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利工程的可持续运行管理 马杰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马杰
[导读] 摘要:水利工程是我国重要的基础民生工程,该工程的建设和施工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正常生活,目前我国相关部门对于水利工程的建设已经愈发重视,可是在其运行管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使得其管理工作不到位,影响水利工程功能的正常发挥,影响其可持续运行管理,这对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和运行极为不利。
        湖州信策建设有限公司  浙江湖州  313000
        摘要:水利工程是我国重要的基础民生工程,该工程的建设和施工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正常生活,目前我国相关部门对于水利工程的建设已经愈发重视,可是在其运行管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使得其管理工作不到位,影响水利工程功能的正常发挥,影响其可持续运行管理,这对我国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和运行极为不利。所以本文就针对水利工程的可持续运行管理工作进行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可持续;运行管理
        前言:我国幅员辽阔,但从整体上来看,水资源分布不均,为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满足农业灌溉需求及防洪抗涝要求,国家大力建设水利工程,使得我国各个地区均建成了水库及各种蓄水工程设施。但实践发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工程建设质量较差、缺乏资金、管理理念落后以及监督机制不够健全等,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
        1.水利工程可持续运行管理的问题
        1.1工程建设盲目性和随意性
        水利工程作为我国重要的基础工程,其施工和建设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尤其是一些大型水利工程项目的,社会各界对其有着广泛的关注,但是我国还有很多水利工程项目,其本身规模比较小,施工场地也比较偏远,比如农村地区的某些水利工程项目,这些小型的水利工程项目在建设规划和论证时就具有随意性和盲目性。这使得其规划设计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工程的建设施工以及资金投入可能也会受到了很大限制,最终建成的水利工程设施可能无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且后期管理也十分不便。
        1.2管理形式粗放
        水利工程达到可持续运行的目标,还要建立综合化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体制。当前有些水利工程管理的方式较为粗放,水利工程缺乏精细化管理机制,一些水利工程建设时间较长,缺乏专职的管理人员与管理机构,相关部门没能加强基层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不能建立有针对性考评机制,因此导致水利工程管理运行维护不足,影响水利工程持续发挥作用。特别是在信息化背景下,基层水利工程设施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不足,水利工程管理过分依赖人工管理方式,因此影响水利工程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1.3监管不深入
        当前,部分领域在水资源可持续应用方面面临相关监管体系不完善等状况,使得水资源可持续应用目标不能顺利进行。以某水利工程为例,在其建设过程中,安排不同地域及部门进行共同管理水资源利用,但是由于这些部门缺少完善的监管方式和对策,导致不能对饮用水量加以科学把控,即便取水许可制度已经实施一段时间,但是长时间以来各个流域相关部门缺少完善的奖罚对策,导致监管工作不能顺利落实,对水资源调度和应用带来一定影响。
        1.4缺乏资金支持
        水利工程是利国利民的重点工程,其不但可以满足我国公民的用水需求,还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因此,要加大对水利工程的资金投入,出台相关的保障政策,使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能顺利进行,避免因资金不足对工程进度及质量造成影响。
        2.水利工程可持续运行管理的策略
        2.1进行水利工程的科学建设
        水利工程可持续运行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利用,保证水利工程功能实现,但目的的实现不仅要靠管理工作,还需要在水利工程建设之初就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所以要求相关部门在开展水利工程建设之前,必须要对其进行科学规划,保证水利工程施工和分布合理。

尤其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水利工程在施工之前,相关部门必须要结合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制定最为合理的施工规划方案,以此来保证水利工程功能的有效实现。
        2.2加强水利工程质量控制
        为了能够强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应当建立水利工程监督指导小组,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督制度,保证水利工程的有效运转,并邀请社会各界专家人士,对水利工程进行监督。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民主评议工作,强化水利工程民主测评,使相关管理工作能够由民众主持,使得整个工程进行更加贴近当地情况。在质量控制方面,结合横向的、纵向的实际情况,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针对这些因素制订科学的、有针对性的质量控制措施,并建立长效控制机制。
        2.3加强水资源节约建设
        对于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不单单要完善相关监管制度,还需要进一步推进节水措施落实。首先应当进一步促进水资源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借助于完善相关政策法规和制度体系的办法来对水资源利用中的节约标准和规范进行明确规定,做好水利工程项目的审批、验收工作,对后期运行过程中的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监管,保证水利工程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其次应当加快普及农业节水灌溉技术,现阶段国内很多地区的灌溉技术相对滞后,水资源浪费现象较为明显,所以需要积极引入先进技术,投入更多资金保障,促进我国农业节水灌溉模式的应用发展,地方政府应当积极支持和引导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普及,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最后必须要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规范标准明确规定,进一步发挥出水利工程的节水能力,有效管控水资源浪费现象。
        2.4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
        一是为了明确各部门的责任,需要构建完善的水利工程管理机制,只有将责任和义务落实到各责任人身上,才能在水利工程内部运行管理机制中充分发挥责任理念的作用。二是水利工程的行政管理部门需要根据行业标准部署工作,不仅要对水利工程的所有项目进行有效监督,还要对项目资金和资产进行监管,从而将监督工作落实到位。同时,要全面落实有关水利工程日常运行和维护工作,以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和效益性。
        2.5保障足够的资金投入
        对相关管理部门来说必须要进一步扩大资金渠道,从各种途径募集资金,保证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活动能够具备充足的资金保障,避免由于资金链中断对运行管理工作带来影响。因此必须要确保资金及时到位,完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相关的基础设施,促进运行管理工作效率不断提升,助力地区经济发展。同时还必须要做好资金使用监督管理工作,完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专项资金的监管机制,委派专人进行管理和核算,真正贯彻执行专款专用的基本原则。另外对于财政部门来说需要及时拨付充足资金,由税务部门实施核算工作并做好资金的使用管理,严格按照资金审批流程予以拨付,如此一来不但能够确保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有序推进,同时可以促进资金管理和会计核算科学化水平的提升,确保专项资金使用效率的不断提升。
        结语:水利工程的建设与我国发展息息相关,在现在的发展中,我国的水利基础建设出现了一些问题,很大原因是源于对工程建设的盲目性与前期规划的不足,后期的管理不当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因此笔者建议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前期加强科学规划和资金投入、中期加大其监管力度和制度约束,后期做好管理和考核等,以此来实现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化管理。
        参考文献:
        [1]孙跃.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运行管理策略分析[J].吉林农业,2018(22):52.
        [2]闫雪莉.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可持续运行管理[J].农业与技术,2017,37(01):40-41.
        [3]刘常林.浅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承载能力概念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J].河北水利电力学院学报,2018(03):29-31+37.
        [4]邱志章,朱连伟.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信息化建设模式构思与实践—以浙江省为例[J].浙江水利科技.2019.47 ( 01 ) : 54-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