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配电输送中风险控制系统的探讨 张俊兵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1期   作者:张俊兵
[导读] 摘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是电力配电输送整个过程的关键所在,一旦运行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造成的后果可能会很严重,而风险控制又是保证电力系统能够安全运行一种有效手段,所以电力企业要加强电力配电输送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将潜在的问题隐患在潜伏期就予以控制和消灭,尽可能地减小不必要危害的发生,确保电力配电输送到千家万户能够顺利进行。
        国网太原市晋源区供电公司  山西省太原市  030000
        摘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是电力配电输送整个过程的关键所在,一旦运行的某个环节出现问题,造成的后果可能会很严重,而风险控制又是保证电力系统能够安全运行一种有效手段,所以电力企业要加强电力配电输送过程中的风险控制,将潜在的问题隐患在潜伏期就予以控制和消灭,尽可能地减小不必要危害的发生,确保电力配电输送到千家万户能够顺利进行。
        关键词:电力配电输送;风险控制系统
        前言:
        电力生产是一项非常危险的工作,安全性是各项管理工作的重点和基础前提,因此面对日益复杂、规模庞大的电网,我们要始终坚持安全生产的基础地位不动摇,我们还应当加强思想重视和管理模式创新,对于过去对电力事故要提前做好风险分析,慢慢的形成管理科学的风险控制模式。在开拓新管理模式的同时,还要保留原有模式的精髓,通过创新机制,不断适应新形势下新要求和新挑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安全生产,才能保证电力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1什么是风险控制
        在任何项目的执行过程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风险,有的风险会增加项目的费用,有的风险会减缓项目的进度,有的风险会影响项目完成的质量,所以,为了达到项目的预期收益,要对项目风险进行识别、分析、管理和控制,而这一过程中风险控制又显得尤为重要。
        1.1风险控制的定义
        风险控制是指风险管理者使用各种手段、办法尽可能地控制风险事件的发生,或者尽可能减少风险事件发生后引发的损失,以避免产生不必要或者难以承担的损失。
        1.2风险控制的研究内容
        风险控制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可行性研究风险、决策相关风险、投资相关风险和成本控制风险,以及项目评估风险等。
        2风险控制的方法
        风险控制的方法包括风险回避、损失控制和风险转移以及风险保留,具体分析如下:
        2.1风险回避
        风险回避是指,风险管理者为了避免特定损失的发生,选择放弃风险的行为。风险回避是风险管理者有意识的行为,风险管理者采用风险回避这种方法的同时,也放弃了风险所对应的目标收益,所以风险回避是最消极的风险控制的办法。风险管理者一般不会采用此种办法,在没有能力消除和转移风险,或者没有能力承担风险发生的后果时,才会选择对此风险进行回避。
        2.2损失控制
        损失控制是指,风险管理者制定详细的计划,并采取有力的措施办法,尽可能地减小损失发生的概率或者是减少实际发生的损失。损失控制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事前控制是指制定详细的计划以减小损失发生的概率,事中和事后的控制是指采取有力的措施办法以减少实际发生的损失。损失控制跟风险回避不同,它不是放弃风险。
        2.3风险转移
        风险转移,是指通过合同或保险的形式,将风险转移给其他人承担。通过这种方法进行风险控制,可以大大降低投资主体的风险程度。目前,风险转移是4中风险控制方法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2.4风险自留
        风险自留是指,投资主体利用手头可以使用的任何资金去支付风险发生以后产生的损失。风险自留属于风险承担。风险保留有两种,一种是无计划自留、一种是有计划自我保险。前者是指投资主体没有对发生潜在风险产生的损失做出资金安排,或者做的资金安排不完全时采用的方式;后者则是投资主体对发生潜在风险产生的损失做了各种足够的资金安排所选择的方式。如果投资主体选择后者,可以确保风险发生后能够获得资金补偿,以弥补损失。如果投资主体选择前者,一旦风险发生,投资主体可能要面对远远大于预计的损失,造成资金周转不灵的困难局面。


        3电力配电输送中存在的问题
        电力系统中,发电厂先将天然的一次能源转变成电能;为了减小输电线路上的损耗和压降,电能会经过变电站的升压;为了满足电力用户安全的需要,升压后的电能又要经过变电所的降低,最终分配给各个用户,这是对电力配电输送整个过程的简单描述。这一过程包含着许多大中小型的电力设备,有很多的技术环节,需要大量的技术人员管理、运行、维护、和销售,是一个非常庞大的体系,正是由于这一过程的复杂行决定了电力运行过程中有很多潜在的风险问题,本文总结了以下几点:
