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建六局水利水电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 300222
摘要:作为国土面积广袤的大国,我国自然水资源分布广泛储备雄厚,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极为丰富的自然水储蓄。目前我国水利工程主要涵盖了海堤、大坝、水库、桥梁、泄洪区等多功能多形式的工程建设,有效减少了自然灾害所导致的地域性损害,为人民的生活安康提供了基础保障。目前,水利工程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就,但也逐步暴露出制约我国水利工程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本文就如何构建一套合理科学的基层水利建设管理技术标准体系开展了思考和讨论。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和速度飞速提升的步伐加快,关于水利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也逐渐显现。建设方作为水利工程项目的主导单位,理应对项目的整体建设管理提出有针对性和计划性的建议措施,以保证水利工程项目顺利开展。但是就目前阶段的水利工程项目管理状况来看,建设方仍需要不断加强人力和制度管理,以此提升综合的水利管理质量和监理水平,为水利工程项目的长期使用做好保障。
1现阶段我国基层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偏低
由于当前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人员年龄偏大,学历不高,而管理的工作内容比较多,例如;整体设计、施工质量、安全、工程监理等等,按照以往惯例来说都是建筑单位人员负责,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人员需要管理的范畴小,致使大多数基层水利工程管理人员对其他工作内容不重视,也未曾想如何提高自身管理水平,这也是基层水利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偏低的主要原因。同时,基层水利工程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大部分时间都用于传递相关指示和政策信息,也就很少有空闲时间来钻研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上级水利部门也没有对基层水利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结合的培训计划,基层水利工作人员没有机会去继续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自身专业水平和业余水平无法得到提高,也不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服务于其他工作。
1.2管理模式具有滞后性
滞后性对于行业发展来说是一个致命的弊端,众所周知,市场经济环境是瞬息万变的,受到政府政策、国际形势、经济发展等各方面的因素影响,滞后性的管理使得行业建设无法及时收集有效信息,拖慢发展进程。而产生滞后性的原因无外乎两点:落后的管理模式、滞后的水利政策。总结来说就是,水利建设管理模式的实施即使有精细化管理理念的支持,但没有政府政策的落实,就无法充分发挥管理工作的宏观调控作用,导致水利建设管理模式处于持续滞后状态,进而阻碍水利建设管理体系整体改革。
1.3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缺乏先进性
我国各个区域的基层水管所,或是一些小型的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仍然在使用一些落后的施工技术,施工人员对自身缺乏全面认识,其职业素养与施工技能对工程建设质量具有严重影响。大部分的小型水利工程因为资金引进渠道比较狭窄,其整体的资金可用度比较小,为了能够缩减资金成本会满足于现状,在延缓小型水利工程建设速度的同时,不利于小型水利工程施工人员技术水平的提升。
2提高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创新思路
2.1扩展融资渠道,稳固工程建设资金链
基层乡镇政府部门要大力争取国家专项财政扶持资金,并将资金全部投入到基层水利工程建设中。基层乡镇政府财务管理人员要将扶持资金按照合理比例进行划分,其中包含基层水利工程配套设施费、整体设计费、管里维护费等。同时,要运用多方融资的方式来合理拓展融资渠道,缓解建设工程施工单位的资金压力,将全部融资资金用于基层水利工程项目建设和维护中,并对建设中各环节出现资金紧缺的情况进行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循序渐进的解决方案,利用资金逐步渗透的方式,彻底改变资金紧缺、资金供应不足的问题,保证基层水利建设过程中各环节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都有所提升。
2.2抓好关键环节,增强巡察监督力度
建设方在对工程项目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抓好重点项目技术管理人员、抓好施工过程重点部位和工序。深入开展巡查,落实责任追究制,为工程质量的达标创造全方面的保障。协同监理、质监站、检测单位等多方力量,共同严把质量关。不断提升项目管理人员对工程的巡查力度和重视程度,实现建设过程的整体监督。在实施质量监控的过程中,对相关的质量隐患及时指出,并责令承包方限期整改。建设方还要系统组织相应的专项整治活动,对混凝土、钢筋等基础材料进行质量检查,将安全隐患抹杀在萌芽之中。
2.3严格落实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的监理机制
监理机制是保障基层水利工程建设有效开展、高质高量完成工作的最后一道防线。监理机制即将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度以及合同管理制度进行三位一体的有机融合,进一步加强对项目、投资的具体施工进度以及质量的全面监控,强化信息实时同步技术,将责任明确划分至各个单位、各个人员,确保基层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在建立机制下公开透明的展开,使基层水利建设工程的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以及施工过程中的资金流动以及企业中标的情况受到相关部门的监理,为基层水利建设工作提供更有效的保障,使民生问题得以有效的解决。
结语
总而言之,水利建设管理改革是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的必然发展势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当前经济体制更加趋向开放化,社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因此更加有必要加强水利建设管理力度,确保水利工程的正常运行。只有这样才能深入开展水利设施项目建设,实现精细化、现代化水利管理,使其充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为水利建设争取更广阔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韩丽茹.基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创新的思考[J].居舍,2019(23):195.
[2]黄发林.基层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发展思路探究[J].南方农业,2019,13(12):182-183.
[3]杨红荣.沁源县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发展思路探析[J].山西水利,2019,35(3):48-50.
[4]郭宏斌.基层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优化措施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4(4):158-159.
[5]周灿华,郭宁,魏强林,陈建明,袁汝华.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模式及实践研究[J].水利发展研究,2019,19(11):39-4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