树、蚕虫品种、种养确定
4.1 选用优质高效杂交桑“桂桑优12”、超高产杂交桑“桂桑优62”、高产优质三倍体杂交桑“桑特优2号”和“桑特优1号”,以及耐旱高产高蛋白桑品种“桂桑5号”和“桂桑6号”。
4.2 蚕种多选择优质桑蚕品种“桂蚕2号”进行饲养,可占全年饲养总量的60%~70%,利于全面提升虽丝质量;夏季高温多湿季节选择“两广二号”“桂蚕N2”强健性桑蚕品种进行饲养,约占全年饲养总量的30%~40%,确保稳产。
5、桑园田间管理
5.1桑园的肥培管理
合理施肥能促进桑叶稳产、高产、优质。根据桑树的生长规律、土壤及气候条件、肥料品种特性以及采叶养蚕时间等,合理安排施肥时间、种类、数量及方法。施肥方法常用的是沟施,先在桑树行间开深约20厘米的浅沟,将肥料施入沟后覆盖泥土保肥。施肥应与中耕除草同时进行。
①催芽肥:桑芽长出2-3片叶追施催芽肥,以腐熟人粪尿或尿素、复合肥等速效性氮肥为主,每亩施腐熟人类尿30一50担或尿素15公斤、复合肥25公斤。
②全年两次施肥:第一次施肥是在冬伐后至春芽萌发前,在行间开深沟施入,即每亩施腐熟优质有机肥2000-3000公斤+复合肥(15:15:15型)80-100公斤+尿素28-35公斤,或施尿素60公斤+过磷酸钙80公斤+氯化钾24公斤。第二次施肥是在夏伐后,在行间开沟施入,即每亩施复合肥(15:15:15型)60-70公斤+尿素20-27公斤,或尿素45公斤+过磷酸钙60公斤+氯化钾18公斤。施肥后覆土压实保肥。
5.2桑枝剪伐
桑枝一般一年剪伐2次,即冬伐和夏伐。
①冬伐:冬伐在冬至前后进行,即在夏伐后长出的健壮枝条30厘米高处剪伐,弱小枝条从茎部剪去。
②夏伐:夏伐在7月上、中旬进行,即把地上枝条15厘米高处剪伐,剪伐时除病去弱,留3-5条壮枝。
5.3桑园排灌及中耕除草
①排灌:桑园遇到连续干旱时要及时灌水,以保持桑园土壤的含水量,满足桑树生长需要,土壤含水量以达到土壤最大含水量的70-80%为宜。当桑园积水、湿度过大或地下水位过高时,要及时开沟排涝,否则会阻碍根系生长,引起烂根,影响桑树生长。
②中耕:桑树是多年生植物,容易引起土壤板结,因此要进行中耕翻土,以改良土壤的通透性,利于桑树根系旺盘生长。所以,桑园年中要进行中耕翻土,冬季也要进行松土晒白,并多施入有机肥改良土壤。
③除草:桑园内的杂草会与桑树争夺养分和水分以及阳光,从而影响桑树生长。因此,在中耕时要结合除草。也可以用化学除草剂进行除草,常使用的除草剂有克无踪等。每亩用克光踪0.2公斤兑水60公斤喷洒到桑园内的杂草上,注意喷药时要在晴天露水干后进行,切忌喷到桑树桑叶面上,喷药后15天才能采叶喂蚕。
6、蚕房管理
①蚕室蚕具消毒:要想养好蚕,夺取蚕茁高产,消毒防病是养蚕成败的关键,要有效地防止蚕病的发生,首先必须抓好蚕室蚕具的消毒工作,养蚕前全面消毒,养蚕中定期消毒,养蚕后彻底消毒,消毒贯彻养蚕始终。
②把好蚕室蚕具的打扫工作是做好防病消毒的前提。通过蚕室蚕具及周围环境的打扫,可以清除粘附于蚕室蚕具的病原,从而提高消毒效果。
③蚕具放在日光下曝晒杀菌8小时以上,既可利用阳光紫外线杀菌,也可使蚕具干燥不利于病菌繁殖。
④“三消一洗”消毒:通过打扫和曝晒蚕具后,可以对蚕室蚕具进行消毒。采用“三消一洗”方式对蚕室蚕具进行彻底消毒,先用1%有效氯漂白粉液进行第一次消毒→2~3小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蚕室、蚕具晾干后再用1%有效氯漂白粉液进行第二次消毒→蚕室、蚕具晾干后用5%~10%的生石灰水进行第三次消毒。消毒时要求要对蚕室、蚕具进行全面喷洒,不漏死角,喷后密闭并保持30分钟以上的湿润状态;蚕匾、蚕架、竹杆等蚕具也可通过浸泡消毒药液的方式进行消毒。蚕筷、塑料薄膜、尼龙蚕网等用具用消毒药液浸泡在干净的地方晾干后放回消毒好的蚕室内备用。黑布、毛巾、棉纱蚕网切桑刀等可通过水煮进行消毒,在水中煮沸30分钟后晒干即可用于蚕。
7、种桑养蚕效益和适用地区
7.1生产效益
目前那坡县2020年种植桑树12.75万亩,平均亩产桑叶2500 kg左右,养蚕3-5次,平均产茧130公斤,茧收购价40元/kg计算,每亩增加收入5000元,扣除桑树苗、化肥及人工费等亩成本费2300元左右,蚕农种桑养蚕每亩净增收2700元左右。全县一年桑蚕生产的经济收入约3.44亿元。为那坡打赢脱贫攻坚战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7.2适用地区
那坡县为低纬度地区,在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水分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温度为18.8℃,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为桑蚕生产提供了有利的生长环境,那坡县全县范围均可大面积种桑养蚕。
参考文献
[1]袁登武. 浅析气象条件对桑蚕种植的影响[J]. 农民致富之友, 2018, 000(002):247.
[2]刘运辉, 李少武, 贺洪彪,等. 衡南县烟叶生产与气象条件适用技术的研究[J]. 农家科技旬刊, 2015(11).
作者简介:姓名:刘金海 1981-,男,汉族,籍贯,宁夏银川市,学历,本科,工程师?,?从事研究方向或职业:气象科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