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新华安得医疗用品有限公司 山东淄博 255000
摘要:从制造业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是我国制造业追求的目标。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依靠产品质量不变的前提下生产成本的降低,从而实现自身竞争力的提升。
关键词:企业管理;精益生产;实践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制造强国战略是我国近年来积极推进的重要战略。众所周知,我国是制造业大国,2018年浙江义乌为全球圣诞市场提供的产品占比将近80%。如何实现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是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主要目标,也是我国制造业应当关注的重点内容。企业在制造业发展中发挥着主体作用,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的逐步增强,企业制造的产品差异化程度逐渐降低。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位,就应当不断提高生产效率、消除浪费、降低成本,实现精益生产。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精益思想和精益生产理论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也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本文在探讨精益生产理论的同时,指出了精益生产体系的作用,同时以浙江双环传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为例,介绍了精益生产体系的实践。在充实相关理论研究的同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精益生产理论概况
1.1精益生产理论
精益生产,衍生自丰田公司,是生产方式的一种管理哲学。简单来说,精益生产就是只加工需要的,所有活动都以增值为目的,通过减少不必要的投入来准时满足客户需求。与传统的生产方式不同,精益生产方式具有多品种、小批量等特点。
精益生产有两大支柱,即准时化生产(JIT)和自动化。JIT的基本思想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数量,生产所需的产品。自动化主要是实现人工智能的自动控制,让设备或者系统具有人的“智慧”。
1.2精益生产理论的实质
精益生产理论的实质是企业的一种管理手段,在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中,只有不断降低企业成本,才能实现质量的优化目标。首先,应当以客户需求作为生产计划的依据。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客户的需求,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升生产效率。其次,对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配置。对生产资料、人员等进行合理配置,在发挥岗位价值的同时实现人性化管理。最后,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必不可少。质量保障体系建立的目的在于为生产环节提供保障,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需求。
2企业管理中精益生产管理应用原则
2.1 明确产品价值
在企业产品生产之前,对于企业产品所具备的价值,应当具备较明确感知分析,从而使产品市场竞争力能够得以有效提升。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对于产品价值及质量均需要进行考虑,在此基础上才能够决定产品生产。若产品质量不合格,即便生产成本比较低,生产过程比较简化,也无法体现出其整体市场价值,并且用户满意度相对也会比较低。而对于比较受欢迎的一些产品,若其生产成本过高,生产材料比较昂贵,并且生产工艺比较复杂,其市场价格往往很难被用户接受,从而导致市场认可度比较低,同样很难得到理想市场价值。所以,对于产品市场价值需要充分清楚了解,对于市场需求需要准确把控,从而更好进行产品生产。
2.2 注重客户反馈价值
在实际开展精益生产管理方面,其主要就是依据客户所给出价值实施标准化生产,客户属于企业订单提供人员,在客户需求能够得到满足的基础上,能够与客户间构建更好信任关系,从而实现长期稳定合作。
同时,在保证客户持续需求量基础上,才能够使企业生产需求得以维持,从而会使销售过程中所需要时间及精力能够得以减少,使企业生产效益能够实现持续稳定增长。
2.3 关注价值流
在企业精益生产管理过程中,对于价值流应当加强关注,从而使生产成功最后结果可得到较好保障。在接受客户订单其情况下,需要到生产部门进行发货,在该过程中需要观察分析价值流,对于订单产品实际价值需要充分观察了解,并且要对企业能够承担的相关生产工艺情况进行考虑,对于产品生产前景需要有效分析,从而保证价值流能够更加合理,以保证企业生产得以更好开展。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内各个部门之间需要较好配合,使每个环节有效性及准确性能够得到保证,有效调动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积极性,使其价值得以充分发挥,使企业生产能够得到更理想效果。
3精益生产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3.1 进一步明确管理制度及管理目标
在实际生产管理过程中,首要任务就是应当将管理制度及管理目标确定,以保证后续工作在开展中能够具有较好引导及指导。首先,对于精细化管理中的相关原则需要坚决执行,使工作效率得以不断提升,使生产成本得以降低,从而使企业综合效益实现有效提升,防止出现资源浪费及资源闲置情况。同时,企业需要对生产流程不断实行优化,使不必要生产消耗能够得以减少,在企业整体利润得以保证基础上,考评不同部门及不同环节经济效益,利用有效制度管理,使整体运作能够保持有序开展,使企业生产与市场实现联系,保证企业生产符合市场发展。另外,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还应当使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及实践资源成本减少,将库存量有效减少,在生产发展中将零库存作为总体目标,通过有效减少库存,使企业资源利用率实现有效提升。此外,还应当对制度管理建设加强重视,在制度层面应当依据精益生产管理目标,对于企业管理中的各个方面内容应当明确规定,使整体管理模式更加制度化,使管理工作的开展具有更好依据,从而使管理得到更好效果。
3.2 重视价值链整体构建
在精益化管理模式下,应当促使生产商、销售商及供应商间能够形成有机结合的一个价值链整体,使各个系统能够对支持最终价值,促使物资资源及信息资源,还有利益与风险能够实现共同分享与承担,使材料供应、生产及销售等不同环节能够实现整体配合,使不同环节之间可减少资源消耗,进而促使企业整体效益得以有效提升。通过使各个环节形成利益共同体,可促使各个方面更好配合精益化生产管理,防止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资源浪费情况产生。在这一过程中,对于零库存目标应当认真执行,使不同环节均能够提供准确信息,促使原材料采购、生产及销售之间能够实现密切配合,防止库存增加而导致资源浪费。在信息对接方面应当保证准确无误,与此同时,为能够使零库存得以真正实现,在销售及生产方面应当注意实现密切沟通与配合,通过合理方式使库存能够得以清除,保证零库存真正实现,从而使精益化生产管理目标能够得以完成,也就能够使企业管理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为企业实现更好发展提供支出与保障。
4 结语
在目前企业管理工作的实际开展过程,精益化生产管理有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且所發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因而有效实现精益化生产管理也就十分必要。在精益化管理实际生产过程中,企业管理人员应当充分把握其原则,并且通过有效策略促使精益化生产管理真正实现,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促使企业实现更理想发展。
参考文献:
[1]郭文越.精益生产管理模式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管理观察,2019(03):44-45.
[2]常琦,李强,朱文志,赵建华.精益生产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实际应用探讨[J].内燃机与配件,2018(11):188-189.
[3]张智慧.企业精益生产管理模式的创新策略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8(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