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机械化收获技术应用前景思考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0年28卷第9期   作者:段永斌
[导读] 半夏机械化收获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

        摘要:半夏机械化收获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劳动生产率,还可以解放劳动力,缩短收获期,为半夏的及时收获提供技术保障。本文从半夏的分布情况、种植现状及种植条件、国内外半夏机械化收获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人工收获现状及机械化收获的优势等方面对半夏机械化收获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半夏机械化收获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建议,为半夏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促进半夏产业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半夏;机械化;收获技术;应用前景
引言  
        随着半夏产业的不断发展,半夏种植面积每年都在逐步扩大。但是对于半夏种植户来讲,半夏的收获成了头疼问题。半夏的收获时间对产量和产品质量影响极大。适时收获,加工易脱皮、干的快、商品色白粉性足、折干率高。由于农村劳动力短缺,并且人工收获速度慢,劳动强度大,收获成本高,影响半夏种植户经济效益,人工作业已不适应大面积发展的新形势。
一  半夏分布情况
半夏属天南星目,是一种药用植物,也叫“旱半夏”。我国野生半夏资源主要集中在四川、湖北、安徽、云南和贵州等省区;人工栽培量较大的主要是甘肃、山西、山东、贵州和云南等省区。贵州是野生半夏的主要分布区, 也是人工栽培半夏的主产区。主要种植基地分布在贵州省赫章县、六盘水市、施秉县、威宁县等地。其中毕节市赫章县是贵州省半夏药材的主产区,全县27个乡镇均可种半夏,赫章半夏产量占全国32%左右,有着二十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
二  半夏市场现状及种植条件 
        1.野生半夏的产量减少:市场上的半夏商品一直主要靠野生品提供。由于农村荒山荒地不断被开垦利用,其野生环境遭到破坏,加上药农连年无节制地采挖,近年其野生资源已近枯竭。据了解,近年主产地新品采挖量不及往年的三分之二。 
        2.国内半夏的需求增加:半夏具有止咳化痰、降逆止呕、外消痈肿等功效,为常用药材。近年来,随着国内相关制药企业对以其为原料的新药、特药开发利用,其商品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
        3.半夏外贸的出口增大:半夏是我国主要出口药材品种之一。随着国际社会对中药疗效的认可,东南亚等国的半夏订单日渐增多,其商品出口数量不断增大。据外贸部门统计,近年来本品出口量以20%的速度递增。从目前半夏的产销情况来看,半夏商品供求矛盾将会日益突出,且三五年内难以缓解。
        4.半夏的种植条件  
        1)土壤是壤土,不能太酸和太碱,PH在6.5-7.0之间,土壤中没有或很少有根生杂草和石块。  
        2)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超过1.2%以上。 
        3)有充足水源,浇水方便,并且能彻底排涝。 
        4)地势有一定坡度,最好坡度在5-10度,没有坡度,要做多条沟。
三  国内外半夏机械化收获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目前国内外尚无成熟的半夏收获机械,可供借鉴的相似机具仅有马铃薯、花生、大蒜、等作物收获机,但此类机具挖掘、分离等性能都不适合半夏收获的要求。一方面,挖掘深度较大,而且采用对行收获,与半夏的种植密度不相适应;另一方面,分离机构适应的块茎尺寸较大,不适合半夏块茎(5—30mm)的分离。针对这些问题,国内一些厂家根据半夏的种植特点和半夏块茎的尺寸及其在土壤中的分布规律,自主研发推出转筒、滚筒、旋转式半夏收获机,其主要结构 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铲土传送装置、筛分装置、传动装置。这类机具不同程度的存在着制造质量差,体积过大,入土阻力大,收获精度较低、耗能较大,筛分效果不好,收获效率不高,结构不稳定,收获过程容易出现故障,使用效果不理想。
四  人工收获半夏现状
        半夏的收获技术要求严,且作业质量要求高。采用人收获需要大量劳动力。人工收获半夏费用高,速度慢,破损率大,收净率也低。一般收获一亩需60~80个人工,按照每个工80元计算,收获成本每亩4800~6400元,收获费用占总生产成本1/3。


五  机械收获的优势
        1.机械收获工作效率高、作业质量好
        半夏收获机械在土壤含水率14%~18%的条件下,一天收获量4~6亩,费用1800~2000元,每亩费用360~400元,机械化收获半夏生产成本仅为人工收获成本的十分之一。收获成本大大降低,且收净率大于95%,破损率小于5%。采用机械作业能大幅提高收获效率,节本增效效果十分显著。
        2.解放劳动力,缩短收获期
        采用机械化收获省时、省工、省力,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可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来,从事第二、三产业,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半夏机械化收获可以明显节省收获时间,从而提早上市时间,以便于保证优势的销售价格,最终促进半夏种植户增加经济收入。
六  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1.缺乏资金、技术、信息支持
        随着机械收获的品种的增多,收获环境的复杂,导致产品的技术改进难以跟上生产发展的要求,再加上半夏种植户信息闭塞、操作技术有限,也成为机械化收获的又一阻力。从半夏种植户自身素质考虑,自觉应用先进科学技术仍有很大的局限性。
        2.种植面积分散,单户经营,附属设施不配套
        半夏生产区主要分布于丘陵山区,半夏机械化的发展必须符合山区实际条件和行业自身特点。农机化的发展客观上要土地规模化与之适应。而半夏种植往往种植面积分散,单户经营 ,缺少统一规划,不能满足机械化连片作业的需求。土地不规则且坡度大,加之机耕道等附属设施不配套,限制了机械化的作业范围和作业进度。导致了半夏机械化作业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3.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特别是文化素质稍好的劳动力弃农经商,留守人员多为老年人、儿童及体弱劳力,文化素质低,知识缺乏,许多半夏种植户对新式农业机械知之甚少,在机械化操作技术的学习和掌握方面难度大,严重影响机械化的推广应用。
        4.半夏生产机械化程度低,人工投入比重大
        经过多年的发展,种植半夏已成为一些地方财政收入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人工现代化、规范化栽培将是半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半夏收获是制约半夏生产机械化的瓶颈环节,目前,半夏生产机械化程度几乎为零,人工投入比重大,种植半夏仅采收就需要60-80个工/亩,加上种植、田间管理,共需要100-120个工/亩 。
        5.加大资金支持、宣传等力度,提高机械化应用程度
        要充分利用好中央农机购置补贴资金,把半夏收获机械作为重点补贴对象,并争取地方财政资金支持,进一步加大补贴力度,充分调动半夏种植户购买半夏收获机械的积极性。通过多种方式宣传推广示范半夏机械化生产技术,提高广大半夏种植户对半夏机械化生产技术的认识,逐渐扩大示范面积,达到半夏种植户应用先进技术的目的,努力营造加快发展半夏机械化生产技术的良好氛围。
        6.注重农机与农艺紧密结合
        半夏机械化收获一定程度要做到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由于半夏收获机一般都是后置式,因此,在作业前要根据经验预测一下待收地块半夏的株距或行距是否与机具的行走宽度和收获幅宽相匹配,以确保机具在收获时沿行距通过,避免机具作业时损伤半夏。
参考文献:
王强,刘登峰,赵宗平,贾宝记。中药材机械化收获技术效益分析。农业技术与装备,2013(09)。
张庆,邵珠山。根茎类中药材机的械化收获技术。现代农机,2013(01)。
李参。二阴地区半夏机械化种植技术。农机科技推广,2017(02)。
王国祥,蔡子平,刘增新等6人。西和县半夏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甘肃农业科技2014(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