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财政专项资金的会计核算与管理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王词芝
[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用于各项基础设施及民生工程、改善环境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投入的数额也在不断增多,成为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疆兵团第六师国库集中支付中心  新疆五家渠  831300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用于各项基础设施及民生工程、改善环境等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财政专项资金投入的数额也在不断增多,成为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随着大众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关注度与日俱增,基于此,本文就财政专项资金的会计核算要点及优化管理措施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财政专项资金;会计核算;资金管理
        财政专项资金属于国家资产,有效利用财政专项资金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良好推动作用。当前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强化项目申报管理,建立和完善全面预算控制体系,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的建设及加大全过程的监督力度,加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盘活项目沉淀资金,提升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实现专项资金的使用价值最大化。
        1财政专项资金会计核算要点
        1.1转变思维,做好会计核算
        实施新会计制度后,对于财政专项资金需要同时开展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核算,而且会计科目较之前也有所变化。首先,是对于费用化财政专项资金的会计核算。对于财务会计,在收到资金时借记“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贷记“财政拨款收入”;日常用款时,借记“管理费用”等,并在期末将结余的专项资金转入“本期盈余”。对于预算会计,在收到资金时借记“资金结存”,贷记“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日常用款时,借记“事业支出——财政拨款支出”等,贷记“资金结存”,并在期末将未结余的专项资金转入“财政拨款结转——本年收支结转”。其次,是对于资本化财政专项资金的会计核算。大部分与费用相关的会计核算是一致的,差别主要体现在:使用资金购买资产或设备时,财务会计要做账务处理,借记“固定资产”,而且财务会计需要在每个会计期间进行计提折旧的账务处理,在资产进行处置时也需要进行相关的会计处理,确认相关处置净损益。
        1.2专款专用,确保专项资金使用的针对性
        对于财政专项资金,在预算拨款时即已经指定了资金用途,为了确保专项资金能够根据既定用途被规范使用,需要对该类财政资金进行单独的会计核算。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相关监管部门对于专项财政资金没有单独设置明细账进行专门核算,如果对所有财政预算资金统一核算、不分明细,最终可能导致各项财政资金使用混乱,无法分清每项资金的用途和使用进度等详细情况。这样不仅会导致会计核算的不规范性,也会造成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和使用上的混乱,一方面可能带来外部监管问题,另一方面也会因为不能合理规划财政资金使用而影响资金使用效率。
        1.3掌握会计科目核算内容,明确科目之间的勾稽关系
        财务人员需要充分掌握新会计制度下每个会计科目所展示的具体内容和各个会计科目之间的勾稽关系,以及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之间的勾稽关系,以便通过会计核算结果来检视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在实际工作中,财务人员需要明晰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中会计科目之间的勾稽关系,以此来检验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例如累计未使用财政专项资金在两个财务报表中的展现。
        1.4关注固定资产处置工作的会计核算
        新会计制度实施后,对于应用财政专用资金购买的固定资产和其他固定资产在处置时是不同的,需要特别关注。除了明晰新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处置的会计核算要求,还需要加强对于应用财政专项资金所购买固定资产的管理,其处置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核和批准,避免不规范行为的出现。


        2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相关建议措施
        2.1强化项目申报管理
        一是业务主管部门应会同财政部门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申报单位申报项目提供设立依据、绩效目标、实施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严格审查,对专业性较强的项目及重点项目需要组织专家成立评审论证小组评估论证,筛选出科学合理性且具有可行性的项目。同时,做好项目库建设的工作,从项目库中择优选取项目,做到先有项目后再向上申报,使得专项资金的安排可以与项目有效衔接。二是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的统筹谋划布局,破除部门利益“藩篱”,对用途相似、支持方向和扶持对象相近的专项资金进行集中整合,解决一个项目多头管理的问题,形成合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2.2建立和完善全面预算控制体系
        一是在进行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编制时,大力推进零基预算模式,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对专项资金进行分配,切实提高预算编制的精准性、科学性和合理性。二是要细化预算项目。要对预算项目进行细化的编制,细化到时类、款、项、目,明确用款内容、用款的单位及资金的使用范围,使单位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都有依据和标准。三是规范预算执行。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实行严把关,同时加强信息共享传递,项目单位在资金使用过程中业务人员应加强与财务人员之间的沟通,让财务人员明白项目的进度以便及时安排项目资金。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不能随意调整预算、增加建设内容和提高建设标准。凡涉及预算调整或扩大投资规模,必须按规定程序报批审核,同时要有监理、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三方签字,否则不予纳入工程决算。四是加强决算审查,严格资金拨付。严格按照政府投资项目结算审计制度进行决算审查,必要时可以通过第三方机构进行审计监督。严格资金拨付程序,财政部门对结算手续不完备、不合规不合理的支出一律暂缓或拒绝支付。
        2.3加强制度的建设
        一是要规范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对现有的财政专项资金制度进行归纳梳理,未制定的管理办法应尽快制定、对有进行调整用途范围、绩效目标等事项的专项资金,应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具体使用管理办法,对已制定管理制度的也应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完善并及时公开。二是针对不同类别的专项资金应建立相对应的管理制度模板,明确财政专项资金从申请、拨付、支出使用、报销、结算等各个环节的操作实施细则及操作流程,使专项资金管理有规可循,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可操作性。
        2.4加大全过程的监督力度
        一是加强财政专项资金全过程监督管理,高效地发挥财政专项资金的效用。同时,在结算审计的基础上,加强全过程的监督,把财政监督和绩效管理嵌入到预算编制、执行情况和项目实施、项目验收等环节进行实施跟踪,还要不断的创新监管手段,加强大数据在财政监督方面的应用,提高工作效率。二是建立长效机制,强化监督问责力度。实施日常检查和重点检查相结合,建立监督、检查、协调、反馈一整套机制。由审计、财政、发改、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组成综合检查组,定期对重大投资项目建设进度、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检查,及时发现解决、解决问题。在整改的基础上,对发现的违规行为,相关职能部门应视情节轻重根据职责权限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充分发挥监督检查的震慑力和有效性。
        2.5加强项目绩效评价工作
        加强项目绩效目标管理,树立以绩效为核心的管理理念,实行跟踪问效与绩效评价,有助于评估项目的有效性,进而提高政府投资决策的管理水平。同时依托绩效目标管理,突出结果的利用,将绩效考评的结果同预算的安排调整相挂钩,优先保障绩效好的项目,督促改进绩效一般的项目,削减低效率或无效率的项目资金。对已经建成的投资项目,特别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项目,应注重组织人员定期“回头看”,看质量、看管理、看效益,真正做到让百姓放心,群众满意。
        结束语
        财政专项资金作为社会管理、社会保障、公共事业发展、经济建设支出的重要来源,在各级政府财政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提高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质量和水平对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质量,改善居民生活,提高群众公信力度都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赖凡英.关于财政专项资金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思考[J].湖南水利水电,2018(1).
        [2]刘霞.加强出版企业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与会计核算[J].中国总会计师,201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