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期,实现农村经济面貌的改善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发展对农村电网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实现农村电网技术模式与管理模式的不断完善与创新,实现农村电网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当前,新农村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导致传统的电网建设已经无法满足农村发展需求。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农电管理模式的创新。
关键词:农电管理;管理模式;创新;应用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规模巨大,农电管理直接影响农民的日常生活,加快农村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势在必行。农村电力管理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针对这些不足,有必要对农村电力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应用。
1新形势下农村电力改革的发展趋势与要求
深化农村电力管理体制改革,首先要明确新形势下农村电力改革的发展趋势和要求。(1) 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的背景下,要重视农村电力的发展,逐步提高其在国家电网企业中的地位,确保农村经济发展所需的用电量,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农村电力发展。(2)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极大地提高了县级财政管理的自主权,使县域经济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此基础上,要求县级供电单位尽可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的用电量,并将农村电力管理体制改革纳入日常工作规划。(3) 目前,我国县级供电管理体制还不完善,在实行股份制和代理制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给我国农村电力管理的发展带来了诸多障碍。
2主要矛盾
2.1管理标准不够统一
各专业部门制定的工作标准形式多样,日夜变化,随意增加工作项目较多,各级创新屡见不鲜,这给原本简单的基层营销、运维、综合管理等工作设置了许多过程控制障碍层次性,使得原本简单的工作需要经过很多复杂的程序才能进行,给人们带来大量的人力物力消耗是在对工作过程的管理和控制上。一个供电所应设置多少间房和库房以满足工作需要?供电站的外观符合什么样的要求?星级创建标准与一线各层次的工作标准混杂在一起,没有具体的衡量标准。
2.2农村电力系统不完善
农电责任转移后,市县职能转移不及时,衔接不畅,工作职责和流程要求不明确,专业部门和归口管理部门职责不明确,供电所都处于多重指挥之下,重复劳动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基层工作负担繁重复杂,职工待遇和合理要求得不到保障,工作效率低下,职工工作存在消极应对现象。
?2.3服务公司管理混淆
目前承担供电服务工作的公司,大多属农电员工组成的三新供电服务公司。在工作管理上,其人员用工属当地供电所统一管理和考核。服务公司的农电员工究竟是纳入供电公司用工统一管理,还是由服务公司自行管理,尚无定论,且农电员工进入退出机制不完善,服务公司与供电公司之间的管理矛盾日益凸显。
2.4基层岗位设置不够清晰
随着智能化电网建设的不断深入,各类大数据系统的实时运用,基层工作属性也在发生着根本性变化,供电所的岗位设置、工作职责、工作方法及对应的标准、流程、制度都未能及时跟进,机构怎么设置,人员如何优化,缺乏较为清晰的思路和方法,导致员工工作界面模糊不清,工作绩效和激励措施无法体现。
?2.5专业服务延伸乏力
电力资产与客户资产维护矛盾成为优质服务的焦点,在很大程度上,客户资产维护应由客户承担,但由于涉及电力特殊商品,又属于高风险行业,客户自身维护能力有限,客户依赖供电企业维护资产的愿望较强,供电企业延伸客户资产服务的能力不足,“最后一公里”不能有效落地,影响到供用之间的鱼水关系。
3农电管理模式的创新
3.1农村电力技术管理模式创新
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农村电力技术支持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农村电力技术管理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此外,农村电网不断优化升级。为了更好地适应智能电网,优化农村电网,创新农村电力技术管理模式,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农村电力技术管理模式的创新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① 制定责任管理机制。确保年度农电管理任务能够及时准确落实,从重点工作抓起,逐步落实各项工作,构建绩效考核三级管控机制,确保农电技术管理全面落实。② 规范化管理。成立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农网改造的各项工作。成立35人及以上工程改造组、审核组等工作组,分管领导负责,全面落实工作。③ 要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全面排查治理。做好电力营销审计工作,制定普查工作方案,对存在的问题做好专项督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提出具体整改措施,督促有关部门限期整改。
?3.2创新农电管理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无论是电力市场竞争的加剧,还是《劳动合同法》的不断完善,都使得更新人力资源管理观念逐渐成为了供电所解决人力资源管理和岗位设置问题的重要渠道,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①建立起依法治企的管理理念,针对部分供电所擅自聘用员工、混岗用工、未能依照相关法律条例,签订劳动合同等一系列现象,采用加强劳动用工考核、劳动合同签订监督等一系列方法,维护供电所员工和企业自身的合法权益。②建立起正向激励机制和提升管理制度,有效员工的潜能,焕发供电所员工的工作热情,也可考虑引入竞争机制,使得人才待遇与自身的综合能力相衔接,实现人员的最优化配置。③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随着传统人事管理模式向现代人力资源开发模式的不断转变,供电所需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而在了解基层员工基本需求的基础上,对工资分配、绩效管理、员工福利等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工作进行有效的健全与完善。
3.3创新管控模式
要立足农村电力发展战略和统筹协调发展规划,立足城乡电网统筹发展和专业业务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专业化管理和农电综合协调的智能化,走一体化道路以管理为主线全面深化农村电力改革。在具体实施上,要加强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构建安全风险管理体系,努力建设安全供电企业。同时,要加强安全规范化管理,明确安全生产工作流程,加强对电力生产现场不安全行为的整改,全面提高职工防范事故的能力。
3.4创新农电就业管理
针对以往农电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如农电用电问题、配电设备管理问题等,农电管理创新需要着力解决人力不足、运行维护困难等问题,提高农村电力管理水平。从农电用电角度看,应采取集中管理模式,发挥激励机制作用,充分调动人员积极性,形成合作共赢局面,提高农电工作质量。例如:为提高农电管理水平,供电公司在供电站设立合作区,通过量化考核的方式加强人员的互补性,避免因农事或家事影响农电工作制度。同时,对于重点工作,制定阶段性实施办法,采用绩效管理制度,增加业务骨干收入,使其能够增加25%左右的收入,充分调动农电工作的积极性。要加强农电队伍协作,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全面落实责任制,加强规范化管理,全面提高农电工作质量。
4结语
总之,随着农村各项建设的推进,农村地区的生产经济蓬勃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由此农村电力需求急剧增加,农村电力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农村电力企业要重视农村电力管理工作,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改造,同时加强人才和服务建设,不断提升农村电力管理质量,为农村建设发展提供充足的电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杜磊,李洪雷.农村电力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国企研究,2015(12):140
[2]曾鸣.深化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思考[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4(23):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