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实现分析 谢泽东

发表时间:2020/9/9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13期   作者:谢泽东1 陈衡舟2 张望宇3 赵洁4
[导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居住或办公环境的要求逐渐提高,建筑也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建筑电气自动化设计应运而生,为有效满足现代节能理念要求,需对传统建筑电气自动化进行优化设计,使建筑电气系统运行方式更加自动化,更加智能,随着相关技术(以太网传输、控制总线等)在建筑电气自动化领域的应用,为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1.身份证号码:14060219870512XXXX    2.身份证号码:32062119890821XXXX3.身份证号码:21070319890320XXXX    4.身份证号码:15020219890719XXXX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居住或办公环境的要求逐渐提高,建筑也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建筑电气自动化设计应运而生,为有效满足现代节能理念要求,需对传统建筑电气自动化进行优化设计,使建筑电气系统运行方式更加自动化,更加智能,随着相关技术(以太网传输、控制总线等)在建筑电气自动化领域的应用,为系统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关键词: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
        引言
        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逐渐加强对居住和办公环境的重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一点对促进智能化建筑工程的发展有极大意义,相应确保建筑电气自动化设计工作的有效开展,就应注重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只有如此才能为满足人们的各项要求而提供保障,也为建筑领域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1电气自动化优势分析
        1.1具备明确监控性
        建筑技术中有效的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建立新型智能建筑,是当前我国建筑领域不断发展的重要方向。智能建筑中管理者借助专业操作模块,能够实现对建筑整体进行数字化的监控和管理,主要的操作步骤包括采集、处理以及反馈等,而且也能将反馈数据有效的输送到相应的控制中心,为工程杜绝故障问题的出现能够提供保障,真正借助电气自动化技术对智能建筑开展实时监管的要求。
        1.2拥有较高联动性
        针对以往的建筑工程技术,比较容易受外界因素所影响,容易使得建筑工程联动性偏低,而建筑工程中任何工作中发生问题,都将会对整体工程的功能带来严重影响。对此,建筑工程必须要具备较强专业性以及复杂性,因施工环境比较恶劣,而且施工中存在的专业知识非常的广泛,而将电气自动化技术有效的渗透到建筑工程施工中,通过借助其较强的联动性优势,在建筑工程中建立良好的自动判断系统以及自动识别系统等,为满足各项施工要求提供有力保障。
        2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设计
        2.1布线设计
        根据智能建筑的实际情况,在对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电源线进行设计时,为实现布线的灵活性和高效性,需要采用网络通信设备部署的方式进行,达到系统能够高效运转的目的。在使用电缆进行信号线布线过程当中,需要严格的控制,保证信号传输线路的分槽式设计。不仅如此,在进行计算机和网络控制器等相关设备布线的过程当中,需要与其他共同接地干线建立有效连接,从而达到电气设备运行的需要,在很大程度上对电气自动化系统的稳定性进行了提高。
        2.2中央控制设备设计
        中央控制设备需要设计在控制负荷中心附近,距离可能会对其造成干扰的设备和场所要不低于15米,另外还需设计备用电源,避免突发停电情况出现而影响系统正常运行。变配电控制系统主要的作用是对电气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报警等,建筑内包含了很多大功能的电气设备,例如,变频器、电机等。所以在进行电源设计时要注意系统整体用电负荷,保证系统能够安全稳定运行。


        3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实现策略
        3.1系统架构建设
        智能建筑的建设需要建立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之上,再结合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和建筑技术,实现了用户生活和工作环境的改善、办公自动化的目的。想要实现对建筑设备进行智能化管理,不仅需要科学布线,还需要借助于计算机技术对建筑当中的各子系统进行科学的管理,提升电气自动化系统的高效性,从而实现高质量智能建筑的建设。建筑电子自动化系统的总体架构主要是由空调监控、给排水控制等多个子系统组成,具有十分广泛的覆盖范围。通过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对建筑进行高效的统一管理,并对系统当中的各类设备实施远程的监控和管理。借助于建筑设备的智能化管理,能够有效的完成对数据的存储与传输,并可以通过网络服务器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不仅如此,为保证设备能够保持高效稳定的运行状态,在设备运行之前要对系统的各项指标和参数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间接的提高建筑管理效率。
        3.2注重系统总体架构建立
        在智能建筑建设中,是以传统建筑为依托的,在针对信息化技术和建筑技术的融合,为用户的实际生活和工作环境进行改善,满足办公自动化要求,进而使得建筑设备智能化管理达到标准要求,以科学布线为基础,再结合计算机技术来对建筑内各系统等开展科学全面的管理,可以说高质量智能建筑是不能离开高效电气自动化系统的协助的。
        3.3照明控制系统功能的实现
        智能建筑日常使用中用电量需求较大,照明控制系统既保证照明质量又要实现节能效果,以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从而节约成本,该子系统主要采用计算机及通信技术实现对建筑内电力照明设施的自动控制,在降低照明消耗及其他费用的基础上(尤其是对走廊、楼梯照明的合理控制),使照明效果保持在最佳状态,并且能够对建筑物中的照明设施进行远程控制,通过一键控制开关的设置实现对建筑物内所有照明设施的整体控制,按区域或功能划分的单项灯控开关实现对单个灯开关的有效控制,除此之外还能够对系统内照明设备的工作状态及故障情况自动进行实时监测,进一步降低了人力成本及管理成本,照明控制系统的实现。
        3.4给排水系统功能的实现
        系统的自动化控制通过使用PLC等可编程控制设备能够得以有效实现,在现代建筑中,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主要采用水泵及传感器完成,给水方法一般包括水泵、高位水箱、气压罐三种,在使用高水位箱完成给水时则通过使用DDC(直接数字控制器)完成水量监测、管理以及异常情况时发送报警信息。将三个液位传感器设置在缓冲池内以监测使用水泵直接给水系统时的水量情况,包括监测溢流情况的发生与否,一旦水量达到最低报警水位及时提醒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处理;通过使用重力流直接排放法完成排水,具体可通过设计集水坑在潜污泵的作用下将水排出室外(有泵房的情况下),排水系统需完成对潜污泵的控制(包括启或关停等),具体可通过使用排水泵、集水坑、污水池等设施完成,结合监测设备对潜污泵的实际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在给排水系统内通过水压传感器的设置完成对恒压供水频泵启停的检测和控制,此外还能够对以上设备运行情况进行测定,将运行异常情况自动发送给相关工作人员。排水泵在检测到水坑液面位置低于正常情况时将会自动停止工作,液面位置高于正常情况时使用排水泵完成排水,同时发出报警信息以供工作人员合理调度解决问题。
        结束语
        在当前社会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环境下,越来越多智能建筑成为城市建设中的重点工作,其对满足优化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有极大帮助,而且对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也有极大意义,因此在当前建筑工程中,要注重电气自动化系统的设计,真正有效的将其运用到建筑工程施工中,由此更好的优化和改善建筑工程,为我国建筑领域以及社会经济稳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王进.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实现[J].微型电脑应用,2019,35(4):104-105,111.
        [2]丁大为.建筑电气工程自动化设计及实现分析[J].河南科技,2013(6):9.
        [3]黄瑞娜.建筑电气工程自动化设计及实现分析[J].江西建材,2017(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