        1)工作人员的技能不过硬,不能胜任其所在工作岗位。比如:工作人员对电力设备不够熟悉,没有按照规范操作设备,导致某些地区断电,造成很严重的后果等;
        2)大多数的电力设备都是不间断,连续运行的,这就要求电力设备必须具有良好的性能,一旦某个关键零件出现问题,可能会使电力设备停止工作。
        3)电力设备的工作年限已经超龄,个别的供电单位为了节省开支,没有及时更换新的电力设备;
        4)由于电力系统的特殊性,很多电力设备就修建在公共场合,这些设备的电压很高,对周围过往的行人,尤其是老人和儿童,是很大的威胁;
        4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应对风险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4.1加大对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力度
        电力行业的操作人员处于电力运行系统的最前线,其工作繁杂、业务量大,需要非常细致的工作态度和精神。若不具备上述特点,则会在电力生产管理工作中,极易出现不规范的操作手法,轻则造成财务上的损失,影响电力行业的信誉,重则造成人员伤亡,付出生命的代价。一线的业务人员出现操作上的失误,主要是由于两方面的情况引起的。一个是技术手法不熟练,对相关专业知识的掌握不达标。另外一个更加重要的原因是安全意识薄弱,没有保持必要的谨慎性。因此,为了加强对电力安全生产的管理和监督,必须在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两个方面加大对电力维护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
        为了对一线从业人员进行业务能力的培训,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的组织技能培训,并对在培训过程中表现优秀者给予适当的奖励,对表现相对差的给予一定惩罚。恩威并施,相信一定能取得有效的成绩。除了开展培训课程之外,经常召集从事电力生产管理操作的员工,开展工作经验交流,讨论对各种复杂棘手问题的解决办法和实施方案,从不同角度提高电力生产管理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风险应对能力。
        4.2组织电力生产管理工作中的经验交流和案例反思
        开展部门车间的讨论会,分享切身的体会,做好笔记。每个人在实际工作中会有不同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当然,这并没有好坏之分,组织经验交流可以让工作人员取长补短,并且吸收他人在工作中处理棘手问题的办法,也可以将自己遇到的问题和别人进行交流,让同行帮忙出主意。
        案例辅助教学,主要是通过在电力生产管理中比较有名的案例,反思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以后的工作铺路搭桥。
        4.3加强对故障设备的排查
        对设备进行管理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即设备建设基期、设备运行时期以及设备修理维护期。首先在设备建设基期,应该对设备的安全性能进行检查和监督,确保设备在建设时期不存在安全漏洞,十分可靠合理。从源头上消除安全故障问题。在设备运行时期是对设备进行检验的关键时期,必须认真对待。特别是对其在出现故障时的报警装置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设备修理维护期,应该仔细分析设备的安全效能,以及其是否值得修理等内容。
        在检修电力设备的时候,要先将设备按照规章制度隔离出来,然后对其检修,不妨碍其他设备的正常运行。在公共场合的电力设备周围修建护栏、隔离带等,并要在显眼的地方加上警示标语,防止周围过往的行人靠近电力设备,发生意外。
        5结语
        电力运行的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电力企业的管理,对电力配电输送整个过程中潜在的风险问题进行全面的评估和识别,再制定合理的计划方案,最大程度的减小损失,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在这一过程中,风险控制就显得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成敏盈.电力系统安全协议形式化分析技术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8.
        [2]杨燚.地区电力通信系统规划研究[D].郑州大学,2018.
        [3]王爱民.线路故障在线监测系统[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7(30).
        [4]马国清.配电线路各种故障的预防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9(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