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东正工程有限公司 广东省中山市 528445
摘要:我国建筑行业在进入到二十一世纪后得到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建筑结构形式和越来越大规模的建筑结构涌现到人们的视野当中。但是随着建筑结构功能性和特殊性的增加,施工安全管理难度也有所提升。在这种背景下,应用BIM技术开展施工管理能够创新传统安全管理中的不足,实现实时动态监测,提前预防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达到优化安全管理水平的效果。基于此,以下对BIM技术在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管理;应用探讨
引言
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是指在施工中存在潜在危险因素的分部分项工程。目前,许多学者和专家对危险源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具体的成果,如运用科学的方式,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的构成要素和突然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对辨别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确定危害等级,最后以危险源清单的形式列出,有利于施工中的风险控制。
1BIM技术的概念与特点
BIM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简称,译为建筑信息模型。BIM以“Building Modeling”为基础,依靠三维模型和数字化技术,实现了建筑模型的数字可视化,并通过相关平台,使建筑信息能够有效的整合与共享。BIM技术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即可视化、模拟性、优化性。首先,就可视化特点来说,随着建筑结构发展越来越多样,简单的图纸观察已经很难具体的明确建筑的形态,而BIM技术能够通过构建立体结构模型,使人们直观的对建筑形态结构进行了解,从而有效的对建筑施工方案进行整改与实施;其次,就模拟性特点来说,在施工方案设计中,往往会因为成本或操作难度大等问题,而造成建筑方案实验进行困难,而BIM技术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因为BIM技术不仅能够有效的模拟建筑模型,还能够让人们进行虚拟的操作实验,像节能模拟、日照模拟等;最后,就优化性来说,建筑施工的优化往往受到信息、复杂程度和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而BIM技术能够很好的整合信息,使复杂的工程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优化,从而使得建筑施工不仅能够有效避免危险,还能使施工建筑得到优化升级。总的来说,在目前,BIM技术已经广泛的运用于建筑施工工程当中,使施工工程的效率与质量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2建筑施工现场常见危险源分析
建筑行业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不断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但是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频发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建筑施工具有较高的管理难度,尤其是施工现场的危险源管理。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视度不断提高,施工安全事故的增长率有所平缓,但是仍旧具有重大的社会影响,需要加强建筑施工现场的危险源管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建筑工人的人身安全。建筑施工中安全事故中以高处坠落的发生率最高,所占比重超过50%,其次为坍塌事故。危险源作为引起安全事故的直接诱因,需要加强施工现场的危险源管理,预防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BIM技术的应用,使建筑施工中危险源变得更为立体,也更有利于管理。文章主要针对BIM技术在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管理中的应用展开分析。
3基于BIM危险源识别
BIM技术采用的三维模型模拟了工程模型,体现了建筑的三维形态。经过改变和调整模型的参数,可以取得最佳的设计方案。三维建筑工程模型的每个小环节都能直观地反映出来。施工单位工作人员能直观地看到施工内容和要求,消除和降低施工风险。建筑工程竣工后,正式进入使用保证期,建设项目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建筑信息仿真技术可用于监测建筑物的日常使用情况,及时反馈建筑物的使用情况,收集建筑物的使用数据。通过BIM对各种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然后制定合理的方法去解决,保证建筑物的使用尽可能不受影响。
利用BIM技术对建筑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监控,主要是通过对各种情况下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在施工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避免出现类似情况,这有助于改进和提高建设项目的管理水平。
4基于BIM的建筑施工危险源管理
4.1重视危险源的监控
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BIM技术在监控危险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利用BIM技术能够对建筑施工安全危险源进行高效辨识并且划分风险等级。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通过查看危险源监控信息达到从源头控制安全事故的效果,能够避免危险源所带来的伤害和损失。并且,管理人员需要记录好危险源,在工作中将危险源管理信息及时补充完善到BIM信息数据库当中,从而为其他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4.2基于BIM参数化建模
目前BIM技术常用软件为Revit软件、Bentley Architecture软件、ArchiCAD软件,这些软件都是比较成熟的软件。文章主要利用Revit软件进行建模。该软件是BIM技术常用的设计工具,可分为三种图元,一种是模型图元,主要显示主题与模型构建,例如墙体是模型主体,那么墙上的窗户则是模型构建;一种是基准图元,主要是平面参照图形;还有一种是试图专有图元,通常带有二维注释表达,并且可以随时载入应用。以混凝土柱为例,可以通过改变混凝土柱的参数,其平面、立体以及剖面图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并且可以利用编辑功能进行再次修改。在建模过程中首选需要确定项目样板,不同的项目需要选择相对应的结构样板,因此在三维建模时首先需要选择结构样板。然后需要绘制标高与轴网,这是Revit的基准图元,通常作为参照标准。在后需要布置结构柱,柱子的形状可以根据参数的变化进行调整,例如长、宽。对于梁、板以及剪力墙等构件可以采用参数建模的方式搭建。例如剪力墙可以通过编辑增加墙体结构,预览墙体构造,并且可以通过参数修改来改变墙体平面、立面以及三维图像,提高了设计变更效率。
4.3建立施工安全指标
安全施工指标是建筑工程施工顺利开展的坚实基础。通过在BIM平台中设置合理的安全施工指标,能够让管理者直接可视化地观察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安全问题,能够预测到施工中可能发生的冲突和安全风险,进而提前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保证安全地完成施工。同时BIM技术还能够推算建筑生命周期,为建筑顺利施工提供保障。工作人员通过BIM平台还能够将安全风险等级和区域进行标记,直观地发现安全风险较高的区域和项目,继而采取有效的安全管理办法。
结束语
近些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飞速发展,建筑行业的经济收入也是节节攀升,建筑行业已然是我国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建筑行业的劳动密度大、建设时不同专业不同工种同时进行、不确切原因较多等等,造成了建筑行业的风险偏大,是我国的高危行业之一。安全管理模式的滞后是如今建筑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探究BIM技术在建筑建设安全管理上的优点、安全交底、预先辨别危险根源、优化安全管理程序、实时监管现场情况等方面。
参考文献:
[1]郭廷杰,郑志惠,吴志铭.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施工危险源信息化特性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9(18):244-245.
[2]马欣,李素蕾.基于BIM的施工安全管理研究[J].建筑安全,2019,34(08):60-63.
[3]张彬彬.BIM技术在建筑施工现场危险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施工技术,2019,48(06):6-10.
[4]陈亮伟.基于BIM的建筑施工项目风险预警模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
[5]肖飞祥,沈春.BIM技术在工程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江西建材,2017(12):256-258.